文具盲盒或使孩子成癮,應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盲盒的風越來越大,導致什么都出現了盲盒。今天可圈可點網小編特意給大家準備了相關信息,快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文具盲盒或使孩子成癮
“六一”國際兒童節將至,你準備給孩子買什么禮物?中新經緯客戶端查詢發現,網絡購物平臺上與兒童節相關的盲盒種類頗多。從玩具手辦文具貼紙,到零食考古音樂盒,可謂應有盡有。有消費者協會提醒家長,警惕“文具盲盒”引發孩子購買成癮。
有網店兒童節相關盲盒銷量增加
當問到兒童節準備送什么禮物給孩子的時候,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段女士表示,“她想要文具盲盒,我就在網上買了一盒精靈系列的中性筆盲盒。”
中新經緯客戶端查詢某購物平臺得知,“文具盲盒”普遍分為“盲袋”和“中性筆盲盒”兩類。“盲袋”里面通常包含中性筆、筆芯、膠套本、便簽、熒光筆等一些隨機的文具。“中性筆盲盒”則包含了不同系列的中性筆,每個系列中又有一款中性筆為“隱藏款”,與普通款相比,買家抽中“隱藏款”的概率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系列的中性筆抽中“隱藏款”的概率并不相同。例如,某文具盲盒網店客服告知中新經緯客戶端,有系列的中性筆共有13個款式,購買一盒(24支)可包含所有款式,即抽中“隱藏款”概率為100%。另一系列的中性筆有12個款式,但購買一盒并不能保證100%抽中“隱藏款”。中新經緯客戶端發現,一盒中性筆在網絡平臺上的售價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由于“隱藏款”被抽中的概率較低,反而讓大家對它更為期待,因此吸引買家反復購買。
除了“文具盲盒”,玩具手辦類的盲盒也頗受歡迎。中新經緯客戶端隨機詢問一家以賣手辦盲盒為主的店鋪客服得知,該店鋪“貓”和“古風手辦”兩款盲盒銷量較高,上述客服還表示,“兒童節盲盒訂單量還蠻大的。”另有一家網店客服稱,平時買玩具盲盒的人就比較多,兒童節臨近,買禮物的就更多了。
市場需求量大質量卻惹人憂
2021年1月份,艾媒咨詢發布《2020年中國盲盒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調研分析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盲盒市場需求旺盛。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上半個月,1688平臺盲盒及衍生品的成交額是11月同期的2.7倍,加工定制的買家數量同比增長300%。還有調查顯示,2019年國內盲盒行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將突破百億。
雖然盲盒市場規模大、需求量高,但質量問題卻時有發生。上海市浦東新區消保委曾于2019年12月委托專業檢測機構對10組不同品牌的盲盒產品進行檢測,結果發現8件樣品存在“小零件”隱患,可能存在造成兒童堵塞呼吸道、隔絕空氣流通而導致的窒息危險;河北省衡水市消費者李女士2020年7月底在網上購買了一只盲盒,價格為47元,收到后發現盲盒里的是假貨;2020年12月22日,“中國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被爆出盲盒存二次銷售的情況。
針對盲盒市場出現的各種亂象,中國消費者協會發文提醒消費者,不能只抱著投機或者中彩票的心理購買盲盒,不應過分沉迷,切勿跟風與攀比,要結合自身經濟能力、消費需求和興趣愛好等,理性消費、量力而行,多一分理智和冷靜,少一分盲目與沖動。
新華社也發表評論稱,當抽盲盒成為一種風潮,就有可能打開“潘多拉的魔盒”,一些假冒偽劣、過期庫存商品
警惕孩子購買“文具盲盒”成癮
一位成都的家長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反映,其剛上初二的女兒買了很多“文具盲盒”,主要是為了抽“隱藏款”在同學面前炫耀。這位家長表示:“我女兒的零花錢幾乎都用于購買盲盒了,但目前一個系列都沒集齊。”
針對這種現象,江蘇省法學會經濟法研究學會理事、江蘇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杜樂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盲盒雖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理,但對學生而言,目前的“文具盲盒”“玩具盲盒”等都會刺激他們的獵奇和攀比心理導致過度消費,從而不利于培養理性正確的消費觀念,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極大。
近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廣州市教育局聯合印發《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廣州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做好“文具盲盒”監管和引導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要強化對家長、孩子的引導,讓家長、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正確客觀看待“文具盲盒”,避免家長、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盲目購買、過度消費,引導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從文具的價格、質量、資源節約等方面做出理性選擇。
沈陽市消費者協會也提醒消費者,“文具盲盒”等產品易誘導孩子產生賭博心態。家長應警惕“文具盲盒”引發孩子購買成癮,要對未成年人進行引導,教育孩子正確認識金錢的作用,理性消費,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綜上就是可圈可點網小編整理的全部關于文具盲盒或使孩子成癮,應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想了解更多教育的資訊請關注我們。最后,感謝您的閱讀!
【文具盲盒或使孩子成癮 應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