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劉燁龍從南京農業大學畢業后,不顧家里人反對,去四川大涼山支教,如今已經支教10年。支教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我們應該向堅持支教的學生們學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支教需要哪些條件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支教需要哪些條件
剛到涼山支教的時候,因為了解到不少孩子是少數民族,還是單親家庭,缺少自信,他決定教孩子一些音樂,給孩子做過彝族歌曲,音樂教育的啟蒙。一次偶然,孩子們說想組個樂隊,于是劉老師幫助孩子們組建樂隊,開賬號,孩子們將自編自寫的歌曲上傳到網絡上,孩子們不僅收獲了信心,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靠著參加各種活動,孩子們也獲得了一些經濟上補助,買了各種各樣的樂器,維持生活,交學費。他相信有了社會上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和支持,他們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支教需要什么條件
1.良好的素質和相應的知識能力水平
既然是去支教,去幫助貧困地區的學生,教導其文化知識和新鮮事物,為其打開封閉的視線。那么教導別人的前提是自己必須是一個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比如你去支教英語課程,若是一口中國式英語口語,總不能把孩子們也全部帶成這樣吧。所以保證你的專業水平是你去支教的前提條件。
除了自身的專業水平,對自己的道德素質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山區的孩子們大多淳樸活潑,學習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在面對他們的時候,一些陋習不能夠出現,比如抽煙,說臟話或者一些不雅的動作。要保持健康積極的狀態,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傳遞給孩子們正能量。
2.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較強的適應能力
因為去支教的地區都是偏遠貧瘠的地區,條件相對于我們平時生活的城市來說肯定沒有那么方便,加上地區的氣候條件差異性,沒有一定的身體素質是堅持不下來的。到時候,沒有給孩子們帶去知識和文化反而病倒在偏遠之地就得不償失了。在支教前,最好做一下系統的體檢,以確定符合支教的條件。
在貧苦之地,飲食方面和衛生設施方面沒有那么齊全和方便,作為支教者,要有不畏艱苦的精神和較強的適應能力。既然決定去支教就要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要堅持到底而不是半途而廢。
3.熱情助人,富有愛心
去支教需要帶一顆愛心,并用你的熱情將愛心傳遞出去。要善于溝通,可以耐心的去教導孩子們。尤其中國國土之廣,語言種類之多,在支教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語言不通的情況。這時候,你的真誠和愛心將會成為共通的語言。
4.家人朋友的支持
支教活動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偏遠貧瘠的地方,作為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們往往備受家里寵愛,作為父母是否愿意大學生們去支教又成了一個問題。一些父母處于安全考慮并不贊同參加,大學生們就瞞著父母去參加支教活動。在這里還是建議大學生們能夠說服父母們同意自己參加,并尋得一定的幫助。畢竟在遠方生活條件比較差的情況下,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幫助能夠增強自己的動力和信心,同時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感受經歷說服父母朋友甚至更多的人加入到對貧困山區的幫助中來,這也是支教的意義所在。
【211大學生堅持四川山區支教10年 支教需要哪些條件】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