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近日由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三部委)印發。經國務院批準,“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更新公布,新一輪建設正式啟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一輪“雙一流”不再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新一輪“雙一流”不再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2月1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對新一輪“雙一流”高校建設工作作出解讀。據悉,新公布的名單共有建設高校147所。建設學科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布局59個、工程類學科180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92個。
根據公開的名單顯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將對自主建設的學科自行公布。對于這兩所高校“特殊”的存在,教育部在會上回應稱,這是為了穩妥開展自主權擴大的工作,三部委報請國務院同意,先行賦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校學科建設自主權。
教育部表示,兩校率先深化改革、早日登頂世界一流能夠起到建設的引領示范作用。而之所以對兩校進行放權,其出發點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兩校學科建設可不拘泥于一級學科,建設數量在現有基礎上自主確定優化;
二是對兩校實行目標管理,權責匹配,明確沖頂世界一流的階段性梯次目標、標志性成果及時間節點;
三是兩校要建立適應內涵建設和長遠發展的自我評價體系、內部約束機制和治理體系。因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編制完成建設自主權擴大整體方案后,將自行公布建設學科。
“擴大學科建設自主權在本質上是壓任務、擔責任,為的是更好地激發高校的建設活力,而不是給高校分層,也不是貼標簽。”教育部透露,三部委也將在后續建設中,陸續選擇具有鮮明特色和綜合優勢的建設高校,賦予一定的自主建設學科的權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不同,第二輪建設名單不再專門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對此,教育部在發布會上回應稱,“雙一流”重點在“建設”,學科為基礎,而不是人為劃定身份、層次,派發“帽子”,更不是在中國高校中劃分“三六九等”。
教育部指出,從首輪建設情況看,一些建設高校對“雙一流”建設堅持特色發展、差異化發展的理解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作為身份和層次追求,存在擴張規模、追逐升級的沖動。
因此,新階段“雙一流”建設更應當堅持以學科為基礎,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發展新模式,引導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優勢領域和方向上創建一流。教育部強調,第二輪建設名單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將探索建立分類發展、分類支持、分類評價建設體系作為重點之一,引導建設高校切實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關領域、方向的創新與實質突破上,創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
【新一輪“雙一流”不再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