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與考研哪個更容易些,面對著越來越嚴峻的就業趨勢,很多應屆畢業生開始考慮考研和考公這兩個出路,有些小伙伴比較好奇,這兩條考試出路哪個更難呢?小編收錄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參考。具體詳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考公與考研哪個更容易些
有句話叫“畢業就是失業!”,對于本科學子來說,畢業意味著從此離開象牙塔,離開老師和父母的庇護。此時,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把握機遇去前500強公司實習就業,或在二三線城市的小公司謀生計,也或報考公務員在激烈的競爭中謀一份安穩和體面的職位,甚至報考研究生去更高的學府深造學習。
因此,“考研”和“考公務員”都是大家紛紛爭搶的出路。那么,到底哪個更難考呢?
“考研”or“考公務員” ,哪個更難?
“考研”人數逐年增加 “考公”人數整體平穩
據數據顯示,2020考研報名人數為341萬、錄取人數為110.6萬,錄取率達32.43%。報考人數較2019年的290萬,增加了15%。較2018年的238萬,增加了30%。考研報名人數呈逐年增加趨勢。
2020年,國考招錄人數為2.414萬,參考人數為96.5萬,過審人數為143.7萬,最終比例為40:1。其中最熱職位競爭比高達2315:1。公務員招收崗位相對較少,筆試先刷掉一批人后,可能面試時前三名只要其中一個。可見考公“吃皇糧”的競爭力更大些。
另外,從下圖國考報名十年來的數據來看,國考報名峰值出現在2018年,最終過審人數近166萬,其余年份均在140萬人左右,整體來看,國考報名人數較穩定。
2011-2020國考招錄與最終合格人數分布圖
“考研”復習有目標 “考公”復習范圍廣
考研和考公務員除錄取比例的不同外,在考試內容、方向,以及復習范圍方面也有很大差別。考研通常會選擇至少一個目標學校,針對指定書籍和知識點進行備考,拼的更多是努力和學習能力。
而考公務員相對更復雜,考試科目分為《行政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并按照報考職位的不同,分為省級(副省級)和地市級兩種類型試卷。復習起來相對沒有那么系統,會更傾向于考察能力。這對于剛畢業的本科學子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
“考公”更傾向于考察能力
職場人“考公”優勢更大 畢業生“考研”競爭力更強
報考研究生對于年齡沒有限制,普遍來講,無論畢業還是工作多年,都可以報考研究生。但由于考試性質的原因,畢業生在記憶力、學習能力、時間方面都比在職多年的人更具競爭力。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努力拼搏備考,不需要思考太多家庭壓力。
相比考研,報考公務員在年齡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一般限制在35周歲以前。但由于公務員屬于崗位屬性,畢業生的競爭對手是強大的職場人。而且,經過多年歷練的職場人在國考的考試模式中更占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疫情影響,不少企業業績大跌,甚至有的宣布破產。而公務員受整體大環境影響相對較小。在就業難度增大的情況下,很多考生更加明白“吃皇糧”的好處。因此,小編認為,國考競爭熱度將有增無減。
以上是有關考公與考研哪個更容易些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