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語文新題型,隨著新高考的實行,一些學科都有或多或少的變化,2021年的高考在即,高考語文這個相對比較容易得分的學科是否有新的題型變化呢?小編收錄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參考。
2021高考語文新題型
01
2021新高考語文題型變化
1、兼考現代新詩鑒賞和古代詩歌鑒賞,前者分值為令人咋舌的16分,作為現代文板塊考查,后者保持2019年的9分(2000年高考全國卷曾考查過鄭敏詩歌《金黃的稻束》)??忌娂姳硎?,此前老師們復習以小說為主,突然考現代新詩,有些猝不及防。
其實這個試水題型很被看好,長期以來,教考脫節最嚴重的就在近現代詩歌這部分內容,學校重點講,考試卻從不涉及,以至于很多同學進入“學得不考、考得不學”的認識誤區。這給教和學也敲響了警鐘。以考促教,要得就是通過考試這個指揮棒讓教與學的實踐中真正的重視起近現代詩詞這塊文學寶藏。
另外,詩歌的考查能力主要側重在內容理解和手法運用上,難度適中,但因題型平時少有練習,這次模考得分恐怕不會太理想。但是一套高考試卷中同時涉考古代和近現代詩歌的可能性,似乎并不會太大,從考綱上看、從理論上講行得通,但從現實角度考慮,可能性不大。所以此一點,不必太過擔憂。
2、文言文出現主觀題,保留了斷句、文化常識、文意理解(選擇題)等傳統題型,分值20分(近年全國卷一般為19分),翻譯減少2分,整體相對于之前的三個選擇題加2小題翻譯題,強化信息篩選概括,難度明顯加大。
3、第一篇現代文閱讀篇幅大大增加,字數接近2100字,由之前傳統的3小題變為5小題,包含2道主觀簡答題。
4、主觀題增加,客觀題減少。語病、成語題不見了。語言基礎題繼續強化在具體語段結合語境來考查的特點。
5、作文仍然是任務驅動型,側重交際應用(發言稿)和具體情境寫作。2020年備考,有必要在常見應用文體,比如發言稿、辯論稿、演講稿、書信等上加大力度。
02
新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一、修辭格與體會文章表達。
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
②擬人:……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張:……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問:……采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⑥對偶:……采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二、插敘的作用。
1、讀出插敘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系。
2、公式: ……采用了插敘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歸納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寫人為主:記敘了……贊揚了……表達了……
②記事為主:記敘了……(批評了)歌頌了……表現了……
③寫景狀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寫,贊揚了……抒發了……
④游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 ⑤議論文:文章論述了……闡明了……
四、記敘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敘的過程更清楚。
②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
③事件:以……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
④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
五、描寫手法的作用。
1、讀出描寫手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
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
③動作(細節)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復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以上是有關2021高考語文新題型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