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封控、停課的情況,學生備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大家都很關心,疫情之下,高考難度會不會由此降低?來聽聽北京市專家的看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高考難度下降了嗎 今年的高考會簡單一點嗎,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今年高考會更容易嗎?
高考試題難度會維持基本穩定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高中年級組長 甄兆敏
NO.1 高考報考人數,今年略有提升
高校招生人數是根據各校能夠提供的學位數和各省市的招生計劃確定的,相鄰年份不會有太大波動。
參加考試的人數越少,上線難度越小;
參加考試的人數越多,上線難度越大。
從這兩年的數據看,由于高考人數的減少,分數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上線人數變化不大。
據預測,2022年北京高考人數大概在4.6萬左右,與2020年持平,高考難度的確比2021年有所增大,正常情況下,今年高考分數線會有所提高。
不過,2023年高考報名人數可能在此基礎上增加接近1萬人,這樣看來,今年的考生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NO.2 今年的高考難度,并不會受疫情影響太大
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那一年有長達數月的時間線上學習;
而且,2020年是北京新高考元年,高考考試方式和錄取方式的變化與疫情影響疊加,對考生心理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去年的情況與今年類似,也受到了散發疫情的影響,但是沒有長時間的線上學習。
北京新高考這三年就是在疫情影響下進行的,疫情對這三年的高考影響是相似的,這種影響對于所有考生來說是公平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考難度會維持基本穩定。
NO.3 今年的高考上線難度或比去年略大,與前年持平
但話說回來,高考難不難其實沒那么重要,因為有些客觀存在不可能改變,考生與其擔心這些,不如去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來得更實在。
當然,提高競爭力的前提是考生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不要南轅北轍。
很多家長對于學習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寒窗苦讀、死記硬背、大量刷題上。
這種學習方式會對創新思維造成毀滅性打擊,也是教育改革一直要革除的弊端。
因此,教育部專門發文要通過命題引導中學教學中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
在此給考生提個建議:這段復習時間寧可少做幾道題,也要多進行反思和總結,同時注意聯系實際,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解答試題”為“解決實際問題”。
模擬考試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要重視模擬考試,但不必焦慮
——北京市育英中學高中教學主任 邱紅梅
高三下學期,北京各區學生要經歷兩次重要的模擬考試,尤其是“一模”,因其試卷結構、素材呈現、內容覆蓋、能力要求等都高度模擬高考,常被譽為“最重要的一次考試”。
那么,模擬考試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首先,從考試的目的來看: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通過試卷的區分度將考生分層,便于高校選擇。
模擬考試是階段性考試,除了“高仿”高考外,還兼具評估診斷功能,即通過考試檢驗師生在前一階段備考的方向、策略、效果如何,發現問題和漏洞,及時調整下一階段的復習。
其次,從考試的內容來看:
模擬題會在內容、形式等多方面積極向高考題靠攏,但通常只能模仿往年的高考題,而高考命題組卻在反“押題”,所以模擬題對當年高考題的預測功能一般不會太強。
同時,模擬題為了突出知識與能力的覆蓋和篩查功能,考查的內容相對更多,覆蓋面比較大。
為了能考查出學生的真實能力和素養,高考題通常在立意、素材選擇、設問方式、情境的陌生度等方面下功夫,雖然考查的知識點與模擬考試大致相同,但素材更新穎、設問更靈活。
第三,從考試的評分來看:
模擬考試的評分除強調學生的思維發展、規范作答外,還要實現對學生的激勵功能,會根據當次考試樣本學生的答題情況,適當嚴格或者放寬評分標準。
高考則主要通過細致、嚴謹的評分標準實現對學生的分層和選拔功能。
“6選3”等級考采用的是等級賦分制,只有高考才能知道學生在全市真正的位次和賦分,模擬考的賦分只有區域層面的常規模擬,與高考真正的全市大排隊還有一定差異。
第四,從考試的心態來看:
模擬考畢竟不是真正的高考,雖然學校會全流程、全方位模擬,但畢竟是熟悉的校園、熟悉的同學、熟悉的教師,所以學生的心態要比高考時放松很多。
當然,通過多次正規的模擬考,學生會更熟悉考試流程,學會調整應試心理、答題策略、應對突發狀況,在真正的高考考場能更自信地應對。
第五,從考試的時間來看:
模擬考試通常會在距高考60天、30天左右進行,通過兩次模擬考,學生不僅能發現問題,樹立信心,也更明確了自己的高考目標。
高考前的一兩個月時間,是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黃金”期,大部分學生都會進入到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期,學生通過短時間的沖刺,大多會在高考中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
綜上,模擬考試與高考的定位不同、功能不同。
面對模擬考試,既要重視,也不必過度焦慮,用心、盡力去面對就好。通過模擬考試,在過程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熟悉流程、建立信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