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華誕教授回答人才流失問題,清華110周年華誕,滿滿的祝福傳遞到清華園中。清華是我國的頂尖學府,因而不論喜訊與否自然都格外受大家關注。在這次華誕里,清華教授也回答了人才流失的相關問題。具體詳情,請見下文。
清華華誕教授回答人才流失問題
眾所周知,清華大學是我國頂尖學府,是我們所有學生最向往的學術殿堂之一,這里齊聚了我國最頂尖、最優(yōu)秀的學術人才,擁有我國最雄厚的師資力量和最先進的教學設備。
我個人也非常崇尚清華大學,只可惜自己的智商不夠,也恨天高的分數線,使得每年只有各省的高考狀元以及前幾名的學霸才有機會進入這所學府學習。
清華大學不僅師資力量雄厚、軟硬件優(yōu)越,還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想必大家都知道,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是1911年清政府用美國“退還”的一部分庚子賠款辦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距2021年已經整整110年,所以今天也很榮幸迎來了清華大學110周年華誕。
期頤十載更度,百歲一秩新添;
化雨春風桃李,流光玉樹嬋娟。
長開素卷,時見青山;
紅專并濟,歷久彌堅。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水木清華,人文日新。
追求卓越攀高峰,開放自信創(chuàng)一流;
矢志不渝強國夢,清韻華章譜新篇。
自強成就卓越,創(chuàng)新塑造未來。
清華大學110歲生日快樂
這是在25號這天的凌晨0點0分,清華大學官博對自己學校最真實的評價和祝福,在評論區(qū)中,有眾多高校以及廣大莘莘學子送來祝福。
比如北京大學發(fā)文祝賀清華大學110周歲生日快樂:“愿你我繼續(xù)共筆,寫就中國高等教育的光榮與夢想,在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yè)中描繪更加輝煌的篇章!”
南京大學給清華大學的祝福語是:自強成就卓越,創(chuàng)新塑造未來!祝清華大學110歲生日快樂!愿兩校友誼長存、攜手并肩,共同奮進一流征程!
又比如莘莘學子引用梅貽琦:"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觀點,指出了大學之大的精髓,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祝福清華110歲生日快樂!
又如清華學子將自己比作資質平庸的孩子,盡管自己是清華這位聰慧偉大的母親不起眼的愚笨平庸的孩子,卻仍然幸福地被母親培育,只言片語道出了對清華大學這位母親的無盡感恩之情!
百年校慶日,清華大學青年用各種各樣活動表演、最青春靚麗的方式共同為學校獻禮,洋溢著青春的火花,亦如百年前探索救國圖存的有志青年,點燃星星之火。
百十載弦歌不輟,強國志薪火相傳。在110年的奮斗歷程中,清華大學始終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步伐,培養(yǎng)了一大批學術大師、興業(yè)英才、治國棟梁,取得了許多引領時代的先進科技和思想文化成果,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作出了卓越貢獻。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學生待在美國?
想必大家小時候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我們大家從小就被家長親戚教育說,中國最厲害、最頂尖的大學就是清華北大,長大要努力考清北哦!這也是廣大中國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愿望,我也不怕大家笑話,我小時候也有清北夢,期待著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考入清華這一夢想中的學術殿堂,學有所成之后出來報效祖國和社會。
可現實卻是無情被打臉,讓我看清了現實,果然智商是硬傷啊!確實是只有極少數的天才學霸,才能夠進入大多數人夢寐以求都進不去的清北。
然而現在戲劇性的一幕就是,這些天才學霸們真正考入或者保送清華大學之后,會恍然大悟,原來,清華大學每年都有這么多同學出國留學啊!所以自己也要出國吧。根據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yè)生去向統(tǒng)計表,以及畢業(yè)生出國/出境深造國家與地區(qū)分布圖,如下圖所示:
畢業(yè)生出國/出境深造國家與地區(qū)分布圖
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率27.50%,2018屆畢業(yè)生出國/境深造的人數為1146人,占畢業(yè)生總人數的16.5%。留學生的首選留學目標是美國,占出國/境深造總人數的69.5%。其次為英國(8.1%)和中國香港(5.3%)。
根據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排名,有超過6成的畢業(yè)生在世界前50的著名大學就讀。本科生出國人數中有72.9%在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學就讀。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清華畢業(yè)生出國之后,竟然有81%的同學會選擇,繼續(xù)留在美國或者其他國家工作。留美工作的留學生比例之高令人咋舌,就在今天一位學子在祝福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時,指出“雖然我不是清華大學的學生,但是依然祝你生日快樂。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此處提一個小小的建議,多為自己的國家培養(yǎng)人才,風箏放出去還要能收回來才行!”
為什么我國每年都有如此多的人選擇出國呢?這位教授的回答,贏得萬千掌聲。
我們都知道,清華和北大作為我們國家的頂級學府,有2萬多人畢業(yè)后去了硅谷效力,也就是說我們全國范圍選拔出來的人才,在用了大量的教育資源進行培養(yǎng)后,去了他國效力。自己培養(yǎng)的人才卻為美國做了嫁衣。
比如顏寧,素有“中國科學之星”美譽的顏寧,集顏值與才華于一身,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這早已得到了大家的公認。她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后留學美國,在美多年后回歸清華,然而在清華工作10年后,于2017年辭職再次選擇去了美國,受聘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曾經拒絕過國外研究員的邀請,一心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的教授,對人才流失這個問題做了回答,這位教授就是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
他曾經說過:“中國留學生的確都是些高智商有天賦的同學,不過他們中間的大多數同學都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他們太過于容易滿足了。不僅是學術研究上的滿足,更有生活上的滿足。”
說實話,我們現在的教育確實還在發(fā)展階段,我國對教育格外重視,實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根據教育部發(fā)布《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統(tǒng)計主要結果》顯示,2020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71萬所,在校生2.89億人,專任教師1792.18萬人。
2020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層次職業(yè)學校21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guī)模418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4.4%。
全國普通本專科共招生967.45萬人,在校生3285.29萬人。招收研究生110.66萬人,在學研究生313.96萬人。
2020年中國學前教育在校學生4818.3萬人,小學10725.4萬人,初中4914.1萬人,高中2494.5萬人,高等學校3285.3萬人。在校人數的不斷增長推動了教育行業(yè)的市場需求。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是教育大國,中小學人數多,但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以上的人數占比少,可以說是教育大國,離教育強國還有一段距離。
相比于國內,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水平確實要強一些,在那些國家,培養(yǎng)孩子的觀念更加先進,人才的培養(yǎng)更加專業(yè)。不僅滿足學術研究,還會提供優(yōu)渥的生活待遇,這便使得很多學生流連忘返,迷失在了其他國家的花園里。
對于那些能夠前往世界Top50及以上頂尖學府,進行更深層次學習研究的學子來說,他們追求的是更高級的需求,相反的是,現在國內對人才的培養(yǎng)這方面,是有所缺失的,而剛好國外能夠為他們提供這種待遇。所以,這便導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最后,我覺得清華學子選擇出國留學,本質上是沒錯的,因為近代以來派遣的留學生,比如詹天佑、錢學森等等,都是出國留學,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報效祖國的,但是錯就錯在,在留學過程中,迷失了自我,丟失本心,為他國建設,為他國服務。
如果格局太小的話,或者沒有家國情懷,因為一點小利就輕易地自我滿足,任憑你再如何優(yōu)秀,終究只會是一眾普通人,也會被人民群眾所遺忘。
在清華110周年華誕的新起點上,應該思考探索和致力解決“風箏放出去如何收回來”的偉大命題。
以上是有關清華華誕教授回答人才流失問題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xù)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