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大學優勢專業排名及最好的專業有哪些,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是一所211,一流學科建設,國家重點大學,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11個學院,54個本科專業,那么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王牌專業有哪些?學什么專業好?今天為考生家長們盤點了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專業排名,這些都是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最好的專業,也是優勢特色專業,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
華北電力大學優勢專業排名及最好的專業有哪些
一: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王牌專業名單
2022年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電網信息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環境工程
2022年北京市級特色專業4個:環境科學、信息安全、工程管理、工商管理
二: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專業排行榜(國家級特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本專業是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TS10030)。本專業培養具備電氣工程理論基礎,掌握電力系統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熟悉電力工業的科學技術與發展,獲得電氣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和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夠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相關的生產制造、工程設計、系統運行、系統分析、技術開發、教育科研、經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鮮明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符合學業授予要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設置:高等數學、計算機語言及應用、信號與系統、電子技術基礎、自動控制理論、電路、電機學、電磁場、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技術、發電廠電氣部分、高電壓技術、繼電保護等。 在本專業中包含: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繼電保護與自動遠動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高電壓及信息技術4個專業方向。學生具有本專業領域內一個專業方向的基本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獲得較好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綜合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的職業目標是電氣工程師。 就業去向:電網公司、電力設計院、電力規劃院、電力建設部門、超(特)高壓公司、電力科研開發部門、發電廠以及與電力生產密切相關的設備制造企業、公司等。 本專業同時具有第二學士學位招生資格。
2.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本專業是依據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要,緊密結合智能電網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而開設的新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TS12558)。本專業培養具備信息工程和電氣工程理論基礎,掌握信息與電力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熟悉智能電網發展動態,能夠從事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領域相關的生產制造、工程設計、系統運行、系統分析、技術開發、教育科研、經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鮮明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符合學業授予要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一定的創新精神,掌握信息采集和處理的基本理論和電力系統通信技術,掌握電力系統生產、運行的規律和特點,并對智能電網體系結構和關鍵技術有一定認識,可以在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電力系統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設計、制造、運行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設置: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計算機語言及應用、信號與系統、電子技術基礎、自動控制理論、電路、電機學、電磁場、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通信原理、物聯網、無線傳感網絡、傳感器與檢測、單片機原理、嵌入式系統等。 就業去向:電網公司、發電公司、科研設計、高等院校、相關行業或部門從事設計、開發、生產運行與管理、科學研究、技術支持等工作。
3.能源與動力工程
學科:工學
門類:能源動力類
專業名稱:熱能與動力工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熱能工程、傳熱學、流體力學、動力機械、動力工程等方面基礎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動力機械(如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水力機械)的動力工程(如熱電廠工程、水電動力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空調工程)的設計、制造、運行、管理、實驗研究和安裝、開發、營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的基礎理論,學習各種能量轉換及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受到現代動力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動力機械與熱工設備設計、運行、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程力學、機械學、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電工與電子學、控制理論、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獲得本專業領域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
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
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主干學科:動力工程與工程規物理、機械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控制理論、測試技術。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應安排40周以上。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4.機械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制造的基礎理論、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機構設計、制造及生產管理、控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與能力:1. 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5.自動化
專業特色:自動化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院士領銜的國家級教學團隊和省部級優秀教學團隊,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幾門專業主干課程分別為國家級雙語示范課或省部級精品課。本專業首個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中國自動化學會華北電力大學ASEA培訓中心依托專業之一,學生可在校內接受培訓并取得相應資質證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素質、能力、知識協調統一,具有“寬厚、復合、創新”特征的復合型自動化工程科技人才。畢業生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較強的獲取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具備自動控制理論、儀器儀表學、電工電子學、系統工程、信息處理、計算機與應用和網絡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 主干課程:信息技術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電路理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分析與處理、熱工理論基礎、電廠熱力設備及運行、自動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過程控制、運動控制、順序控制、微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與系統、分散控制系統、控制裝置與儀表、過程參數檢測及儀表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有相當一部分繼續深造(包括出國深造),其他主要在電力行業就業,也可在航空航天、電子與信息技術(IT)、冶金、化工、核工、機械、船舶等行業的工業過程控制、運動控制、過程檢測與自動化儀表、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內從事系統分析、設計、運行、施工、科技開發及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從事相關的教育和培訓工作。
6.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本專業的前身是195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動力經濟與企業組織”專業,是學院歷史最悠久的專業,具有鮮明的電力特色。本專業依托電力經濟管理國家虛擬仿真實驗示范中心建有“電力技術經濟實驗室”,開設《新能源概論》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管理溝通》首批國家級精品MOOC視頻課程、《電力負荷預測》省部級精品課程,擁有“電力市場”北京市教學團隊。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師21名,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4名,博士生導師8名,北京市教學名師1名。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具備工商管理基本理論和技術經濟方向專業知識,同時了解電力規劃、建設、生產、運行的基本知識,掌握技術經濟與評價,電力預測、電力市場、電價、電力造價、發電競價方法、電力規劃等理論知識的“電力-經濟管理”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鼓勵學生深造,近三年考研率在50%以上,對口的研究生專業為技術經濟及管理碩士。本科直接就業去向主要為電網公司和發電企業的技術經濟研究院、規劃、營銷、交易等部門,或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等建設單位的規劃、造價、營銷等部門。隨著當前新一輪電力市場改革和能源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未來十年配售電公司和能源互聯網企業具有巨大的人才需求。本專業畢業生由于具備良好的電力系統背景與技術經濟、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勝任配電規劃、報價預測、營銷服務等工作,成為深受新興配售電行業歡迎的專門人才。
7.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具有管理學博士學位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本專業以工程建設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為主線,將工程學與管理學的交叉融合,依托“新能源電力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新能源電力建設與管理虛擬仿真實驗室及校外實習基地,秉承“電力特色、工程實踐、科研創新”的培養目標,系統學習電力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工程測量、工程造價基礎、工程結構、施工技術等特色骨干課程,為電力工程建設系統和其他行業工程建設培養“既懂技術,又懂經濟、管理和法律”、兼具良好人文素養的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符合學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近三年就業率始終保持在100%,畢業生可在電網、發電、電力建設及其它諸多行業的工程項目投資、建設、規劃、設計、咨詢、監理、施工等單位及銀行、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寬廣的領域從事電力和其它行業的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經過實踐,有能力取得項目管理師、建造師、造價工程師、咨詢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執業資格。就業單位包括建設單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及各類工程項目建設公司等;電力生產企業: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國家核電公司、中國核電公司、華能、華電、國電、大唐等公司及所屬企業;其他企事業單位:各省市建委、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近三年畢業生平均深造率(考研、出國)為25.7%。
8.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為2011年教育部批準設置的本科專業,2012年將原有的風能與動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合并統一改為“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主要學習新能源的種類和特點、利用的方式和方法、應用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具體內容涉及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電能等等。各開設高校根據自己學校的學科設置和專業特點不同,導致在具體的學科方向上不同。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能源工程、傳熱學、流體力學、動力機械、動力工程等基礎知識,掌握新能源轉換與利用原理、新能源裝置及系統運行技術、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學領域專業知識,能在國家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領域開展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國家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相關各類大、中型企業,從事與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設備制造、檢修與維護、集控運行、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進行相關方面的教學、工程設計等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9.核工程與核技術
本專業根據我國核電事業發展前景和對人才的需求而設置;本專業人才培養服務于核電工程,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品德優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理論基礎扎實、創新意識強、自主學習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發展潛力,掌握核工程與核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及先進知識,具備解決本專業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較強的人際溝通、團隊協作、組織管理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核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運行維護、設計開發、教育科研、項目管理等工作。 畢業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1. 工程知識:掌握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能夠用于解決復雜核工程問題。 2. 問題分析能力: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復雜核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力:能夠設計針對復雜核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或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同時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力: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復雜核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能夠針對復雜核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 認識工程與社會關系的能力: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核工程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職業規范素養: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 個人和團隊能力: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 溝通能力:能夠就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了解核工程相關領域的國際前沿、熱點和發展狀況,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 項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專業主干課:工程制圖、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理論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技術基礎、電子技術基礎、核電廠材料、核電廠工程力學、自動控制理論、核物理基礎、核反應堆物理分析、核反應堆熱工分析、核反應堆安全分析、核電廠系統與設備、核輻射探測與防護等。
10.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是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校部環境與化學工程系下設的四年制本科專業,學生本科畢業后授予環境工程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具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研究生學位點,可面向全國進行招生,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可獲得保送研究生資格。優秀和有意向碩士可繼續攻讀華北電力大學能源環境工程等博士學位。 在“大電力”的就業背景下在全國各大同類高校中有著難以比擬的巨大優勢。本專業培養具有環境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較強的工程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學素養、較強的適應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獲得工程師訓練的高級工程人才。環境工程領域畢業生能掌握堅實的學科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對環境工程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應有較全面的了解。能熟練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工具和實驗方法,具有獨立從事工程技術研究、改造、開發、設計與工程管理的能力。 本專業方向包括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體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噪聲、電磁輻射、核輻射)控制工程、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等。 (1)主修課程 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工程制圖、電工技術、電子技術、火電廠動力工程、工程流體力學及泵與風機、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除塵技術、有害氣體治理工程、廢水治理工程、噪聲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工程、給水處理工程及水務管理、輸灰工程等。 (2)就業去向 畢業生可從事電力工業,國家級電網和其他工業領域的環境工程治理、環境監測、環境規劃和管理、技術開發、科學研究、教育等部門的專業技術工作。 (3)研究方向 電廠污染控制工程及其控制化學、污染控制大氣學及其菌劑的研發、綠色或生態以及節能型工藝的研發、工藝模擬與優化設計、以及污染控制過程中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發;微環境空氣污染控制、電廠污染治理、鍋爐煙氣脫硝;環境催化、光催化技術,吸附、催化材料開發;廢棄物資源化、電廠生物質能源開發等;霧霾污染來源及防治。
三: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專業排行榜(北京市級特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是一門研究環境的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四個部分的學科。它提供了綜合、定量,和跨學科的方法來研究環境系統。由于大多數環境問題涉及人類活動,因此經濟、法律和社會科學知識往往也可用于環境科學研究。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系,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的科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就業方向
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從事以下幾個方面:研究人員: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環境監測、評價、管理和規劃等工作;環境工程師:從事環保產品的開發,或進行環境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和管理;教師:擔任大中專學校相應專業的教師;公務員:在中央和地方、各工業部委的環境科學研究部門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及公務員。
2.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專業是管理網絡安全的一個專業。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專業知識,使得學生有較寬的知識面和進一步發展的基本能力,加強學科所要求的基本修養,使學生具有本學科科學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質,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具有應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識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系統的應用、開發以及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努力使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應用能力;既可以承擔實際系統的開發,又可進行科學研究。
培養目標
在校期間,不僅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強調對其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學生除要完成信息安全體系不同層次上的各種實驗和課程設計外,還將在畢業設計中接受嚴格訓練。
就業方向
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為華為、中興、大唐等骨干通信設備制造商、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通信運行商、國防軍工行業骨干科研院所、政府機關以及各類信息安全企業。可在政府機關、國家安全部門、銀行、金融、證券、通信領域從事各類信息安全系統、計算機安全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領域從事計算機應用工作。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3.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具有管理學博士學位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本專業以工程建設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為主線,將工程學與管理學的交叉融合,依托“新能源電力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新能源電力建設與管理虛擬仿真實驗室及校外實習基地,秉承“電力特色、工程實踐、科研創新”的培養目標,系統學習電力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工程測量、工程造價基礎、工程結構、施工技術等特色骨干課程,為電力工程建設系統和其他行業工程建設培養“既懂技術,又懂經濟、管理和法律”、兼具良好人文素養的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符合學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近三年就業率始終保持在100%,畢業生可在電網、發電、電力建設及其它諸多行業的工程項目投資、建設、規劃、設計、咨詢、監理、施工等單位及銀行、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寬廣的領域從事電力和其它行業的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經過實踐,有能力取得項目管理師、建造師、造價工程師、咨詢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執業資格。就業單位包括建設單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及各類工程項目建設公司等;電力生產企業: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國家核電公司、中國核電公司、華能、華電、國電、大唐等公司及所屬企業;其他企事業單位:各省市建委、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近三年畢業生平均深造率(考研、出國)為25.7%。
4.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本專業的前身是195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動力經濟與企業組織”專業,是學院歷史最悠久的專業,具有鮮明的電力特色。本專業依托電力經濟管理國家虛擬仿真實驗示范中心建有“電力技術經濟實驗室”,開設《新能源概論》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管理溝通》首批國家級精品MOOC視頻課程、《電力負荷預測》省部級精品課程,擁有“電力市場”北京市教學團隊。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師21名,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4名,博士生導師8名,北京市教學名師1名。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具備工商管理基本理論和技術經濟方向專業知識,同時了解電力規劃、建設、生產、運行的基本知識,掌握技術經濟與評價,電力預測、電力市場、電價、電力造價、發電競價方法、電力規劃等理論知識的“電力-經濟管理”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鼓勵學生深造,近三年考研率在50%以上,對口的研究生專業為技術經濟及管理碩士。本科直接就業去向主要為電網公司和發電企業的技術經濟研究院、規劃、營銷、交易等部門,或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等建設單位的規劃、造價、營銷等部門。隨著當前新一輪電力市場改革和能源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未來十年配售電公司和能源互聯網企業具有巨大的人才需求。本專業畢業生由于具備良好的電力系統背景與技術經濟、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勝任配電規劃、報價預測、營銷服務等工作,成為深受新興配售電行業歡迎的專門人才。
四: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簡介
學校1958年創建于北京,原名北京電力學院。學校長期隸屬于國家電力部門管理。2003年,學校劃轉教育部管理,現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電力集團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成的理事會與教育部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