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專業排名最好的專業有哪些,內蒙古農業大學是一所省重點大學,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18個學院,79個本科專業,1個??茖I,那么內蒙古農業大學王牌專業有哪些?學什么專業好?今天為考生家長們盤點了內蒙古農業大學專業排名,這些都是內蒙古農業大學最好的專業,也是優勢特色專業,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
內蒙古農業大學專業排名最好的專業有哪些
一:內蒙古農業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2022年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草業科學、林學、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學
二:內蒙古農業大學專業排行榜(國家級特色專業)
注:篇幅有限,以下為部分專業介紹,更多請前往模擬志愿填報頻道查詢!
1.動物醫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獸醫師為目標。本專業畢業 生應具有系統而深入的專業知識、具有較為寬廣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和發 展潛力,適應性強,具有在獸醫醫療、獸醫管理與執法、獸醫技術服務、獸醫教育與科研及相關部 門從事動物醫療、執法監督、管理、教學、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工作能力的專業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和臨床獸醫學的專業理論和專業知 識,接受動物疾病診斷、治療、動物疫病防控、人畜共患病、動物源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訓練,具有動 物臨床診療、防疫檢疫、人畜共患病、動物源食品安全、動物保護、獸醫執法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實 驗動物飼養管理、動物試驗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素質要求
(1)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紀守法、團結協作、堅忍不拔,具有良好的思想 品德和職業道德;
(2)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能夠熟練閱讀和翻譯專業外文資料,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 能力,能夠熟練操作常用軟件;
(3)掌握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4)具有一定的調查研究、組織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開拓創新精神和一 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5)具有健康的體魄,達到“大學生體育鍛煉合格標準”的要求。
2.知識要求
(1)系統掌握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和臨床獸醫學的專業理論和知識;
(2)熟悉獸醫科學、醫學、生命科學理論與技術的前沿和發展趨勢;
(3)熟悉國家獸醫科學和動物生產發展規劃、動物疫病防控、人畜共患病、動物源食品安全、 動物及動物產品進出口檢驗檢疫等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4)熟悉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的相關理論和知識;
(5)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
3.能力要求
(1)掌握動物疾病診斷與治療技術;
(2)掌握動物疫病與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技術;
(3)掌握動物及動物產品檢驗檢疫技術;
(4)掌握獸藥正確使用技術;
(5)掌握保障動物源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等基本技能;
(6)具有實驗動物及動物試驗的基本技能;
(7)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主干學科: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和臨床獸醫學。
核心課程: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獸醫微生物學、獸 醫免疫學、獸醫藥理與毒物學、動物病理學、動物傳染病學、獸醫流行病學、獸醫寄生蟲學、獸醫內 科學、獸醫臨床診斷學、獸醫外科學、獸醫手術學、獸醫產科學、中獸醫學、動物性食品衛生學、獸 醫公共衛生學、實驗動物學、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獸醫法規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教學實驗、臨床實習和科研訓練,具體包括課程實驗(主要專業 課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科研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 踐等。
主要專業實驗:動物解剖學實驗、動物組織與胚胎學實驗、動物生理學實驗、動物生物化學實 驗、獸醫藥理學實驗、獸醫毒理學實驗、獸醫微生物實驗、獸醫免疫學實驗、動物病理學實驗、動物 病理剖檢學實驗、動物尸體剖檢動物傳染病學實驗、獸醫寄生蟲學實驗、動物性食品衛生檢驗、獸 醫公共衛生學實驗、獸醫內科學實驗、獸醫外科學實驗、獸醫外科手術學實驗、獸醫產科學實驗及 獸醫臨床診斷技術實驗等。
修業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2.動物科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動物遺傳育種、動物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家畜環境衛生與 牧場設計、畜牧場經營管理以及畜、禽等動物生產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在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 位從事教學、科學研究、生產與管理等方面的動物科學類應用型、復合型或創新型人才(由各學 校根據本校定位選擇)。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家畜環境衛生與牧 場設計、畜禽飼養管理、畜牧場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課堂教 學、實驗室操作和農牧場生產實踐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本學科領域的工作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動物科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科學研究中的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方法;
3.具有社會活動的基本能力;
4.熟悉畜牧法、食品安全法、畜禽資源保護等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發展動態和行業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7.具有一定的外語和計算機操作能力。
主干學科: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草業科學。
核心課程:動物組織解剖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動物遺傳學、動物育種學、動物繁殖 學、動物營養學、飼料學、飼料安全與營養價值評定、動物環境衛生與牧場設計、動物生產學、獸醫 學概論、畜牧業經濟管理。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認知實習:對家畜家禽及主要農作物種類進行認識;
2.教學實習:結合課程進行;
3.生產實習:由教師帶隊到畜牧場實習;
4.社會實踐:由教師組織,學生分散進行。
主要專業實驗:動物遺傳學、育種學、繁殖學實驗,飼料分析、消化代謝實驗及飼料配方,畜牧 場環境分析及牧場設計,動物生產學實驗(如妊娠檢查、精液收集與人工授精、屠宰測定、擠奶、 孵化以及產品質量分析等),畜產品初加工與食品安全檢測。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3.草業科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草地及草資源、生態環境、草地畜牧業生產等方面的系統知識,能 在現代草業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領域從事草業科學的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與推廣、草產品市場 營銷、企業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草業學科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植物學、植物分類學、遺傳學、土壤學、草地學、牧草學、草坪 學、牧草及草坪草育種學、草地調查與規劃、草地畜牧業、草地生態學、草產品生產與經營等方面 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草地調查與規劃,牧草及草坪草育種、栽培,草產品生產等方面的基 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草業科學的基本理論,較好的外語交流、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科技 寫作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2.掌握草業科學中生產、加工、市場營銷及企業管理等分析方法、設計方法、技術;
3.具有通識性人文、社會、經濟、歷史等方面的知識以及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開展 創新實驗和科技開發的基本能力;
4.熟悉現代草業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領域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草業科學理論前沿、應用前景、發展動態和行業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主干學科:草地學、牧草學、草坪學。
核心課程:植物學、植物分類學、遺傳學、土壤學、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草地學、牧草學、草坪 學、牧草及草坪草育種學、草地調查與規劃、草地畜牧業、草地生態學、草地保護學、草產品加工、 草業經營管理。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實習、科研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其中教學實習包括植物 學、土壤學、牧草及草坪草育種學、牧草栽培學、草坪建植與管理、草地調查與規劃、牧草及草坪草 病理蟲鼠害、草地與草坪雜草、草地畜牧業、草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實習。
主要專業實驗:牧草及草坪草栽培技術實驗、牧草及草坪草育種技術實驗、種子學與種子檢 驗實驗、草地調查與規劃實驗、草地管理實驗、草地生態評價實驗、草坪建植與養護實驗、牧草病 蟲鼠害及雜草調查實驗、草產品加工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4.林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森林培育、林木遺傳育種、森林生態、森林經理、森林病蟲害防治 與檢疫、水土保持與防護林建設、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在林業、農業、環 保、國土綠化等相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森林(濕地)生態環 境建設、國土綠化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森林培育(包括林木種苗、經濟林栽培與森林經營等)、林木 遺傳育種、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生態、森林資源管理、水土保持與防護林、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 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林木良種選育、造林、森林資源監測與管理、森林病蟲害 防治與檢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訓練,具有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森林培育、森林生態 環境建設等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林學、生物學、森林保護學、環境科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土壤理化性質分析、林木生理生化分析和森林資源與生態因子的調查、動態監測與 評價方法,掌握林木良種選育、林木栽培、森林撫育、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林特產品加工利用的 技術;
3.具有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森林培育、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森林資源與生態因子監測、 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森林生態環境建設、森林資源保護和國土綠化的方針、政策和 法規;
5.了解國內外林學學科理論前沿、林業生物工程技術應用前景、林業科技發展趨勢以及林 業生產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從事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有較強的調查研究、組織與管理、分析與決策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
的基本能力。
主干學科:林學、生物學、植物保護。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氣象與氣候學、森林生態學、森林培育學、林木遺傳 育種學、森林昆蟲學、森林病理學、測量學、林業遙感、森林經理學、測樹學和環境經濟與管理 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教學綜合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一般安排28~ 30周。
主要專業實驗:森林植物識別實驗、土壤理化分析實驗、植物生理生化實驗、林木種子品質檢 驗、林木遺傳育種實驗、森林生態因子觀測、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野生經濟植物加工與利用、森林 資源信息采集處理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5.農業水利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具備外語和計算機 應用技能,掌握堅實的農業水利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農業水利工程勘測、規劃、 設計、施工、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專業技能,能在農業水利領域各單位從事農業水利工程和 城市水利工程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城市園林灌溉技術、農業水資源高效利 用、農業水土環境、城市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水文地質和過程地質、工程 測量、節水灌溉與水利工程方面的設計和施工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節水灌溉與水利工程方面 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水利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農業水土工程學科的相關知識;
2.掌握農業水利以及水電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試驗研究的基本技能;
3.具有從事農業水土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和鄉鎮供水工程的規劃、設計能力;
4.了解國內外水利工程學科、農業工程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5.熟悉國家在農業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與保護方面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 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主干學科:農業工程、水利工程。
核心課程:工程水文學、水力學、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工程力學、水利工程測量、工程地質與水 文地質、水利工程施工、灌溉排水工程學、水工建筑物、排灌機械與泵站。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專業認識實習、工程和水文地質實習、工程測量實習、水利工程施工實 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水力學實驗、土力學實驗、材料力學實驗、水文學實驗、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 實驗、電工學與電氣設備實驗、建筑材料實驗、土壤學與農作學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6.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具備水文學、水資源、水環境以及計算機、外 語、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力強、素質高,敢于創新,善于合作,能在水利、水務、能源、交通、 城建、農林、環保、國土等部門從事與本專業有關的勘測、評價、規劃、設計、預測預報、科研和管理 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文學、水資源及水環境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 受工程測量、科學運算、實驗和測試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水文學、水資源及水環境等方面的專 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從事管 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地學,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的基本知識,具備外語、計算機、文獻檢 索、科研方法和科技寫作等工具性知識,具有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素養和經濟管理知識;
2.掌握水文信息采集與處理、水文預報、水文水利計算、水災害評估與防治、水資源評價規 劃與管理、水環境評價與保護的基本方法,掌握測量、制圖等基本技能;
3.具有從事水文水資源、水環境方面勘測、評價、規劃、設計、預測預報、管理決策的基本 能力;
4.熟悉國家和地方涉水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5.了解水文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領域的行業需求和發展動態;
6.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7.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
8.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終身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國際合作交流能力。
主干學科:水利工程、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應用水文與水災害防治、水資源利用與管理、水環境與水生態保護。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地質學(64學時)、構造地質學(64學時)、水力學(48學時)、水文地質學基礎 (64學時)、水文學原理(32學時)、水文預報(32學時)、水環境保護(32學時)、水文統計(32學 時)、自然地理學概論(32學時)、氣象學概論(32學時)、水資源利用(32學時)。
示例二:自然地理學(40學時)、測量學(48學時)、水力學(48學時)、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 應用(40學時)、生態學概論(4學時)、水文學原理(64學時)、水文統計(64學時)、氣象學(48學 時)、水文測驗學(40學時)、地下水水文學(48學時)、河流動力學(32學時)、水環境化學(40學 時)、水利經濟(32學時)、水文預報(48學時)、水文水利計算(64學時)、水資源利用(32學時)、 水環境保護(32學時)。
示例三:測量學(48學時)、理論力學(64學時)、普通地質學(40學時)、氣象氣候學(32學 時)、水力學(40學時)、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40學時)、水文統計(16學時)、普通水文地質學 (32學時)、水文學原理(56學時)、水環境化學(40學時)、環境土壤物理學(32學時)、專門水文 地質學(32學時)、地下水動力學(40學時)、水文測驗(24學時)、水利經濟(32學時)、地理信息 系統(32學時)、水文水利計算(40學時)、水資源評價(48學時)、水利工程概論(32學時)、灌溉 排水工程學(32學時)、水環境保護(48學時)、水資源管理(32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習(測量學、水利工程、水文測驗、氣象、自然地理、水文地質基 礎、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實習)、課程設計(水資源利用、水環境保護、水文預報、水文水利計算或 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勘察課程設計)、專業綜合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水力學實驗、水文測驗、水環境化學實驗、水文地質基礎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7.農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生物科學、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及種子生產與經 營管理等方面知識,具備開展與農學有關的教學、科研、技術設計、推廣開發、經營管理等方 面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社會責任感,有創新、創造和敬業精神的農學學科復合型 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栽培學 與耕作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農作物生產和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 作物栽培與耕作、作物育種、種子生產與檢驗、現代農業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扎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農作物生長發育規律、作物產量與品質形成規律、 作物遺傳特性與性狀分析、作物與環境互作、作物栽培與耕作、現代農業技術、農業技術推廣等方 面的基本知識;
2.掌握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農作物生長發育、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學與耕作 學、現代農業技術等方面的試驗設計、研究與分析方法及實驗技能;
3.具有通識性文學、歷史、哲學、生命倫理學、思想道德、政治學、藝術、法學、心理學等方面 的知識,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農業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術;
4.熟悉農業及其相關部門或單位與農學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作物栽培與耕作、作物育種、種子生產與檢驗、現代農業產業等的理論前沿、應用前 景、發展動態和行業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較好的外語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
主干學科:作物學、生物學。
核心課程:遺傳學、生物統計學與試驗設計、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肥料學、生物化學、農 業生態學、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種子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設計、社會實踐、科研訓練、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畢業 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驗:植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植物生理生化實驗、植物保護學實驗、土壤肥料學 實驗、植物生物技術實驗、作物學實驗(綜合作物栽培學、耕作學、作物育種學、種子學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三:內蒙古農業大學簡介
內蒙古農業大學位于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大學,是教育部2001年十五期間西部重點建設十四所高校之一,國家首批32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國家林業局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由中國農業大學對口支援內蒙古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