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高考賦分制怎么算,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高考了。浙江省高考錄取規則做了不少修改,那么上海市的新高考賦分方式又是怎樣設置的呢?小編收錄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參考。
2021年上海高考賦分制怎么算
5月8—9日,這個周末,上海高中生又將迎來等級考,比起外省市的考生,上海市考生既是幸福的,又是痛苦的。
不必在高考的三天集中考試,可以在高二5月份考掉一、兩門,高三的5月份再考掉剩下的小三門。如果春季高考英語達到預期,到了秋季高考時,就只剩下語數兩門了,是不是很輕松?
但是,上海小三門選考科目,每門只有三十分的空間,每個等級又是3分的差距,競爭是殘酷的,考生們為了沖A而焦慮不堪。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后, 全國正式推進高考試點改革。
按照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上海、浙江從2014年入學新生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到2017年執行新高考方案,并為其它省市的新高考改革積累經驗。
新高考的核心理念在于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可以自主決定科目組合。
目前全國共有三批14個省市開始實施新高考,第一批、第二批的六個省市實施的是“3+3”模式,第三批的八個省市實施的是“3+1+2”模式。
新高考帶來的不僅是新的選科模式,還有新的計分方式——選考科目的等級賦分制。
新高考各省市的賦分方式對比
按照新高考改革方向,高??筛鶕k學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從選考科目中,分學科大類(或專業)自主提出選考科目要求。
由于在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當中,選考的科目并不一致,而各科目的考試難度、選考人數不盡相同。
為了讓不同選考科目可以在同一水平比較,將考生原始分轉換為等級分,這就是賦分制( “3+1+2”模式中,僅對再選科目實施賦分)。
賦分制的核心,可以概括為:由考生的卷面成績得出排名,按排名計算賦分,以賦分成績計入高考。
等級賦分的計算方式有兩種:
一為等級內固定分值,這種方式分數沒有連續性,對應的分差較大,達到3分;
二為等級內區間轉換分值,這種方式分數是連續的,對應的分差較小,只有1分。
(海南省的新高考模式中,所有科目均采取換算為標準分的方式,在此不作探討。)
總體來說,每科選考人數、考生整體成績水平都會影響到最終賦分后的成績,因此不少省市又出臺了選考科目保障機制,設定最低保障機制。
選考(再選)科目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總成績的科目,由于設定了30—40分的賦分起點,實際上大大降低了整體成績的區分度。
上海賦分方式的問題所在
上海的選考科目在賦分時采取等級內固定分值方式,分為五等11級,相鄰兩級之間的分差均為3分,這個賦分方式一直有很多爭議(當然官方永遠是成功的)。
1、賦分起點高、空間小
上海的賦分起點,也就是最低分為40分,最高分僅為70分,中間的分差僅為30分。
也就是說,卷面分考100分和考0分的考生,在賦分轉換后,分差僅為30分。
如此小的空間,使得考生的實際差距不能得到有效的體現。
2、賦分級差過大
目前的賦分分為11級,每一級的級差為3分。
原始分差距1分,在轉換后就可能差3分。在極端的情況下,高分集中段,可能分差1—2分,轉換后會差2級,就達到6分,這樣就會造成賦分后的分值失真現象。
(據傳某年就是因為試閱卷時,高分段過于集中,從而要求閱卷時非常嚴格。當然選考科目的原始分數與區間,官方永遠不會公布。)
3、導致競爭加劇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破除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學生選擇性不夠和過度偏科等問題。
采取賦分制后,為了拿到選考項目高分,考生就會避開學霸集中的科目,一度出現物理、化學等難度較大科目棄考的現象。
教育部不得不要求高校加大對必選科目的要求,尤其是物理,很多專業要求必選物理。
同時,一些省市也根據學生選考科目實際情況建立選考科目的托底保障機制。如上海首先建立了物理選考科目保障機制,保障基數為1.5萬,自2018年高考招生錄取時實施。
即使采取了選考科目保障機制,基于上述所說的賦分空間小、檔次少的原因,考生不得不在選考科目上錙銖必爭,都以沖A作為目標。
選考科目競爭激烈,原始分轉換為賦分后,可能分差擴大,考生不得不增加更多的訓練,以求沖A,在客觀上加大了學生的負擔(機構開心了)。
浙江已經調整了賦分方式
浙江的選考科目在賦分時采取等級內固定分值方式,分為五等21級,相鄰兩級之間的分差也是3分。
但是在實踐中發現,固定分值賦分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人為加大了賦分后的差距,使得賦分失真。
2021年2月26日,浙江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學考選考工作的通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從2022年1月選考科目考試起,選考科目等級賦分的分差改為1分。
在原21等級基礎上劃分為20個賦分區間,將原第1(1%,100分)、第2(2%,97分)兩個等級合并為一個賦分區間,其余不變。
各對應區間內按等比例轉換,四舍五入將卷面得分轉換為等級分。
另外,浙江還根據近幾年的高考人數,將各選考科目的保障基數確定為6.5萬人。
當某選考科目某次考試賦分人數少于保障數量時,以6.5萬人為基數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
上海怎么改?
1、加大賦分分值
在首批新高考改革省市中,浙江省的選考科目也按等級賦分,但是每門滿分100分,起點賦分40分。
在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的三個省市和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八個省市中,選考科目也按等級賦分,每門滿分也是100分。
因此建議上海市也將賦分滿分提高到100分,一是可以拉開選考科目的分差空間,二是總分值也提高到750分,便于和兄弟省市接軌。
2、降低賦分級差
目前賦分等級為11級,級差為3分,建議參考山東省、浙江省的賦分方法,將級差縮小為1分,可以有效減小原始成績向等級成績轉換中分數的變形程度問題。
上文介紹了浙江省新的賦分方式,再來看看山東省的賦分方式:分為八個等級,每個等級賦分區間為10分,再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轉換到對應分值,也就是說級差只有1分。
而在八個等級中,是按3%、7%、16%、24%、24%、16%、7%、3%的正態分布原則,確定各等級區間人數。也就是說讓3%的考生去分配91-100的分數,而不是平均10%的考生,這樣優秀考生優勢更大,體現了對學生學科“長板”的重視,符合新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
至于上海到底怎么改,肯定要借鑒其它省市的方案,再體現出自己的特色。
但不能總是高喊改革成功的口號,就像選考科目保底政策一樣,開始也不承認問題,后來還不是步浙江后塵改了!
以上是有關2021年上海高考賦分制怎么算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