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十三周年,汶川地震的對我國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直到現在也讓大家銘記于心。所以今天小編特意整理了關于512從抗疫回望抗震精神的相關信息,快來看看吧。
5·12汶川地震十三周年
當時間來到2021年5月12日,這一天,心緒將刮去覆蓋在日常之上的層層瑣屑,喚起那些隱藏于心的懷念。
—— 距離“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經過去十三年。這是一段說長不短的時間,長到足夠一代人老去,另一代人長大;短到那些地動山搖間的驚恐和失去,仿若如昨,人們在大災大難中所迸發的勇氣和大愛,從未離開。
這樣的銘記,有著它特殊的意義,那是給予希望、用力前進的力量。曾經,來不及擦干眼淚,數千萬的川人就明了,面對災難,最深的懷念深埋于心,轉化為鳳凰涅槃般的重生,因為唯有生者的奮進才能讓逝者心安。
于是,十三年間,全國19省市“對口支援”災區19個縣市,承載著無數愛心的涓涓細流,匯聚成奔涌的江河大川,滋潤著被創傷的土地。在那些不服輸的倔強中,災區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都比災前脫胎換骨,學校、醫院的軟硬件,吸納就業的能力,無一不更上一層樓。
似乎,日子早已在瑣碎中恢復,人們在災難中爆發出的巨大力量,已經化在萬家燈火的煙火氣里。但,經歷其實已經賦予時間意義,如今,遇難者墳前的小樹成蔭,幸存者臉上的笑容重現,新生兒已成茁茁少年,嶄新的縣城讓人們重新擁有美好家園。而這十三年,所有人的經歷,已深深嵌入波瀾壯闊的中國故事,其中有跌宕起伏,有扣人心弦,有歌哭歡笑,更有平靜安然……
——萬物更新 ,我們對于已經逝去的,依舊有著最深的懷念;物換星移,每一位個體,也正在完成屬于自己的最好前行。
汶川抗震精神有指揮得當,冷靜思考,眾志成城,萬眾一心。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特大災難面前,黨中央、國務院沉著應對,科學決策。科學指揮,科學施救。中華兒女也迅速凝聚一心,展開了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斗爭。這場抗震救災工作,贏得了世界的普遍贊譽,也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啟迪和思考。 意義如下。 表現出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在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僅是抗震,在一切自然災害面前,科技都是抗災、防災、減災的強大武器,是變“歷史災難”為“歷史進步”的重要“補償”手段。改革開放造就的綜合國力為抗震救災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改革開放使中國與世界先進文明共存。 集中體現了中國現代的國家管理能力,體現了科技的巨大威力,依靠科技的力量把地震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把搶救生命的可能性推到最高限度,把災后重建做到最理想的程度。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網小編整理的全部關于5·12汶川地震十三周年和512從抗疫回望抗震精神的內容,想了解更多512的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可圈可點網哦,希望你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