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驗是一門不斷變化、不斷更新的課程,在這么課程當中要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實驗教案新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實驗教案新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有多種方法可以產生熱。
2、加穿衣服會使人感覺到熱,但并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自主設計實驗探究衣服是否能為身體增加熱量。
2、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邏輯的實驗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熱現象產生探究的興趣。
2、尊重客觀事實。
【教學重點】
自主設計實驗探究衣服是否能為身體增加熱量。
【教學難點】
設計、驗證“衣服能不能自己產生熱”的活動
【教學準備】
溫度計、毛巾、實驗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與學生握手感覺手涼手熱。
師:你有什么辦法使我(或你)的手熱起來嗎?(板書課題:熱起來了)
師:大家思考過沒有,為什么搓手能使我們的手熱起來?(摩擦產生了熱)
二、討論使我們身體熱起來的原因
1、冬天,我們覺得很冷時,有什么辦法使我們的身體熱起來?
2、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板書時分四類板書(1)外界物質直接給予熱;(2)外界物質吃進我們身體變成熱;(3)自身運動產生熱的;(4)保溫的。)
3、分析使我們身體熱的原因。
師:分析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們的身體熱起來的?
板書:曬太陽、溫泉、烤火??(外界物質給予熱量)
吃食物(外界物質吃進身體產生熱量)
跑步等運動(血液循環加快)
加穿衣服、蓋被子—————?
師:加穿衣服后,我們的身體為什么會感覺熱起來呢?
討論匯報(加穿衣服使我們熱起來的原因—————衣服能生熱;衣服不能生熱,,衣服的作用是保溫,阻止熱量散發,同時阻擋冷氣進入。)
(通過提出這樣一個發散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為什么會熱起來,熱的產生跟什么有關?在師生交流活動中,知道使身體熱起來的一些方法,同時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產生熱的問題。)
三、研究衣服否生熱的問題
1、師: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窩時,你的被子是涼還是熱的呢?說明什么?
2、學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熱呢?我們怎么研究這個問題?
4、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加穿衣服是不會給身體增加熱量。(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過討論、驗證衣服能不能自己產生熱的活動,使學生經歷“問題——解釋——思維論證——實驗驗證”的探究過程。在交流活動中學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嚴謹的地方,教師要和孩子們集體研討,發現問題,提出調整建議)
6、學生分組驗證實驗,根據實驗現象進行交流。
四、小結:
1、通過實驗,你們現在是怎么認為的?
2、通過實驗研究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
3、通過實驗研究你們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過實驗你們有什么新的問題?
板書設計:熱起來了
曬太陽、溫泉、烤火(外界物質給予熱量)
吃食物(外界物質吃進身體產生熱量)
跑步等運動(血液循環加快)
加穿衣服、蓋被子————(衣服不能生熱,衣服的作用是保溫,阻止熱量散發,同時阻擋冷氣進入)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實驗教案新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傳導。
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于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向四周傳遞的傳遞方向。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鑷子1個、鋁條1根、火柴1盒、金屬片1張、酒精燈1個、蠟燭等。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引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們將用這些材料來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學知識。想試試嗎?先進入今天的第一個環節:觀看大屏幕,一個燒杯里面盛有熱水,把一根金屬筷子放進,感覺它溫度的變化情況?
問:用手觸摸露出水面的鋁棒,有什么感覺?(變熱)
問:鋁棒的熱是誰給的呢?(熱水)
問:請看大屏幕:如果我們把這根銅棒分成下、中、上三段,這三段溫度有什么不同?(板書:下溫度較高上溫度較低)揭題:好剛才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熱可以在物體間傳遞,那熱究竟是怎樣傳遞的呢?能通過實驗證明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熱是怎樣傳遞的(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找到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
1、熱看得到嗎?請小組討論,怎樣利用桌上現有的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使我們能觀察到熱的傳遞方向。
2、開始討論——交流實驗方案。
3、師介紹:同學們想到了這么多的辦法,書上也為我們介紹了一種辦法,打開書第39頁請看最下面一段話,自己先讀讀,然后想想該怎樣用咱們桌面上的器材完成這個實驗。
4、師:誰來說說你準備怎么做這個實驗?(學生說實驗操作方法:出示課件)猜猜哪根火柴會先掉呢?
5、在實驗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燙手、正確使用酒精燈用外焰加熱、為了環境衛生用過的火柴請丟到不銹鋼盤里、注意觀察火柴掉落的順序)
6、開始實驗,認真觀察,完成實驗報告單,
7、(全班交流實驗中的發現。)師:從剛才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
8、結合看多媒體動畫(課件)小結:這是同學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師:根據火柴掉落的順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熱的傳遞方向嗎?(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板書:A溫度較高熱C溫度較低
三、進一步實驗探索,研究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方向
是不是無論什么情況下熱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呢?我們再來進一步研究:
1、在涂有蠟的金屬片的中心加熱,猜猜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2、如果在涂有蠟的金屬片邊緣的一個點上加熱,又會是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3、各組在金屬片上涂上蠟油選擇一個點進行加熱,特別提示蠟油熔化后停止加熱滴,小心別被蠟油燙到手。注意實驗中要重點觀察蠟的熔化情況,并思考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記錄員作好記錄。
4、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學生的實驗過程。
5、全班交流,
師:你們這組是怎么完成實驗的,觀察了什么現象?
師:①不同組哪部分的蠟先熔化?(中間)為什么中間的蠟先熔化?(中間溫度高)周圍部分為什么后來也慢慢熔化了?(熱傳遞過去了)這組的金屬片哪兒先熔化?為什么這點先熔化?
6、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熱在在金屬條和金屬片中的傳遞過程,總結實驗中的發現。
從這個實驗中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生答師指板書)
四、總結:
通過剛才的幾組實驗我們明白了熱傳遞的一個重要性質,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特點說出來?
出示課件:(引讀)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熱傳遞。
小資料:
熱傳遞的三種方法
熱傳遞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只要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之間存在溫度差別,就會有熱傳遞現象發生,并且將一直繼續到溫度相同的時候為止。
1、傳導:熱傳導主要發生在固體內部、兩個不同固體、固液之間、固氣之間、液氣之間。
2、對流:對流是液體或氣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氣體的對流比液體明顯。
3、輻射:熱輻射是遠距離傳遞能量的主要方式,如太陽能就是以熱輻射的形式,經過宇宙空間傳給地球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微波爐等都是
熱輻射。熱傳遞是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的。在實際的熱傳遞過程中,這三種方式往往不是單獨進行的。
當堂檢測
1。熱總是從熱的一端傳向()的一端。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一個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
板書設計:
熱是怎樣傳遞的
溫度較高溫度較低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實驗教案新 篇3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么會有影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光是直線傳播地圖片和課件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管
三、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1)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從哪里來,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2、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1)讓學生推測光的傳播路徑,重在說出推測的依據
書上已有:舞臺上的燈光,從云層中透過的陽光
但應該啟發更多: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體的側面一致
3、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第28-29頁,明白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最好請個別學生描述一遍實驗的操作)
2)2人一組自行操作
3)解釋匯報兩次實驗的現象
4、其它的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提示注意用眼
2)書上資料的介紹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我的推測:直線傳播
我的依據: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八、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