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業寫到深夜,家長陪到深夜,不僅孩子難受,家長也鬧心。那如何提高孩子寫作業的效率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做作業”3個必備
相對安靜的環境,齊全的學習用品。一顆安靜的心!(如果孩子靜不下來,強迫他做作業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作業計劃本”:讓孩子按照不同學科,分條記錄好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及時提醒并對照,如果當日完成記上√,如果未完成,可繼續加入之后的學習日程中。
“糾錯本”,把暫時不會做的題目和做錯的題目分別記錄下來,便于之后重溫、復習,反思不會做或做錯的原因!
“陪作業”4步走
預估:讓孩子先預估完成每門功課的時間,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到點家長要及時提醒,如果沒按時完成,幫助孩子尋找原因;
如果是拖拉,給孩子一定的緩沖時間繼續完成,給孩子設定一些獎勵,激勵孩子盡早完成!
檢查:等孩子完成一門功課的作業后,給他一定的時間自己檢查,控制在5-10分鐘之內。如果孩子確定自己完成無誤之后,家長再仔細檢查。
安排休息:根據孩子課業負擔情況,合理安排做休息時間,讓孩子從不同學科中轉換思維。
總結:在檢查完孩子的所有功課后,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及時表揚;
如果出現錯誤,一定要耐心幫孩子進行錯題分析;
如果是因為粗心而出現錯誤,可以給孩子設定一些小懲罰,比如減少玩樂的時間、罰孩子做點家務或者做點體育活動等。讓孩子牢記檢查的重要性!
“點撥做題”3個技巧
有的孩子,確實需要父母點撥那些“爬坡”難題,父母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撥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只是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
讓孩子反復讀題
許多題目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總是遷就孩子,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版式列好,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出來的。”
當孩子做出來以后,父母要高興地稱贊:“我說過吧,仔細讀題就會做了。”
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孩子不會做的題,父母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意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用例題作輔導
對于孩子經過思考也沒做出的題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訴他原題的解法,最好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
一般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不會做原題,那么要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的。
這種做法雖然父母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只講關鍵點
對于有些難題,父母一時也編不好例題,那么,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里,找到什么條件就好解題了,讓孩子根據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計算。
而不能將算式直接列出來,或告訴孩子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如果這樣輔導孩子,那么他的解題思路不容易打開。
當然,孩子逐漸長大后,許多爬坡題父母也無能為力,需要請家教輔導,那么還是建議父母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輔導孩子,不要一來就直接告訴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題,如果這樣看似難題解決了,其實孩子思路沒有打開。
“陪作業”5個提醒
1、孩子做作業時,盡量不要去干擾或打斷他;
2、教會孩子使用二八法則
陪寫作業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中高階段時,孩子留的作業可能會增多,做作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這時候就需要二八法則的幫助了,即把難做的和容易做的分開,然后用80%的時間做難題,剩下20%的時間做相對容易的題目。
二八法則是指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把這種規律運用到學習上也是很有作用的。
一般來說,學習的重點跟難點只占全部學習內容的20%,我們卻要把80%的精力投入在這些重點跟難點上面;
而其他內容雖然占了80%,我們只需花20%的時間就先能掌握。
寫作業的時候孩子這樣做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家長陪伴起來當然心情舒暢。
3、陪伴的目的是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小學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孩子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呢?當然需要循序漸進的來。
在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可以專心讀自己的書,父母認真讀書的狀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示范,就已經為孩子提供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了。長此以往,何愁孩子養不成好的學習習慣?
4、家長應該教給孩子方法,引導孩子多動腦,而不是直接給答案!
5、最重要的是耐心!耐心!!耐心!!!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決寫作業拖拉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資訊敬請關注可圈可點教育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