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招生新增37個本科專業 2021年高考新變化,臨近高考各大院校陸陸續續發布了各自的招生章程,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是今年招生政策會有什么變化,國家在人才培養方面會有什么政策和方案嗎?從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錄取專業來看,今年本科錄取專業一共新增了37個專業,一共有43所高校通過了新增專業的審批。
今年高考招生新增37個本科專業
37個新增專業涵蓋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9大門類,都是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設的國家最緊缺專業,其中專業數量占比最多的是工學,其次為農學。
古文字學專業今年首次招生
吉林大學新增的古文字學專業將在今年首次招生,納入到本科“強基計劃”招生試點,這一專業將為考古學科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打破古文字學人才培養只在研究生階段的局面。
北理工等7所高校新增密碼科學與技術專業
在工學專業中,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等七所高校依托強勢的學科基礎,在今年招生專業中新增了密碼科學與技術。
古文字學專業今年首次招生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追尋和守護歷史根脈,此次有關高校還新增了相關專業。其中,吉林大學新增的古文字學專業將在今年首次招生,納入到本科“強基計劃”招生試點,這一專業將為考古學科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打破古文字學人才培養只在研究生階段的局面,健全了這一基礎學科本碩博士相銜接的完整培養體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全面實施“北斗七星戰略”
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針對拔尖創新人才,將全面實施“北斗七星戰略”,設置七個試驗班進行招生,分別是計算機拔尖計劃、空天力學拔尖計劃、華羅庚數學拔尖計劃、未來空天領軍計劃、醫工交叉試驗班、國際通用工程學院和中法工程師學院,計劃招生350人左右。
其中,前四個“計劃”是北航今年新增的4個特色試驗班,實現8年制本博貫通培養。
哈爾濱工業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主要采用書院制、導師制、本碩博貫通、跨校區個性化培養的方式,考生可通過高考填報工科試驗班(英才本碩博連讀)專業志愿或入學后選拔等方式進入,預計招生規模為300人左右。其中,小衛星班、智能機器人班、永坦班三個特色班由院士領銜。
今年,西北工業大學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開設了“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信息+”、“材料+”三個拔尖人才培養項目,就是由院士和首席科學家設定教學大綱,采用本研銜接方式,實行3—6年彈性學制培養,計劃招生150人左右。
北京化工大學新成立的弘德書院,采用“導師制”管理,對拔尖創新人才進行培養,將在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學四個專業進行大類招生,計劃招生120人。
跨校聯合培養新模式啟動
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部分高校啟動跨校聯合培養新模式,發揮各自專業優勢,整合兩校優質資源,培養具有跨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今年起,中國政法大學將與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開展涉外法治人才法學班,計劃招生15人。學生本科階段主要在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進行學習,第二學年集中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符合兩校學位授予標準的,將授予聯合學士學位。
今年,西南財經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將聯合開展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將在金融學專業(智能金融與區塊鏈金融方向)每年招生30人,項目實施小班化、個性化定制方案,實現計算機、金融學、經濟學、數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國內的國際化教育需求增加
今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生在國內接受國際化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在今年高考招生中,更具“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不少高校的新亮點。
今年,華南理工大學被教育部和廣東省列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教育改革試點,將把學校廣州國際校區打造成全英文授課的校區。目前開設了生物醫學工程等8個新工科專業,全部為前沿交叉學科。
北京化工大學已與48個國家(地區)的156所大學、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學生可以通過“北化-世界百強高校本碩博精英計劃”,赴世界百強高校或世界高水平大學進行暑期學習、短期研修或者攻讀博士學位。
地處新時代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已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高校聯合建立了8個海外農業示范園和3個海外人才培養基地。
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業工程、安全工程等雙一流學科群專業,每年將遴選20余人組成拔尖人才培養國際班,學生可赴德國、奧地利、英國等國家的高水平大學訪學。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通用工程學院從全球引進師資,采用全英文小班授課。本研一體化的培養,不僅在學期間,將為學生提供100%出國交流機會,本科階段學習結束后,學生還將由學院推薦赴國際一流大學攻讀研究生或在學院及其他理工類前沿交叉學科方向繼續深造。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今年高考招生新增37個本科專業 2021年高考新變化”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