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馬帝國皇帝高度重視法律制定,許多法學家紛紛前來獻策。下列四人的主張不可能被采納的是
[ ]
A.丙建議政府保護一切自由民的財產不可侵犯
B.甲倡導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乙主張廢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級的不平等條款
D.丁提出增加處理經濟糾紛條款
羅馬帝國皇帝高度重視法律制定,許多法學家紛紛前來獻策。下列四人的主張不可能被采納的是
[ ]
A.丙建議政府保護一切自由民的財產不可侵犯
B.甲倡導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乙主張廢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級的不平等條款
D.丁提出增加處理經濟糾紛條款
C
羅馬法的產生
古羅馬奴隸制國家發源于意大利。公元前8世紀以前,羅馬處于氏族公社時期。傳說羅慕路斯于公元前754至前753年創建羅馬城。
公元前8至前6世紀的羅馬,稱為王政時期,此時的羅馬尚處于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是古老氏族的習慣和社會通行的各種慣例,至王政后期國家最后形成時,它們逐漸演變成為習慣法。
公元前7世紀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出現,羅馬社會產生了奴隸主和奴隸兩個基本對立的階級,氏族制度趨于解體。與此同時,“平民”階層逐漸形成。平民承擔羅馬大部分的稅收和羅馬軍事義務,但因其不是氏族公社成員,不能享有政治權利,不能與貴族通婚,也不能占有公地。正是平民為爭取權利同貴族進行的長期斗爭,客觀上加速了羅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進羅馬奴隸制國家與法律的形成。
公元前6世紀中葉,羅馬貴族被迫讓步,第六代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對羅馬社會進行了改革,廢除了原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氏族部落,以地域關系來劃分居民,并按照財產的多少將居民劃分為五個等級。這次改革標志著羅馬氏族制度的徹底瓦解,羅馬奴隸制國家正式產生,羅馬從此步入共和國時期。
隨著羅馬奴隸制國家最終形成,羅馬法也隨之產生。當然,共和國早期的法律淵源主要是習慣法。羅馬法是一種反映羅馬奴隸主階級的意志,保護奴隸制的剝削關系,鞏固奴隸主階級在國家機關中的統治地位以及對奴隸的無限權力的社會規范體系。
《十二表法》的制定
制定背景
《十二表法》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前由于使用習慣法,司法權又操縱于貴族,任其解釋,大行司法專橫,引起平民不滿。平民們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 要求政府編纂成文法。
元老院被迫于公元前454年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員會,還派人到希臘考察法制。于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羅馬廣場。次年,又制定法律二表,作為對前者的補充,構成了所謂的《十二表法》,由于這些表法當時都是由青銅鑄成的,所以又稱《十二銅表法》,這是古代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可惜的是銅表在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羅馬時被毀。
結構與內容
《十二銅表法》的篇目依次為傳喚、審理、索債、家長權、繼承和監護、所有權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補及后五表的追補。
《十二銅表法》的原文早已丟失,但從后來羅馬法學家的著作中可以看出:這一法律的內容相當廣泛,公法與私法、刑法與民法、實體法與程序法、同態復仇與罰金、氏族繼承與遺囑等等相互交錯。它不僅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而且還規定了極為嚴酷的債務奴役制(債務人若無力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那么債權人就可以把他處死,或賣至第伯河以外的任何地方)。
其特點為諸法合體、私法為主,程序法優于實體法。《十二表法》的某些規定雖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但其主要目的在于嚴格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及其統治秩序,保護奴隸主貴族的私有財產權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地位和意義
《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也是第一部可以按律量刑的法,是古羅馬固有習慣法的匯編,它總結了前一階段的習慣法,并為羅馬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淵源”。許多世紀以來,《十二表法》被認為是羅馬法的主要淵源。
《十二銅表法》的頒布對于貴族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因為法律已經編成了明確的條文,量刑定罪,須以條文為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作了限制。但是平民的勝利還是初步的。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并沒有因此而消除,兩者之間的斗爭也并沒有因此而終止。雙方斗爭的結果,一方面調整了羅馬公民內部的階級關系;另一方面又促進了羅馬國家的立法工作。但也保留了一些比較野蠻的習俗。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