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臺灣統一后,清政府即派人前往江浙和閩粵,察看沿海情況,以定可否開海貿易??滴醵瓿⑷∠A?,第二年(1685年)于廣州、漳州(廈門)寧波和鎮江的云臺山四處分別設置了粵、閩、浙、江四個海關。在行政上,各海關屬戶部管理,海關監督直接向戶部和皇帝負責?!痘浐jP志》上說:“天下海關,在福建者轄以將軍。在浙江、江蘇者轄以巡撫,惟廣東粵海關專設監督,誠重其任也。”
——摘編自韋慶遠、葉顯恩主編《清代全史》(第五卷)
材料二19世紀40年代下半期(1845-1850),廣州輸出的茶葉由7600萬磅下降到5500萬磅,生絲由6800包下降到4300包。進口的棉花由7700萬磅下降到6400萬磅。對英國的貿易總額,由3100萬元下降到1600萬元。進口的美國商船由93只下降到70只。
——摘編自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1840-1894)》
材料三在接管舊海關的基礎上,1949年12月政務院批準《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試行組織條例》,1950年1月發布《關于關稅政策和海關工作的決定》,同年12月又發布《關于設立海關的原則和調整全國海關機構的指示》。1951年11月,政府取消了各地口岸私營的(包括外國人辦的)公證及檢驗機構,由國家商檢及公證機構統一負責對外貿易的公證及檢驗。
——摘編自武力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清代設置海關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鴉片戰爭后廣州海關地位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初期我國加強海關管理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