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中華大地從東北到西南,從草原到嶺南,凡是中央王朝統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最終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這反映了
A.無為而治推動思想統一 B.法制建設有利文教發展
C.國家統一促進文化認同 D.開疆拓土助力漢賦傳播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中華大地從東北到西南,從草原到嶺南,凡是中央王朝統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最終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這反映了
A.無為而治推動思想統一 B.法制建設有利文教發展
C.國家統一促進文化認同 D.開疆拓土助力漢賦傳播
C
據材料“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中華大地從東北到西南,從草原到嶺南,凡是中央王朝統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最終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可知,漢武帝時期凡是中央王朝統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這表明了國家統一促進文化認同,C正確;無為而治是漢初的統治思想,漢武帝時期實行的統治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學,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法制建設”,B與題意無關;材料體現的是漢武帝時期凡是中央王朝統治所及之地,無不漸染儒風,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沒有涉及“開疆拓土助力漢賦傳播”,D錯誤。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漢武故事》載其初名為“彘”,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 母為王皇后。
初封膠東王,七歲立為皇太子。后元三年(前141年)繼位,為加強中央集權,頒行推恩令,又制訂左官律和附益法,規定諸侯王惟得衣食租稅,不得參與政事。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為侍從,以備顧問。裁抑丞相職權,依靠親信和近臣參與決策,從而形成內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體制。又設十三州部刺史,加強對郡國的控制。為解決財政困難,改革幣制,禁止郡國鑄錢,又實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制度。頒布算緡、告緡令,向商人征收重稅。建立正規的察舉制度,令郡國舉孝廉及秀才、賢良方正等。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設五經博士,在京師長安興建太學,又令郡國皆立學官。因迷信神仙,熱衷于封禪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揮霍無度。自元朔二年(前127年)起,派衛青、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迫其遠徙漠北。命張騫岀使西域,溝通漢與西域各族聯系。又征服閩越、東甌、南越、衛氏朝鮮,經營西南夷,在其地設置郡縣。
在位晚年,多遭兵敗,階級矛盾日益加深,關東流民達二百萬,農民起義頻繁。宮廷發生“巫蠱之禍”,導致太子劉據自殺。征和四年(前89年)下輪臺詔,拒絕桑弘羊募民屯田輪臺的建議。后元二年(前87年)去世,臨終前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 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