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國西北部大工商業城市的興起,吸引了大量人ロ,形成了新的人ロ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徹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ロ増加了兩倍多。1851年,英國城市人ロ已占全國總人口的52%。年輕人紛紛外出求職,自由擇偶組成小家庭的現象劇增,社會生活發生巨變。機械化生產使工人的一部分體力消耗和技能的運用被機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勞動失去了獨立的性質,成為機器的附庸,同時也使得資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來排擠成年男工,從而壓低工資。使用機器進行生產又成為資本家增加工人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碼的道德標準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摘編自劉宗緒《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的外觀和格局、城市生活的內涵、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關系等,都發生了令人驚奇的迅速改變城市化過程中,許多農民進城務工;進入大學的農民子女畢業后,許多人在城市找到了新的取業;由于農業生產所需勞動力減少,第二、三產業則逐步發展,農村人口也有向鄉鎮、縣市和區城性中心城市轉移的趨勢。因而,中小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逐步發展起來。當前,北京、上海等城市還有向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在全國范圍內,從北到南還形成了環渤海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珠江三角洲經濟圈。這些經濟圓實際上也是一個城市群。從歷史的角度看,這種城市化對應著中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后工業社會的過渡。
——摘編自王鴻生《中國城市發展的四個階段和問題》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上半期英國城市社會發生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近代英國相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的特點,并說明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