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紀90年代以后,資產(chǎn)階級改良思想在中國迅速傳播,并發(fā)展成一場變法維新的政治運動。這一時期,梁啟超宣傳變法維新的著作有( )
A、《變法通議》
B、《波蘭分滅記》
C、《孔子改制考》
D、《新學偽經(jīng)考》
19世紀90年代以后,資產(chǎn)階級改良思想在中國迅速傳播,并發(fā)展成一場變法維新的政治運動。這一時期,梁啟超宣傳變法維新的著作有( )
A、《變法通議》
B、《波蘭分滅記》
C、《孔子改制考》
D、《新學偽經(jīng)考》
答案
A
解析
19世紀90年代以后,梁啟超為宣傳變法維新的著作有《變法通議》,而《新學偽經(jīng)考》《孔子改利考》《波蘭分滅記》則是康有為宣傳變法維新的著作。因此,正確答案為A選項。
擴展知識
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梁啟超雖不一定能稱得上是一位深刻的教育思想家,但稱之為著名的教育思想宣傳家卻是當之無愧的。在《變法通議》中,梁啟超以東漸之西學為思想武器,用不同于當時文壇的新文體,即用更為痛快淋漓,剴切銳利,富有情感,不避俚俗的語言,大聲疾呼變法之迫切性與必要性,因而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之《變法通議》主要是發(fā)表于當時“舉國趨之,如飲狂泉”的《時務(wù)報》,其影響之巨大更是可以想見的。
梁啟超是一位教育救國論者,因此,他所鼓吹的變法也主要的是指教育變法。梁啟超以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窺測到了當時中國變法的迫切性,他在《變法通議》中的變法主張,反映了中國資產(chǎn)階級對教育的要求,也反映了時代的強烈呼聲,因而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但是,《變法通議》之所以倡言變法,鼓吹改革的理論依據(jù)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西方進化論,這種以自然萬物之進化與人類社會之發(fā)展作自然比附的思想方法無疑是形而上學的。
《變法通議》把興學校、育人才作為變法的根本,把教育作為開民智、興民權(quán)的基礎(chǔ)。它所表達的重視教育的思想無疑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但是,它只揭示了造成中國人才缺乏、民智未開的教育原因,卻沒有從更深一層看到造成中國教育落后的政治原因,這是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所表達的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之所在。
學校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從教育外圍的改革,諸如女子教育改革和連接育人和用人的樞鈕——科舉改革,到教育內(nèi)部的改革,諸如教師、學生、育人規(guī)格、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無處不著筆墨。
于今看來,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所表述的思想恐怕是平談無奇的,其中甚至還有失當之處,但是,作為大潮的先聲,《變法通議》在當時的確起到了震聾發(fā)聵、開啟民心的重要作用,不論是清末的興學校,還是科舉由改革到廢止,所有這些,都無疑受到了來自《變法通議》的重要影響!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