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戊戌變法失敗后,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與以前戊戌變法的維新派(改良派)的根本不同在于( )
A、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B、提出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C、主張大力發展民族資本主義
D、高舉起民主革命的旗幟,選擇以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在戊戌變法失敗后,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與以前戊戌變法的維新派(改良派)的根本不同在于( )
A、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B、提出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C、主張大力發展民族資本主義
D、高舉起民主革命的旗幟,選擇以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答案
D
解 析
1904年,孫中山發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統治,“以一個新的、開明的、進步的政府來代替l舊政府”,“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為‘中華民國’”,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問題。這表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時,就高舉起民主革命的旗幟,并選擇了以武裝起義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斗爭方式。這也是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選項。
擴展 知識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活動:
創建同盟會、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黃花崗起義等。
1、中國同盟會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8月,孫中山與黃興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中國同盟會。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到會者約有100人,除甘肅尚未派留日學生外,其余關內17省均有人參加。
大會通過孫中山起草的《同盟會宣言》和《同盟會對外宣言》以及黃興起草的會章。經大會討論通過的章程規定,以東京為本部所在地,總理以下分設執行、評議、司法3部;
在國內外分設9個支部(國內有東、西、南、北、中5個支部,國外有南洋、歐洲、美洲、檀香山4個支部),并在各省區成立分會。
會上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長,協助總理主持本部工作。大會又通過以《二十世紀之支那》雜志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后改名為《民報》。
中國同盟會在推翻清政府、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
2、防城起義
防城起義中國同盟會在廣西邊境的一次。1907年初,孫中山到河內設立機關,發動國內革命。適欽州抗捐代表前來求援,孫中山送派黃興入欽州郭人漳營、胡毅生入廉州趙聲營約同響應,委王和順為南軍都督,收集抗捐武裝,并得到駐防城清軍內應。
王和順率200多人起義于王崗山,4日奔襲防城,全殲守敵,殺知縣宋漸元,發布《告粵省同胞書》、《告海外同胞書》、《招降滿洲將士布告》,闡明革命宗旨,四鄉群眾攜械來投。
6月革命軍挺進靈山,沿途有3000多人參軍,群眾爭備粥飯。攻靈山3天不下,敵援大集,撤回欽州,解散各鄉團,起義結束。
3、鎮南關起義
1907年12月2日中國同盟會總理孫中山派遣黃明堂、關仁甫率四百多人,潛襲廣西鎮南關,起義軍很快占領雞金山的三座炮臺。
清軍以五千人兵力反撲鎮南關,黃明堂堅守數日,槍彈告罄,在12月8日夜棄臺,退至安南燕子大山。
起義失敗后,滿清政府要求法國政府引渡在越南的孫中山,但孫中山已經先一步離開越南到達新加坡。
滿清政府又要求新加坡總督驅逐孫中山,但新加坡政府對此不予理睬。滿清政府惱羞成怒,將革命軍及幫助革命軍送槍送水的群眾全部屠殺,流血數十里!
4、河口起義
河口起義(1908年4月),又稱戊申河口之役,主要指揮者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與黃興率領起義軍轉戰于欽州、廉州、上思一帶的同時,孫中山又派黃明堂等人率領從鎮南關撤出的革命軍開赴云南邊境,發動了河口起義。
4月29日起義軍與清軍中的反正部隊會合,攻克河口。在河口,起義軍張貼了《中華國民軍都督黃告示》。
云貴總督錫良在起義爆發后,一面調兵鎮壓,一面向清政府告急,清政府即派劉春霖幫辦云南邊防事務,令廣西提督龍濟光率防營增援,又命兩江總督端方、湖廣總督陳夔龍接濟餉械,四川、貴州地方亦派軍往援。
革命軍與清軍在老范寨、泥巴黑、羊子街等地相持二十余日,最后被清軍擊敗。5月26日(四月廿七日),清軍占領河口。
黃明堂率600余人撤至越南境內,嗣被法國殖民當局勒逼繳械,強行遣散。河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其影響卻是深遠的,為辛亥云南起義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5、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是1911年4月革命黨人在廣州舉行的起義,又稱廣州起義、廣州三·二九之役。
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趙聲等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黃興擔任總指揮,在越華路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30余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
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后,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準派來彈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
起義失敗后,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革命志士犧牲,犧牲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遺體由潘達微尋獲安葬于廣州紅花崗。潘達微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這次起義因此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