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作曲家,( )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代表作有《牧神午后》《佩列阿斯和梅麗桑德》《大海》等。
法國作曲家,( )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代表作有《牧神午后》《佩列阿斯和梅麗桑德》《大海》等。
德彪西
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在三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寫過一些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也有所改變。此時他已患癌癥,于1918年德國進攻巴黎時去世。
擴展知識
德彪西7歲開始學鋼琴,1873年在11歲時被巴黎音樂院錄取成為正式學生,在十余年的學習中一直是才華出眾的學生,并以大合唱《浪子》獲羅馬獎。后與以馬拉美為首的詩人與畫家的小團體很接近,以他們的詩歌為歌詞寫作了不少聲樂曲,并根據馬拉美的同名詩歌創(chuàng)作了管弦樂序曲《牧神午后》,還根據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戲劇創(chuàng)作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他擺脫瓦格納歌劇的影響,創(chuàng)造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表現(xiàn)手法。鋼琴創(chuàng)作貫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貝加摩組曲》接近浪漫主義風格;《版畫》、《歡樂島》、兩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則是印象主義的精品。管弦樂曲《夜曲》、《大海》、《伊貝利亞》中都有不少生動的篇章。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