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國后各時期的教育方針具有不同的時代特點,屬于“改革開放”時期的教育方針是:________。
A.“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B.“緊密結合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的實際組織教學”
C.“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
D.“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建國后各時期的教育方針具有不同的時代特點,屬于“改革開放”時期的教育方針是:________。
A.“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B.“緊密結合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的實際組織教學”
C.“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
D.“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答案:
A
解析:
A項為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B項體現了文革時期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C項是1952年,是為了“一五計劃”的;D項是1949年底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文化教育政策。故本題選A。
知識擴展:
這“三個面向”的實質是,教育要面向現代化就是說教育要面向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教育的發展要適合本國國情。教育面向世界,就是要的國家學習,教育發展需要加強國際交流,教育要面向未來,通過教育的發展提高國家和民族的競爭力。
要面向現代化是整個教育事業同國民經濟建設的要求相適應,鄧小平同志指出:“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猛發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改變舊的課程體系,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來設置課程,學科,專業,使學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深厚的基礎知識。
面向世界就是要的國家學習,吸收別的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從而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鄧小平同志認為,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和經驗,改革我國教育體制和教育結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同時。
更主要的是要努力從我們學校里培養出大批既懂國外又懂國內,既會利用國內資源又會利用國外資源,既會組織國內建設又會進行國際交往的人才,盡快培養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學技術專家。
面向未來就是要求以長遠的歷史的戰略眼光辦好當前的教育。教育是培養人的復雜的社會活動,培養人才的周期比科技開發和經濟活動的周期都要長,教育的效益往往在十幾年或幾十年后才逐步顯示出來。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