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文化第一次大交匯是指
A、張騫通西域
B、基督教的傳入和傳播
C、佛教的傳入與中國化
D、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來漢
中西文化第一次大交匯是指
A、張騫通西域
B、基督教的傳入和傳播
C、佛教的傳入與中國化
D、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來漢
B
在歷史上中外文化的交匯主要有兩次:第一次是從漢到唐幾百年間,中國傳統文化和南亞印度佛教文化的交匯;第二次是從明清之際到近現代,中國文化和歐洲西方文化的交匯。
擴展知識
漢唐佛教文化交流:
1、漢朝后期,在社會政治上,宦官外戚斗爭為患,天災時起,黃巾起義,軍閥混戰而民不聊生;在學術上,兩漢儒家困於「經學考據」、「讖緯合流」而抑郁難抒。
因此平民、士子在長期生活悲苦、心靈困頓之時,佛教的無常及因果觀,紓解了他們的情緒,而方等般若的精深更啟迪了他們的思想。所以,到了漢末三國時代,佛教逐漸由上層遍及民間,由少數人逐漸擴展到多數人,弘化地區也由洛陽、長安往南方開展。
2、魏晉
魏晉以來,時局紛擾,傳統儒學名教解體,名士避世棄儒,趨附老莊「以無為本」思想而蔚為風氣。當時佛教般若「性空」之學甚契此派「貴無」思想,又有學通儒道,博學多識的道安大師及弟子慧遠等,有系統的融和、開展,故玄談名士莫不以「般若性空」充實其學,或增清談之資,佛教於焉深入士大夫階層而迅速傳播。
3、南北朝
佛教在東晉時代形成南北區域。北方有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民族所建立的十六國。這些地區的統治者,多數提倡佛教,以后趙、前秦、后秦、北涼均盛,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極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人物為道安和鳩摩羅什。
南方為東晉王朝所保有,其文化是西晉文化的延長,一向和清談玄理文流的佛教,也隨著當時名僧不斷地南移,形成了廬山和建康兩地的佛教盛況,其代表人物則為慧遠和佛陀跋陀羅。
4、隋
隋文帝在位期間,大興佛教,并招請隱居僧侶出山,號召佛徒“為國行道”,使佛教再度興盛于世,也使社會得到安定。隋文帝在治國上,采用并容儒教、佛教、道教相輔治國的政策,調和三教的關系。
隋煬帝楊廣在位時,朝廷對佛教也是采取積極扶持的政策。隋煬帝本人是佛教菩薩戒弟子。其在位時,下令裝補故經,并寫新本,修治和鑄刻佛像很多,同時,也對佛教嚴加控制,把江南佛教有影響的名士集中在揚州,以便支配,并下令沙門致敬王者。
5、唐
唐朝雖以道教為國教,佛教受到推崇,先后有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肅宗、唐德宗、唐憲宗、唐懿宗和唐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