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其意義是
A
標志著中國歷史上長達數千年的階級剝削制度的結束
B
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
C
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此開始
D
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其意義是
A
標志著中國歷史上長達數千年的階級剝削制度的結束
B
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
C
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此開始
D
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ABCD
三大改造的意義: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極大地促進了工、農、商業的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政治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經濟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我國基本確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擴展知識
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發展速度過于迅猛,工作過于急促和粗糙,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土地改革后的中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中農化”。在老解放區,由于種種原因又出現了土地買賣和兩級分化的現象。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農民得到土地后,下一步該怎么辦?根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必須進一步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把農民引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上來。
土地改革后的農村都建立了互助合作組,由于土地買賣和兩級分化,有的地區不少互助組癱瘓了。1950年7月,山西省委組織考察組到武鄉縣進行考察后寫出了《山西武鄉農村考察報告》,同年山西省長治地委也寫出了《關于組織起來的情況與問題的報告》。兩個報告持相同的觀點,認為要解決互助組消沉渙散的問題,必須使互助組增加新的內容,才能夠有效的增加生產。那么山西所說的新內容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把互助組轉變成以土地入股為特點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山西省委在寫給華北局的《把老區互助組提高一步》的報告中還主張用增加公共積累、擴大初級社按勞分配部分的比重這些新因素,限制富農發展,逐步戰勝農民的自發趨勢,逐步動搖、削弱直至否定私有基礎。
當時,劉少奇和華北局對山西省委的上述主張持不同意見,認為:鞏固互助組的主要問題是充實互助組的生產內容,而不是去動搖其私有的基礎。強調搞農業集體化,那是將來的任務,并要以國家工業的強大發展和農業機器的大量使用為條件。華北局對山西省委報告的批復和劉少奇同志的批語和他在不同場合的講話都對山西的主張提出了批評。劉少奇認為山西的做法是“錯誤的、危險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
但是毛澤東不同意劉少奇和東北局的意見,并明確支持山西省委的意見。從這里也可以看到,在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期是存在著爭論的。后來,劉少奇和華北局的薄一波、劉瀾濤遵從了毛澤東。從而在中央“統一了思想認識”并早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前于1951年9月,中央召開的第一次互助合作會議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后又經修改,于同年12月下發各級黨委試行。一直到1953年2月經毛澤東進一步修改后才作出正式《決議》發給全黨實施。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