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欣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英雄》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英雄》閱讀原文:
長征途中的鐵蛋雖然只有十四歲,但參加革命已經三年多了,他的隊伍是一支小分隊,二十多人,由于另有任務,落在大隊伍后面了。打仗的時候,隊長不讓他上陣,他如果堅持,隊長就說:“等你有了槍再說吧!”從此,他就盼望著能有一支槍,這就只能等繳獲敵人的。
不久,他們就和敵人打了兩次遭遇戰,敵眾我寡,被迫轉移。隊伍駐扎下來后,隊長派何大壯去刺探敵軍情況。鐵蛋請求參加,隊長略一沉吟,答應了。敵營就在山下,不遠處是一個村莊。崗樓下只有一個哨兵,坐在地上打瞌睡,長槍放在一邊。何大壯舉著望遠鏡,說:“鐵蛋,你知道嗎?我老娘就在那個村子里,真想她啊!”鐵蛋說:“那你就去看看唄!”何大壯沒吭聲,抹了一把眼角,又舉起望遠鏡看了看,說:“鐵蛋,你在這里千萬別動,我去那邊。”鐵蛋順著大壯的手勢,看到另一邊也有一個崗樓,他點點頭。
過了一會兒,何大壯沒回來,那個哨兵仍然一動沒動,鐵蛋的目光忽然一亮,像蒼蠅一樣圍著哨兵那條槍轉圈。他猶豫再三,終于鼓起勇氣,匍匐過去,屏住呼吸,緊盯著哨兵。哨兵的鼾聲就像過火車,一點也沒有察覺。鐵蛋的手伸了過去,抓住槍托,一點點往后面拉。胸膛里像有一只大青蛙在大鼓上狂跳著,他咬著牙,一步步往后挪動,挪呀挪,終于撤回到了原來的地方。
安全了!他長出了一口氣,顧不得擦汗,拿起長槍無比喜悅地摩挲著,仿佛看到和隊長上戰場的情景。擺弄了半天,他突然想到何大壯,他怎么還沒回來呢?他抻脖子向敵營方向看去,敵營里亂哄哄的,似乎有事情發生。
天黑了,何大壯還沒回來,鐵蛋只好自己回去了。離隊伍越來越近,他的心情也越來越激動,想象著大家驚詫和贊許的表情,而他呢,則會握著槍說:“嗬!看我的槍!這是我自己繳獲來的!”
回到駐扎地,他猛然意識到,隊伍正等待著何大壯的情報呢,看來何大壯耽誤了大事。他會去哪里呢......對了,他一定是去看他老娘了。
隊長遠遠地看著他,就迎了過來,一臉焦灼地問:“何大壯呢?”
鐵蛋囁嚅著說:“他,他去村子里看他老娘去了。”
“胡鬧!簡直是胡鬧!”隊長大發雷霆。
這時候,鐵蛋的長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紛紛圍過來傳看。聽了鐵蛋的講述,大家夸他智勇雙全。由于沒有準確的情報,何大壯又失蹤了,隊伍不敢貿然行動,只能取消原定方案,追趕大部隊。
三個月后,終于和大部隊會合,一年后到達陜北。中間突破了敵人的幾次“圍剿”,鐵蛋用那支槍打死了好幾個敵人。很快,鐵蛋的事跡被寫成了書,鐵蛋成了英雄。
這年,鐵蛋受黨組織派遣回家鄉肅清敵特,抓住了當年那個崗樓的哨兵,哨兵說出了一件令他震驚的事情。
當年鐵蛋偷走了哨兵的槍,敵人隨后追捕,何大壯及時引開了敵人,被抓到后,他謊稱槍已經扔到山澗下面,一個人把整件事扛下來了。如果不是大壯機智,不僅鐵蛋被抓,隊伍也會暴露,后果不堪設想。鐵蛋就像挨了悶雷,好幾天都沉浸在悔恨之中不能自拔。
他最關心的是何大壯的下落,據說是被敵人關進了監獄,解放后被發現歷史有問題,又被關進了監獄……經過一番查找,鐵蛋終于找到了何大壯,一間破草房里,一家五口人擠在一起。兩個人相見,抱頭痛哭。記者是鐵蛋約來的,鐵蛋覺得必須澄清這個歷史事件。
記者拿出一本書,里面就記載著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決定了何大壯一輩子的命運,還影響了后代。如今找到了故事原型,記者如獲至寶,開始現場直播。
鐵蛋肅穆地站了起來,剛要開口,卻被何大壯打斷,何大壯顫顫巍巍地站起來說:“還是我來說吧!我就那個何大壯,當年我啊,就是為了看老娘誤了大事!”
(選自《小說月刊》,有刪節)
《英雄》閱讀題目: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第三段有三個比喻句,其中“哨兵的鼾聲就像過火車”這個比喻句不僅形象、貼切,還帶有夸張色彩,表現哨兵睡得很沉。
B.哨兵說何大壯引開敵人的情節,從敘述角度來看屬于補敘;從全文來看,這處補敘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C.縱觀全文,不難發現“槍”應該是這篇小說的線索,因為文章是圍繞“鐵蛋盼槍—偷槍—用槍殺敵”展開的。
D.在文章結尾處,何大壯說自己為了看老娘而誤了大事,這處情節雖然讓人感到意外,但也并不突兀,因為前面有充分的鋪墊。
8.小說開端就交代鐵蛋特別渴望得到一支槍,這處情節對故事的敘述有什么作用?(6分)
9.小說的題目是“英雄”,請結合全文談談何大壯算不算英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