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盡管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務,也沒有提出一個完整的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反封建綱領。但它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 )
A、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
B、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廢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C、確認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制度
D、帶有鮮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進步意義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盡管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務,也沒有提出一個完整的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反封建綱領。但它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 )
A、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
B、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廢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C、確認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制度
D、帶有鮮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進步意義
答
案ABCD
解 析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廢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認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制度;帶有鮮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進步意義。因此答案選ABCD。
擴展知識
“中華民國"這個名稱,是孫中山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時正式和公開提出來的。1904年秋,孫中山在美國發表的英文著作《中國問題的真解決》當中旗幟鮮明地率先提出:
中國未來新生的共和國當以“中華民國”為國號;只有“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為‘中華民國’”,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問題。 ——這是“中華民國”一詞的最早出現。
1905年8月,孫中山將此前所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誓詞作為同盟會宗旨寫進《中國同盟會總章》,成為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革命政黨的政治綱領。就在此時,他最終為將來新生的共和國確定了“中華民國”的國號。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創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明確表示:“民國者,民之國也。為民而設,由民而治者也。” 表明中華民國政府之設立,完全是為了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管理國家,中華民國的國家主權應該屬于全體國民。孫中山在1916年作過全面闡述:
“何以不曰中華共和國,而必曰中華民國?此民字之意義,為仆研究十余年之結果而得之者。歐美之共和國,創建遠在吾國之前,二十世紀之國民,當含有創制之精神,不當自謂能效法于十八九世紀成法而引為自足。……國民者,民國之天子也。”
“民國”與“共和國”的本質是一致的。孫中山心目中的共和國與歐美并不完全相同,他認為應該創造性地學習西方,要避免歐美諸國的弊端,而在國號之中以“民”字直接表示民權,比“共和”之意義更為積極和鮮明。
后來中共建政,在一定時期內中共領導人仍然堅持沿用中華民國國號。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