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是什么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是什么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第一,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
第二,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域,使社會建設成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具有同等地位的一個嶄新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全面現代化的社會。
第三,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黨執政理念的升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作為一個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只有認真研究和掌握執政規律,不斷完善執政方略,提高政治能力,才能有效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體現了黨執政的本質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第二,使社會更加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有利于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切實維護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三,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有利于進一步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會和諧是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條件,保持國內安定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新概括。
我們黨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既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升華,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境界。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新拓展。
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確立社會主義建設目標,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而且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進一步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是對社會主義建設內容的豐富和發展。
3、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新飛躍。
新中國建立后,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種歷史方位的變化,決定了黨的主要任務是推進現代化建設,黨的政治功能是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