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應松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村莊是一蓬草》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村莊是一蓬草》閱讀原文:
①對天發誓,我從來沒有見過村莊的春天,就猶如沒有見過草們發青和抽芽的時候一樣。村莊里的桃紅柳綠,不是村莊這蓬草的春天。這些村莊,一律地老。磚,瓦,池塘,石磙,樹,炊煙,河流,鼾聲和月光,都蒼老,像是存在了一千年。為什么村莊總是一個個老人,難道她沒有過青春?不可以是一個小媳婦,一個小姑娘?或者,哪怕是一個莽里莽撞的二貨愣仔。沒有,村莊也許一開始就是老的。因為它叫村莊,所以它才衰老。它的老年斑和凹陷的面頰、青筋暴露的手就是農諺、習俗和耕種的經驗。它必須是一個老人。輕狂無知、豆蔻年華、搔首弄姿不配成為村莊。
②面對一個衰老的長者,不說話,只是拉著它的手,用體溫交流。因為它從心底里不再愿意說話。或者它根本就不會說話。沉默是村莊的品德。村莊沒有嘴,它嘴巴漏風,牙齒脫落,喉嚨嘶啞,它喝過傳說中的時間的啞水,它是個啞巴。從土里伸出頭來,墮入無邊無際的沉默。只有風聲模仿著它,穿過無數的小路和巷口、竹籬與窗欞。當雷暴出現的時候,它就趴在泥濘里,披頭散發,簌簌發抖。在冬天,它更是衣衫襤褸,一任世界欺凌,袒露在天空之下,任風雨雷電瘋狂得意地撻笞,一聲不吭。它為什么會是這樣?就因為蒼老,羸弱,傍土而居,不會表達,沉湎于太久的往事?它的懷里,死去了太多的人,睜開眼睛到處散布著高高矮矮新新舊舊的墳。它已經麻木了。再說,它經得起它們的抽打與蹂躪。草雖老,卻不會死去。
③村莊全是些曬太陽的老人,和磨得越來越舊的農具與房屋。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從我眼前飄過的時候,我看見它們的哀傷,在深深的無言中大美著。說吧,村莊,說吧,野草,為什么你一言不發?你燈火低矮,屋頂黯淡。在朝暾中蘇醒,在星空下沉睡。
④每一次往村莊走去的路上,都是百感交集,恨愛交織,拼命從心底里挖出對它依戀的理由。我逮到過一只漂亮的鳥,就逮到了想你的線頭;我曾被人塞過一塊糖,我就找到了甜蜜的理由……這種幸福就像我人生經歷中遭遇厄運后太多的支援,像我奮斗中的感恩,所以,我找到了寫下村莊的理由。歌頌野草就像歌頌我的命運。走近一點,親愛的村莊,我如果哭過,我也不會妥協。我是一個草芥般的旅人,一個村莊的衍生物,一顆草籽的后代,有著強大美好的生存力量和趣味,我生命的葳蕤不取決于他人和泥土,取決于我的基因。給我一個墻縫,我也有春天。盡管,親愛的村莊,你老了,你的門楣,不再用柔軟厚實的手摩挲以往主人進進出出的頭頂,你的臺階長出了薊草和青苔,你的墻土撲撲地往下掉落,獾和鼠成為主人。車轍惡狠狠地砸在道上,破缸、壇壇罐罐隨便扔棄,裝滿了水,養著些蛤蟆和孑孓,一些不該留下的縫隙里會有蛇和蜥蜴。上蒼選擇永恒,卻疏漏了你,你將慢慢隨風飄去,化為塵土齏粉。但是,那些與我們生命中的欲望和禁忌緊緊貼在一起的東西,給我們的行為劃界的東西,是不會老去和消逝的。
⑤不要傷心,村莊。我聽出來了,你的內心像冬天里莫名從原野上劃過的哀鳴,仔細傾聽,是風?是樹?是水?都不是,是村莊,蜷縮在大地深處的村莊。
⑥村里的墻又在風雪中訇然倒了一片,就像葉子又落了一層。一些上鎖人家的窗戶破了,就像草葉被蟲子啃了。我會在村子里不停地徜徉,讓你記住我的身影,哪一天,不要不理會我終將被你拽回的亡靈。當我的心因莫名地顫抖而搖晃的時候,村莊它更像是一蓬草,在目送我遠走的天的盡頭,搖曳著,沉入夕陽。
《村莊是一蓬草》閱讀題目:
4. 下列關于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運用極富個性的語言,營造了一個真實、感傷而又充滿質感的鄉村世界,表達了對村莊的獨特理解和怒其不爭的飽滿情感。
B. 標題“村莊是一蓬草”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村莊的特點,又暗蘊深沉情感,起到了貫穿全文的作用。
C. 第④段畫線句表明村莊是與欲望、禁忌緊緊貼合的東西,具有“劃界行為”的重要意義,作者由此生發出村莊永不會消逝的感慨。
D. 作者在文章最后兩段描繪了一幅鄉村頹敗的圖景,對處在劇烈變動之中的村莊面臨著的淪陷與消亡命運,感到無比惋惜而無奈。
5. 請簡要分析作者筆下的村莊具有的特點。
6. 文章中情感的緩與急,是巧借人稱轉換完成的,請結合全文作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