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心武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挪開暖瓶》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挪開暖瓶》閱讀原文:
他一再叮囑我,到了紐約,一定要當面問她,還記不記得挪開暖瓶的那回事。
他和她,三十幾年前,和我,同在工廠一個車間。他們是正式工人,我是教師,下放勞動。我比他們大十歲,但很合得來。我跟他學鏇工活兒,叫他師傅。她是統計員,那時梳著倆抓鬏,走過來跑過去,扎著紅頭繩的大抓鬏前后晃蕩,使人聯想起碩大的蝴蝶。
工間休息的時候,在那間更衣室當中,大家圍坐在一張長方形的大案子前,說說笑笑,用大搪瓷缸子,大口喝水。大案子上,常放著幾只大暖瓶,是最粗糙的那種,鐵皮條編的露著瓶膽的外殼,漆成淺藍色。
他在我面前回味過很多次,就是挪開暖瓶的那件事。他非常喜歡她,休息時,卻不敢坐在她近旁。她總大大方方地坐在案子一端,他呢,那天選擇了一個離她最遠的位置,就是案子的另一端?那天大家究竟議論些什么,我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那天他話多,正當他高談闊論時,她忽然大聲說:“哎,把暖瓶挪開!”我坐在案子一側,離暖瓶比較近,就把一只暖瓶挪了挪,他還在議論,她就更大聲地對我說:“勞駕,把那個暖瓶也挪開!”我就把兩只暖瓶都挪到一邊去了,這些細節,經他提醒,我都還想得起來。
她要求挪開暖瓶,是因為暖瓶擋住了她的視線,使她不能看清楚大發高論的他。挪開了暖瓶,她就睜圓一雙明亮的眼睛,直盯著口似懸河的他,兩個抓鬏靜止不動,仿佛一對斂翅的春燕。
后來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轉折、很大的變化。我們的人生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轉折、很大的變化。我成了所謂的作家。她1978年考取大學,1983年赴美留學,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現在是美國一所州立大學的終身教授。
他下崗后做過很多種事,現在比較穩定,是一家大公司的倉庫保管員。那家工廠早已消失,原址成為一個華麗的專供“成功人士”享受的商品樓盤,底層是商場,商場附設星巴克咖啡廳,我和他正是在那里會面的。他知道我要去美國演講,打電話說要見我,托我個事。我就約他到星巴克,他喝不慣咖啡,甚至聞不慣那里頭的氣息,他說完他的心事囑托,就離開了。
我已經年逾花甲,他和她也都早已結婚有了子女,我們應該都不算浪漫人士,但他卻還是希望我能在美國見到她,并私下里問她,還記不記得挪開暖瓶的事情?那是不是意味著,在他們生命的那個時段,她喜歡他,以至他說話時,她不能容忍任何障眼的東西,她不但要傾聽他,還要注視他。他只希望她在我面前表示,她還記得,確實,她那時候喜歡過他,然后,我回國把她的回應告訴他,他就滿足了。
我把他的囑托,視為一個神圣的使命。甚至于,從某種意義上說,完成好這個使命,不亞于要把我那演講的任務達到圓滿。
人的一生有許多美好的瞬間。使這些瞬間定格,使其不褪色,可以永遠滋潤我們那顆在人生長途跋涉中越磨越粗糲的心。
我演講那天,她沒有來。當地文化圈的人士聚餐歡迎我,她也沒露面。我給她打去幾次電話,都是英語錄音讓給留言,但我留了言也沒有回應。
直到回國前一晚,再撥她家電話,才終于聽到了她的聲音。她的聲音一點沒有變,她很高興,說她們全家到歐洲旅游,昨天才回家。她說看到報道,祝賀我演講成功。我就引導她回憶當年,提到好幾個那時工廠里的師傅,其中有他,她熱情地問:“都好嗎?你們都還保持著聯系嗎?”我就先逐個說一下那些人的近況,然后特別提到他,提到他那時如何喜歡高談闊論,那時候我們給他取的外號是“博士”……我都提到那張舊桌案了,她一直饒有興味地聽著,還發出熟悉的笑聲,但就在這關口,發生了一個情況,就是她先道了聲“sorry”,然后分明對她那個房間里另外一個人,估計是她女兒,大聲地說:“朱迪,你把那個花瓶挪開,我看不到微披爐了……”雖然她馬上又接著跟我通話,但我的心一下子亂了,我都不記得自己究競是怎么跟她結束通話的。
回國很多天了,我沒主動給他去電話,他也沒有來電話。如果他來電話問我,我該怎么跟他說呢?
《挪開暖瓶》閱讀題目: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第一段不僅設置了懸念,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還巧妙地引出了下文“他”與“她”的故事。
B.“碩大的蝴蝶”和“斂翅的春燕”分別寫出了“她”的動態美和靜態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我把他的囑托,視為一個神圣的使命”,這句話不僅說明了“我”對“他的囑托”的重視,也交代了赴美的原因。
D.小說雖然篇幅短小,但是語言簡潔流暢,意蘊豐富,結構精巧,體現了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和布局謀篇的匠心。
5.小說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5分)
6.通電話的過程中發生了“她”讓人挪開花瓶的情況,作者這樣安排有何用意?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