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政府的政策轉變為
A.以軍事打擊為主,政治誘降為輔
B.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
C.軍事打擊和政治誘降并重
D.速戰速決,武力征服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政府的政策轉變為
A.以軍事打擊為主,政治誘降為輔
B.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
C.軍事打擊和政治誘降并重
D.速戰速決,武力征服
B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的侵華方針有了重大變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于打擊在敵后戰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采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
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1941年3月,日本在全華北推行了“治安強化”運動,打擊與消滅中共的抗日實力,消滅抗日根據地,以便確實掌握淪陷區。
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乎全部偽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
擴展知識
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嚴重不足,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
在此階段,日本侵略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谷崭鶕剀娒耖_展了艱苦的斗爭,堅決地進行反“掃蕩”、反“蠶食”斗爭。
在這樣的背景下,1940年下半年,在八路軍總部的統一領導下,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29師、120師和晉察冀軍區等共105個團20余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
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百團大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