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賢彪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把自己活成一棵樹》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把自己活成一棵樹》閱讀原文:
①美景因樹而生動,遐思因樹而美妙,時光因樹而溫馨……樹不僅提供著日用之便,而且給人以情感慰藉、精神滋養。
②“看到梧桐樹,就想起焦裕祿”“看到木麻黃,就想起谷文昌”。焦裕祿、谷文昌為改變蘭考和東山的面貌,組織干部群眾遍種林木,治服了鹽堿地,鎖住了大風沙,成為被群眾深情懷念的“栽樹人”。楊善洲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后,卷起鋪蓋扎進大亮山,植樹造林22年,把荒山變成了綠洲。一位位勤于并樂于栽樹的黨員干部,用心血汗水播下綠蔭,彰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展現了“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胸襟。
③活成一棵松樹。陶鑄在《松樹的風格》中寫道:“不管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都能茁壯地生長,頑強地工作,永不被困難嚇倒,永不屈服于惡劣環境。”做人就應該學習松樹的堅定性、堅韌性,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考驗,都要心存定力、站穩腳跟,風吹不轉向,浪打不迷航;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④活成一棵柳樹。無論在何處,只要隨手一插,柳樹就能存活下來、茁壯成長。我們就要像它那樣不計環境好壞,在哪里都能生根抽枝、生機勃勃。黨員干部更要學習這種精神,無論在哪里,都要深入群眾、扎根群眾,從群眾智慧中獲取力量。
⑤活成一棵銀杏樹。銀杏樹也叫公孫樹,祖父栽種,收果卻要等到孫子輩。它將根深深扎進大地,枝干在風雨雷電中砥礪生長,耐得住光陰一寸一寸來雕刻打磨,笑對颯颯金風,結出累累果實,這就是銀杏樹的風格。黨員干部要像銀杏樹那樣,不急不躁,學會安靜地扎根,創造經得起時光打磨的業績。
⑥一棵樹教給我們的, (A.也許B.必定)比一摞書的東西還要多。
(選自2021年4月8日《人民日報》。有刪減)
注解:(“看到梧桐樹,就想起焦裕祿”]1962年焦裕祿任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當時蘭考縣遭受嚴重的內澇、風沙、鹽堿三害,他扎根群眾,堅持實事求是,帶領全縣干部群眾與深重的自然災害作頑強斗爭。封沙、治水、改地,改變蘭考人民貧困落后的面貌。慢性肝病惡化后,他忍著劇痛堅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50多年后,河南省首個摘掉貧困縣“帽子”的是蘭考。用焦裕祿當年帶領大家栽下的泡桐樹制作樂器、家具等,成為蘭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項重要產業。
《把自己活成一棵樹》閱讀題目:
17.本文題目運用了 修辭手法,其中的“自己”主要指 。(2分)
18.“活成一棵平凡的樹。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個性,孕育著可貴的品格和精神。一棵松樹,一棵柳樹,一棵銀杏樹,一棵棵平凡的樹匯聚在一起,就有了‘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磅礴。事實上,生于平凡而不甘于平凡,也能超越平凡、成就偉大。”把這一段放回文中,位置應在 段之后,請你簡答理由。(2分)
19.“看到梧桐樹,就想起焦裕祿”。請你結合文后注解內容,談談“黨的好干部”焦裕祿,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怎樣的“樹”。(3分)
20.請為⑥段畫線處選擇恰當的詞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