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甫遇小時喜好勇武,到年長時,長著蜷曲的絡腮胡須,善于騎馬射箭。后唐明宗還在藩國時,把他收留在部下,歷次跟隨作戰,屢建功績,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舊五代史皇甫遇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舊五代史皇甫遇傳》閱讀原文:
舊五代史·皇甫遇傳
皇甫遇,常山人也。遇少好勇,及壯虬髯,善騎射。唐明宗在藩時,隸于麾下,累從戰有功。明宗即位,遷龍武都指揮使,遙領嚴州刺史。所至苛暴,以誅斂為務,其幕客多私去,以避其累。高祖入洛,移領中山,俄聞與鎮州安重榮為婚家,乃移鎮上黨,又改平陽,成以憸人執事,政事隳紊。及鎮河陽,部內創別業,開畎水泉,以通溉灌,所經墳墓悉毀之,部民以朝廷方姑息郡帥,莫之敢訴。少帝即位,罷歸闕下。二年,契丹南寇,從至澶州,戰于鄆州北津,契丹眾大敗,溺死者數千人,以功拜滑州節度使。三年,契丹率眾屯邯鄲,遇與安審琦、慕容彥超等御之。遇將渡漳河,契丹前鋒大至,遇引退,轉斗二十里至鄴南榆林。遇謂審琦等日:“彼眾我寡,走無生路,不如血戰。”遂自辰及未,戰百余合,所傷甚眾。遇所乘馬中鏑而斃,遇有紀綱杜知敏以馬授遇,遇得馬復戰,久之稍解。杜知敏已為所獲,遇謂彥超日:“知敏蒼黃之中,以馬授我,義也,安可使陷于賊中!”遂與彥超躍馬取知敏而還,敵騎壯之。俄而生軍復合,遇不能解。時審琦已至安陽河,謂首將張從恩日:“皇甫遇等未至,必為敵騎所圍,若不急救,則成擒矣。”從恩日:“敵甚盛,無以枝梧,將軍獨往何益?”審琦日:“成敗命也。設若不濟,則與之俱死。假令失此二將,將何面目以見天子!”遂率鐵騎北渡赴之。契丹見塵起,謂救軍并至,乃引去。遇與彥超中數創得還時諸軍嘆日此三人皆猛將也四年契丹復至從杜重威營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預其議及降心不平之時契丹欲遣遇先入汴,遇辭之,因私謂人日:“我身荷國恩,位兼將相,既不能死于軍陣,何顏以見舊主!更受命圖之,所不忍也。”明日,行至趙郡,泊其縣舍,顧從者日:“我已信宿不食,疾甚矣,主辱臣死,無復南行。”因絕吭而殞,遠近聞而義之。
(節選自《舊五代史·皇甫遇傳》)
《舊五代史皇甫遇傳》閱讀題目: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遇與彥超中數創/得還時/諸軍嘆日此/三人皆猛將也/四年/契丹復至從杜重威/營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預其議/及降心不平之/
B.遇與彥超中數創/得還/時諸軍嘆日/此三人皆猛將也/四年契丹/復至從杜重威營/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預其議/及降/心不平之/
C.遇與彥超中數創得還/時諸軍嘆日/此三人皆猛將也/四年/契丹復至/從杜重威營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預其議/及降/心不平之/
D.遇與彥超中數創得還/時諸軍嘆日/此三人皆猛將也/四年/契丹復至/從杜重威營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預/其議及/降心不平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領”,兼任的意思,古代官員常常身兼多職,一般指兼任較低的官職。
B.“幕客”,又稱為“西賓”“西席”,是指家塾教師或官僚們的私人秘書。
C.“高祖”是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由漢武帝始創。
D.“節度使”是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皇甫遇少時好勇,及長善戰。他小時喜好勇武,到年長時,善于騎馬射箭;后唐明宗還在藩國時,把他收留在部下,歷次跟隨作戰,屢建功績。
B.皇甫遇苛刻暴戾,奢侈擾民。所在任上,勒索錢財,以致幕客多離去,以逃避受他的牽累;鎮守河陽時,建造別墅,毀壞墳墓,百姓不敢控告。
C.皇甫遇重情重義,知恩圖報。手下的杜知敏將坐騎給他后,卻被敵軍俘獲;皇甫遇與慕容彥超躍馬殺回敵營,去解救杜知敏,將他平安帶回。
D.皇甫遇注重氣節,忠義凜然。杜重威投降契丹后,他心里極為不平;契丹國主打算派皇甫遇先進入汴州,他推辭了,絕食而亡,以身殉國。
4.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知敏蒼黃之中,以馬授我,義也,安可使陷于賊中!(5分)
(2)我身荷國恩,位兼將相,既不能死于軍陣,何顏以見舊主!(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