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楊察,字隱甫。其先晉人,從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舉進士甲科,除將作監丞,出知潁、壽二州,歷江南東路轉運使。屬吏以察年少,易之。及行部,數擿奸隱,眾始畏伏。察在部,專以舉官為急務。人或議之,察曰:“此按察職也,茍掎拾羨余,則俗吏之能,何必我哉!”召為右正言,權判禮部貢院。時上封者請罷有司糊名考士,及變文格,使為放軼以襲唐體。察以謂:“防禁一潰,則奔競復起。且文無今昔,惟以體要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選之法。”前議遂寢。
晏殊執政,以妻父嫌,換龍圖閣待制。母憂去職,服除,拜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論事無所避。會詔舉御史,建言:“臺屬供奉殿中,巡糾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亂良直之臣。今舉格太密,公坐細故,皆置不取,恐英偉之士,或有所遺。”御史何郯以論事不得實,中書問狀。察又言:“御史,故事許風聞;縱所言不當,自系朝廷采擇。今以疑似之間,遽被詰問,臣恐臺諫官畏罪緘默,非所以廣言路也。”又數以言事忤宰相陳執中。
未幾,三司戶部判官楊儀以請求貶官,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雖去官,猶罷知信州。徙揚州,再遷禮部侍郎,復權知開封府,復為翰林學士,權三司使。內侍楊永德毀察于帝,三司有獄,辭連衛士,察由是乞罷三司。逾年,復以本官充三司使。餌鐘乳過劑,病癰卒。察美風儀。幼孤,七歲始能言,母頗知書,嘗自教之。敏于屬文,其為制誥,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體,當世稱之。遇事明決,勤于吏職,雖多益喜不厭。癰方作,猶入對,商畫財利,歸而大頓,人以為用神太竭云。
(選自《宋史·楊察傳》列傳第五十四)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于成都家:居住。
B.屬吏以察年少,易之易:輕視。
C.使為放軼以襲唐體襲:觸及。
D.前議遂寢寢:擱置。
小題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楊察敢于直言的一組是(3分)
①數擿奸隱,眾始畏伏 ②茍掎拾羨余,則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③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選之法 ④縱所言不當,自系朝廷采擇
⑤又數以言事忤宰相陳執中 ⑥猶入對,商畫財利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人提出要改變考士方法,楊察堅決反對。他認為糊名考士的方法是取士的一道防禁,防禁一開,寫文章就會自由放縱,失去選士作用。
B.針對皇帝下詔推薦御史,楊察提議:御史臺的官員一定是通古今治亂的正直之臣,推薦的標準不能太苛刻,否則將遺漏才能卓越的人。
C.楊察在官場上并不是一般風順。他曾因斷笞罪失當,被革除原職;又因楊永德在皇上面前詆毀他,他在案件中受到牽連,便請求辭去官職。
D.楊察寫文章很敏捷,他寫的制誥,文字典雅得體,被當世人稱道;遇事明達有決斷,處理政事勤奮,即使事情很多也高興地處理而不厭煩。
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母憂去職,服除,拜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
(2)今以疑似之問,遽被詰問,臣恐臺諫官畏罪緘默,非所以廣言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