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黨提出全面抗戰路線的會議是( )。
A. 瓦窯堡會議
B. 黨的活動分子會議
C. 洛川會議
D. 六屆六中全會
我們黨提出全面抗戰路線的會議是( )。
A. 瓦窯堡會議
B. 黨的活動分子會議
C. 洛川會議
D. 六屆六中全會
答案
C
解析
洛川會議是在全國抗戰剛剛爆發的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制定的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把實行全民族抗戰與爭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結合起來,把反對外敵入侵與推進社會進步統一起來,正確處理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系。
擴展知識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和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全面抗戰之初,國共兩黨之間在如何進行抗戰的問題上仍存在著嚴重分歧。此時,雖然西安事變已經發生,但國民黨還沒有完全放棄對日媾和的幻想,希望把事變限制在“地方事件”范圍。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民族革命戰爭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組織者。為了早日實現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進一步推動全國抗戰,中共中央派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南京、廬山等地與國民黨進行了談判,達成了一些協議。7月8日,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出通電,指出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號召全國人民、軍隊和政府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御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代表將《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交給蔣介石。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表示了中國政府的抗戰決心。
根據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形勢,為了動員一切力量實現全面抗戰,并制定具體的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綱領、方針和政策,推動全國抗戰形勢的發展,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會上,毛澤東在正確分析中日戰爭中敵強我弱的形勢和敵人用兵的戰略方向之后指出,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關于國共兩黨關系問題,毛澤東指出,要堅持統一戰線,鞏固擴大統一戰線;同時要保持共產黨在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
會議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宣傳鼓動提綱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十大綱領的主要內容是: (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四)改革政治機構;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后方;(十)抗日的民族團結。這一綱領是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的具體體現。這次會議還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討論并制定了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基本行動路線和工作方針。
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國內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正確分析了抗日戰爭開始后的形勢,確定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新形勢下的戰略任務,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各方面工作的基本政策,解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共產黨的領導權問題,堅持了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原則。它向全黨指明了抗日戰爭的方向和爭取抗戰勝利的具體道路。
洛川會議后,為進一步推進陜西的全面抗戰,在省委的部署和領導下,全省抗日救亡運動迅速發展,各種抗日團體紛紛成立,工農商學及婦女等各界群眾積極行動起來,支援前方抗日將士。西安、咸陽、安康、漢中等地紛紛組織學生抗日宣傳隊下鄉宣傳,通過多種形式,聲討日軍侵華暴行,動員人民參軍支前。學生們的愛國行動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青年積極要求報名參軍。一些地方官員和士紳也以民族大義為重,支持民眾的抗日活動,有的還率部到前線參戰。省委還號召共產黨員要帶頭開赴前線,抗敵救國,用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群眾。涌現了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件,有力地推動了全民族抗戰的實現。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