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年級下冊《猜謎》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年級下冊猜字謎的教學設計篇一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摘蘋果的場景,引入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看懂主題圖中的問題“這個箱子裝得下嗎?”讓學生先估一估,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再算一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對于能直接計算出得數的學生,利用計算器來理解運算方法;對于困難的學生,借助這一工具幫助學生探索計算的方法。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所以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很容易就能掌握對位方法,但在如何計算時有一定難度,所以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索新知,解決問題。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讓不同的人數學上獲得不同的收獲。
1、讓學生在撥一撥、算一算的活動中,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并能正確計算。
2、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一、設疑,誘導學習
師:孩子們,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到處碩果累累,香味四飄。有兩個小朋友正忙著收蘋果呢!(出示“摘蘋果”情境圖)看:他們正在說什么呢?
生:淘氣摘了17個蘋果,笑笑摘了38個蘋果。
師:觀察圖片你還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您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淘氣比笑笑少摘幾個?
生: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
生:旁邊的箱子能裝得下他們摘的蘋果嗎?
師:你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能自己解決嗎?
生:可以。
生: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我計算不出來。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新知識。
二、解疑,探索新知
活動一:估一估
在笑笑身邊準備了一個箱子可以裝60個蘋果,如果把淘氣和笑笑倆人摘的蘋果裝在這個箱子里,這個箱子能夠裝得下嗎?現在我們不需要計算,只需要估算,同桌之間互相的討論一下。估一估這個箱子能裝的下嗎?
學生匯報時,可以讓估算結果較合理的學生講講是怎么估算的。
學生可能會說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把38看作40,17+40=57,裝得下。
生2: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裝得下。
活動二:算一算
到底能不能裝的下就需要我們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怎么樣來列式呢?
1、嘗試解題。
學生列出的“17+38=?”教師適時板書。然后讓學生利用小棒或者計數器來嘗試計算出結果,獨立完成之后進行小組討論并讓學生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
2、探索算理。
請學生匯報,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學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10+30=407+8=15 40+15=55
方法二:借助計數器,先撥出17,再在個位上撥出8,個位上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個位上寫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進上來的1就是5,和起來就是55。
方法三:17+30=47,47+8=55。
方法四:20+38=58,58-3=55。
方法五:20+40=60,60-5=55。
方法六:豎式計算
3、比較這些方法,你認為哪個方法最好,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評價。總結出豎式計算更方便更直觀。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請學生匯報總結出兩位數進位加法列豎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編成一首兒歌:進位加法要牢記,相同數位要對齊。先從個位加起來,個位滿十要進一。
三、悟出,鞏固提高
1、完成課本的算一算,說一說。
學生在書中列豎式獨立完成。匯報時,請4位學生上臺板演,集體訂正。
2、串項鏈。(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估一估,說方法。
3課本的練一練的第3題。
學生在書中列豎式獨立完成,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掌握計算和書寫的方法。
4、森林醫生。(第72頁練一練的第4題。)
同桌一組討論有什么錯誤;請學生按順序說發現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四、知識拓展,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課本第72頁的“練一練”第5題:我們去春游
問題:每輛車最多能坐60人,哪兩個班坐一輛車最合適?
先讓學生看懂題目的意思。把各班人數做成卡片,讓學生進行搭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交流。
五、回顧,自我省視
師:同學們,對于這節課對自己的表現還還滿意嗎?
學生活動(談看法)
六、作業:體驗,快樂學習
回家考考爸爸、媽媽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一年級下冊《猜謎》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年級下冊猜字謎的教學設計篇二
《猜字謎》一課有兩則謎語,內容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本設計力爭讓學生在“讀讀,想想,猜猜,寫寫”的活動中主動識字,在朗讀中總結猜謎竅門,在朗讀中鞏固生字新詞,啟發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引起學生用字謎法識字的興趣,激發創編字謎的欲望,培養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
1.認識“相、遇”等12個生字,會寫“左、右”等7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字謎的樂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學會猜字謎。
教學難點:猜字謎
1.制作多媒體課件、字卡、詞卡。(教師)
2.制作本課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誰來說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
2.導學:剛才的同學說出來讓大家猜的部分叫“謎面”,你們猜出來的答案叫什么?(謎底)
3.揭題: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則字謎,你們想猜一猜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文識字
(一)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仔細聽,聽準生字的字音。
2.導學:多有趣呀!你們想讀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3.檢查讀文。教師相機正音。
(二)隨文識字。
學習第一則字謎。
1.指生讀第一則字謎。
2.指生評議朗讀。
3.賽讀。
4.相機學習生字“相、遇、喜、歡、怕”,認識“又字旁”。
(1)指多個學生領讀詞語:相遇 喜歡 最怕
(2)同桌互讀三個詞語,并分別用“相遇”“喜歡”和“最怕”說話。
(3)學生用“相遇”“喜歡”和“最怕”說話,教師相機指導。
(4)導學:謎語中說的是“誰和誰相遇?”“什么喜歡什么?”“什么最怕什么?”
5.指導朗讀。
(1)把這些字寶寶放回句子,你們還能讀準嗎?
(2)男女生賽讀第一則字謎。
6.指導猜謎。
(1)導學:誰來猜猜謎底?(生:秋)說說你為什么會這樣猜。
(2)揭底:我們來看看誰猜得對呢?
學習第二則字謎。
1.指生讀第二則字謎。
2.相機學習生字“言、互、令、動、萬、純、凈”。
(1)指多個學生領讀短語。
互相尊重 令人感動 萬里無云 純凈透明
(2)同桌互讀四個短語,選擇喜歡的兩個短語說話。
(3)學生用喜歡的短語說話,教師相機指導。
(4)導學:把四個短語放回到謎語中還能讀好嗎?
(5)引導學生小組內認讀生字并交流識記方法。
(6)匯報交流。
3.指導朗讀。
(1)把這些字寶寶放回句子中,你還能讀準嗎?
(2)男女生賽讀第二則字謎。
4.指導猜謎。
(1)誰能猜出謎底?我們來看看誰猜得對呢?哪些同學猜錯了,說說你猜錯的原因。
(2)朗讀:多有意思的字謎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吧!一邊讀,一邊回想謎底是怎樣猜出來的。
(三)鞏固生字。
1.挑戰過關。(認讀生字)
第一關:讀讀帶拼音的生字。
第二關:擦掉拼音認字。
第三關:讀讀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會的及時請教身邊的同學和老師。
第四關:讀老師手中打亂順序的生字卡片。
第五關:開火車讀,看看哪組最棒!
三、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字、左、右、紅、時、動、萬”。
2.學生讀字。
3.這幾個生字寶寶,你能給它們按結構分類嗎?
4.根據結構特點,重點指導“字、右、紅”的書寫。
要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從讀詞、讀短語識字,到小組內互助識字,再到游戲闖關鞏固識字等,認字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讓學生對字詞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一年級下冊《猜謎》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年級下冊猜字謎的教學設計篇三
1.通過多種識字方法,認識“相、遇、喜、歡、怕”5個生字。通過觀察、教師范寫等方法,會寫“字、左、右”3個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確認讀第一則謎語的謎面。
3.猜出謎底,并能結合謎面,說說猜謎的依據。感受猜字謎的樂趣。
一、聯系“元宵”,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聯系元宵節,讓學生說說圖片中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2.講解元宵節的習俗,引出猜燈謎。
3.揭題。讓學生說說什么是“字謎”,知道字謎的謎底是一個字。
4.書寫指導:字。
設計意圖:“元宵節”是一個喜慶的傳統節日。從節日習俗“猜燈謎”入手,巧妙滲透祖國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字謎”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看看課文中一共有幾則謎語。明確學習任務:本節課猜第一則謎語。
2.請學生借助拼音,語中的生字,并讀正確。
3.多種形式讀謎語,把第一則謎語讀通順。圈畫藏在謎隨機正音。
讓學生說說謎底,發現不同意見。引導學生從文中找線索。
線索一:“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
1.讀句后,推斷謎底是什么結構的字。課件演示:兩個方塊(左邊綠,右邊紅)。
2.隨機認讀詞語:相遇。借助情境表演:請一個學生在教室里走,走著走著,和老師相遇。落實“遇”,關注走之。
3.思考:在這個謎語中,到底是誰和誰相遇?再讀謎語,找答案。
線索二:“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火來攻。”
1.讀讀句子,說說理由。
2.隨機出示兒歌,合作讀:
什么綠?禾苗綠。
什么紅?火苗紅。
“禾”“火”相遇什么樣?
“禾”“火”相遇起涼風。
什么喜歡及時雨?
禾苗喜歡及時雨。
什么最怕水來攻?
火苗最怕水來攻。
揭示謎底:秋。并總結:線索一提示字的結構和意義,線索二提示字中各部件的意思。
設計意圖:課標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邊找線索邊探究,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與升華。
1.識記“喜”“歡”。
(1)學生說說喜歡什么。認讀“喜歡”一詞。
(2)欣賞“喜”在生活中出現的圖片。發現“喜”字的作代表了一種美好的心情,一份美好的祝愿。
(3)聯系字源,講解字形:人們一高興,常常會咧開嘴笑,有些時候還會敲起鑼鼓來慶祝呢!“喜”字就是由這兩部分組成的。
(4)識記“歡”字,并組詞。
2.識記“怕”字。讓學生說說自己怕什么?發現豎心旁的表意作用。
設計意圖:“喜”是一個會意字,通過字形的演變,幫助學生識記字形。另外,學生常常能在生活中見到“紅雙喜”,所以借助圖片,聯系生活,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音、形、義”之間的聯系。
1.認讀生字卡片。
2.書寫:左、右。請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發現異同,說說書寫要點。
3.創設在元宵節上猜謎的情境,鞏固字詞。
(1)看圖猜詞語。
(2)猜字謎。如,雙木不成林一一相。
設計意圖:用“猜字謎”的方法復現本課生字,不僅能增加趣味性,同時能再次強化學生對字形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