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砥礪奮進新征程心得體會篇一
“洋山四期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碼頭。2021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00萬標準箱,其中洋山四期集裝箱吞吐量超570萬標箱,同比增長35.7%。”上港集團生產業務部副總經理楊焱濱告訴記者,今年1月,洋山四期集裝箱吞吐量超6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9.8%,創開港以來月度新高。
近兩年,上海港在岸線資源零增長情況下,屢破吞吐量與生產效率紀錄,成為國際物流供應鏈的一顆“定心丸”。“這是整個上海港持續升級硬件和軟件,通過制度、業務、技術創新,不斷內部挖潛的結果。”楊焱濱說。
在洋山四期360度中控室,操控臺上方有6塊屏幕,實時顯示集裝箱裝卸作業各個流程。上港集團洋山四期信息技術部副經理顧志華表示,“我們在全球港口中首次使用f5g技術超遠程控制港口大型設備作業,實現了百公里外操縱岸橋‘無人駕駛’。疫情之下,此舉既可以減少人員接觸,也大大提升了港口應急響應能力和作業效率”。
借助vr、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與新手段,上港集團今年計劃持續推進“智慧港口生產智慧數字化平臺”建設,實現對碼頭生產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實時動態管控。“上海港擁有300多條國際航線,連接度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在高密度作業情況下,我們希望提前統籌調配港口資源,進一步釋放吞吐能力,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楊焱濱說。
記者發現,港口運行的“5g+l4級智能重卡”也擁有了“智能大腦”,具備了自動駕駛載貨運輸能力。與普通大卡車相比,智能重卡車上多了雷達和攝像頭,如同眼睛和耳朵,能感知外部環境和障礙物,確保車輛在自動駕駛中隨機應變。數據顯示,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精準泊車入位僅需70秒,優于熟練駕駛員;港區作業定位精度高達±3厘米級別。截至去年底,“5g+l4級智能重卡”已經累計轉運集裝箱約6.1萬個。
上海洋山港區布局智能化的同時,也在向“更綠色”邁進。最近,洋山港區的海面上,一艘全球最大型2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加注船正整裝待發。“它可以一邊裝卸集裝箱,一邊補給燃料,大大節約了國際班輪在港口周轉時間。”上海上港能源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龍平介紹,今年3月開啟lng加注業務后,上海港將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lng加注服務能力的港口。
新的一年,上海港力爭在去年4703.3萬標準箱的基礎上實現更大突破。洋山港區仍將成為箱量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洋山港區的“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將于今年上半年啟用,更加美好的未來清晰可見。
奮進新征程心得體會精選篇6
砥礪奮進新征程心得體會篇二
11月11日,12日,江干區文體中心成了歡樂的海洋,在這里正舉辦第42屆中小學生運動會,如火如荼,這是我們自己的運動盛會,是我們的舞臺!
賽場布置簡樸,實用,看臺上掛著加油助威的橫幅,啦啦隊加油聲此起彼伏,每個角落都充滿了運動的快樂。
看,那跳高場地上,選手們一次次騰空而起,身輕如燕,姿態優美。挑戰著不斷升高的橫桿。最激動人心的接力賽開始了,選手站到預定位置,整裝待發。一聲槍響,各路選手如出籠矯兔,如離弦之箭,加速,接棒,電光火石間完成!最后一棒沖刺!追趕,超越!完美完賽!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賽出了我們的自信,更賽出了我們的快樂!
淅淅瀝瀝的小雨,禁不住快樂運動的誘惑,耐不住四處飄蕩的寂寞。來到比賽場上,和我們一起享受運動的魅力!看,跨欄比賽,選手如跳躍的小鹿,輕盈優美,跨越一道道障礙,抵達順利的終點!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百米飛人大戰!精神抖擻,站在起點,筆直的跑道,令我熱血沸騰,在這里要和時間賽跑,用最快的腳步丈量腳下的賽道!槍響,出發!直奔目標!挑戰自我,挑戰極限!這短短的一百米,演繹了數不清的經典,也創造了無數的輝煌,人類一次次刷新著自己的記錄,向自然挑戰。
運動場上,我們盡情奔跑,快樂比賽。訓練的汗水化作了前進的動力,孜孜不倦的追求,讓我們在賽場上笑聲四溢。我們收獲了自信,快樂,難得的經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百折不撓的訓練,讓我們信心滿滿;同場競技,讓我們享受成功的'喜悅,更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新時代,新征程,唱響我們的運動舞臺,新起點,新風貌,夢想無極限,我運動,我快樂。
奮進新征程心得體會精選篇3
砥礪奮進新征程心得體會篇三
以冰雪藍為基調,配以舞動的白色飄帶,點綴若隱若現的雪花和運動元素……北京冬奧會期間,連通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的京張高鐵動車組車身,換上“瑞雪迎春”的新裝。從北京清河站出發,到延慶賽區僅需26分鐘,65分鐘即可到達位于張家口市的崇禮賽區。
近年來,乘著協同發展的東風,京津冀三省市以交通一體化作為率先突破重點領域,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一條條線路、一項項工程建設從藍圖變為現實。“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讓三地發展脈搏同步跳動。
20_年12月30日,世界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鐵——京張高鐵正式通車。“京張高鐵運營后,乘動車組到崇禮滑雪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休閑選擇,極大促進張家口地區文化、旅游等產業的發展。”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車輛部高級工程師賈潞說。
除了京張高鐵,京津冀的“高鐵名單”還有一長串:京津城際延長線、京雄城際鐵路、石濟高鐵……20_年印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提出“四橫、四縱、一環”的交通重點線路圖,將華北平原打造成一個“大棋盤”。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我國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李東曉作為0001號高鐵司機,駕駛高速動車組完成首趟值乘任務。如今,李東曉所在單位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懷柔北機務段,再次承擔京張高鐵動車組值乘任務,參與服務和保障北京冬奧會。“高鐵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插上了翅膀。”李東曉說。
此外,以干線鐵路和城際鐵路為主骨架的多層級軌道交通網絡也已初具規模,公路交通網絡日益完善通暢,機場群、港口群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路通,則百通。交通一體化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鋪平道路,提升經濟要素交流效率,降低發展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冀作為全國區域協同發展改革引領示范區,通過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和完善協同發展機制,基本實現“規劃同圖、建設同步、運輸一體、管理協同”,為交通一體化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保障。
“信息化服務”讓旅途更智能。隨著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不斷推廣使用,截至2020年底,3省市已發卡700余萬張,與288個城市互聯互通。三地空間上的“一體化”已變成時間上的“同城化”。
展望未來,京津冀三省市將繼續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港口,提升機場群綜合保障能力,努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提供交通支撐。
奮進新征程心得體會精選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