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得感想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心得體會篇一
在走訪活動中,發現學生都能準時按課表安排收看空中課堂內容,多數學生能按照要求進行居家學習。關于部分學生在聽課中,存在學習困難的問題(如:授課時間短、速度快,學困生難以接受的內容),教師及時進行了補充解決。
通過家訪我了解到不同家庭的孩子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存在差異的。比如有的家長會很用心的給孩子制定每天的目標讓其去完成,并采用獎勵制度鼓勵孩子繼續保持,但有的家長卻一直在跟抱怨孩子不聽話,遇到這一問題,我隨機應變地將前一位家長的教育方法分享給后一位家長,顯而易見,家長們還是很認同這種方式的。
在這個特殊的疫情時期,家長有了更多與孩子們的親子陪伴時光,優化了親子關系,老師也有了充分的與家長、與孩子單獨交流的機會,這樣能更好的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幫助家長解決在家帶娃的困擾。
許多孩子是自己在家掌控手機或電腦留,跟著爺爺奶奶,自主管理能力有天壤之別。加上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天壤之別,使班級明顯產生了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針對部分學生不認真學習的情況,我了解了學生存在的困難,聽取了家長的建議,采取教師、家長、共同提醒,三管齊下督促孩子的好方法。
本次家訪,家長和老師,學生和老師互動較好,大家真誠溝通交流,目的都是希望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所調整。對于個別的學生,我們進行了現場指導。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得感想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心得體會篇二
往年的春節常態,熱熱鬧鬧、走親串戶、朋友相聚,全國人民都沉浸在辭舊迎新、闔家團圓的喜悅里。但今年的春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揪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朋友見面、微信聊天、朋友圈分享,幾乎三句不離最新疫情的進展,討論的背后是人們對疫情的關注,也是對自身、家人健康的擔憂。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唯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動”與“靜”“舍”與“得”中,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
今年春節,我們的“動”是“逆”向而行,抗擊一線,撐起百姓的安康。建第二個“小湯山”模式醫院、人民解放軍醫療隊集結武漢、多個地方醫療機構支援隊伍奔赴武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醫護人員寫下“請戰書”、醫務人員感染……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醫療戰線上的“勇士”都已經動起來了,他們是春節里的“追疫人”,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這樣一種方式過著一個“動”起來的年,沖鋒在前,與病毒直接遭遇交手,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不顧個人安危,“逆行”到最危險的一線,擔當守護。讓我們致敬這些平凡的英雄們,致敬疫情面前的“逆行者”。
今年春節,我們的“靜”是“宅”于家中,積極響應,不增添任何負擔。眾所周知,傳染病防控三原則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人們越是大規模流動,越是大范圍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傳染的概率,我們必須以“靜”應對才能更好地“切斷傳播途徑”。取消廟會、取消電影放映、封閉旅游景區、關閉娛樂場所、禁止聚會聚餐等,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措施,取消或減少人員聚集的活動。作為個人,此時我們一定要積極響應,不遠行、不扎堆、少聚會,“宅”于家中以信息拜年、視頻祝福、在線聚會、電話、短信等非接觸方式拜年傳達我們的祝福,以你我的安全距離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以你我的實際行動護佑早日戰勝疫情。
今年春節,我們的“舍”是堅“守”崗位,守土盡責,奉獻堅守暖人心。一面是家人團聚的新春假期,一面是突然出現“來勢洶洶”的疫情,這個春節,無數人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爭分奪秒地與疫情抗爭,共同筑起了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每個交通要道臨時檢查點的交警醫護人員、“逆行”的醫療隊伍、放棄休假挨家挨戶進行疫情宣傳排查的黨員干部、奔赴防疫前線的人民子弟兵、傳遞信息的新聞記者以及運送救援物資的相關人員……職責所系,他們無怨無悔,在“大家”與“小家”之間,選擇了顧“大家”,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是時代的驕傲,是國家的驕傲,是民族的驕傲,我們也應向他們的家屬致敬,這個春節他們的家庭無法團圓,這樣的“舍”值得我們銘記。
今年春節,我們的“得”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疫情面前顯本色。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本應該充滿祥和歡樂的節日氛圍,“病毒感染”“封城”“新增病例”,這場疫情每時每刻的變化都在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內心。愈是艱難險阻,愈能體現我們中華兒女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愈能顯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請戰書”上的鮮紅手印、“隨時聽從派遣”的堅定誓言、各地各部門全力馳援武漢、口罩廠商春節開啟“全天候生產”模式、航班鐵路的免費退改政策……這是各行各業心連心、手牽手的時刻,是共同抗擊新冠病毒的時刻,更是一場全民戰斗的時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戰勝病魔、戰勝疫情,我們每個人都是主體都有義務,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抗擊疫情是一場硬仗,我們每個人一定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理性認知,認真防護,與前方“戰士”比肩同行,共命運、心連心,就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困難!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得感想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心得體會篇三
敬愛的黨組織:
雪消春淺,本該千門萬戶曈曈日的新年,卻因為一場疫情的爆發,使得20__年以不同尋常而開啟。大家還都沉浸在春節的歡聲笑語中,并沒有意識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嚴重性,也正因為春節這個特殊的節點,隨著春運的到來,返鄉過年、走親訪友等的流動人員也在每日劇增。這時,看到網絡上的視頻,新聞報道,直到鐘南山院士說“存在人傳人”,大家才對疫情逐步加深認識,漸漸提高警惕。但仍然有些人認為,他們遠離湖北、遠離武漢,認為病毒離自己很遠很遠不以為然,依舊存在僥幸心理。
1月23日,武漢更是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封城,可以說是黨和國家當機立斷做出的英明的決斷,大大降低和切斷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但是,在武漢封城之前,有500多萬人離開武漢,乘坐火車、飛機、客車、輪船……呈放射狀路線的去往全國各地,這為疫情防控增加了難度。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我真的緊張了,那種恐懼感涌上心頭。
也就是那天早上,媽媽接到領導的電話,說我們居住的鄉鎮上就有幾十個武漢返鄉人口,這么小的鄉鎮就有幾十個,那山東呢?其他省份呢?我真的不敢想了,感覺疫情離自己越來越近了。但是當我看到眾多的84歲的鐘南山院士、太多太多的“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公務人員、“硬核村長”……都沖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我心中又有了安慰,并且堅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科學的領導下,大家眾志成城、齊心協力,一定能夠戰勝病毒,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關鍵時刻,危急關頭,黨組織就是主心骨。面對嚴峻形勢,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黨組(黨委)迅速行動起來,傳達學習、動員部署,統一思想和行動,組建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制定方案,確保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向全國人民發出這樣的號召,而自己卻在疫情發生的奔赴武漢,成為“最美逆行者”。就像20__年“非典”一樣,“把重病患者都送到我這里來!”他的身軀17年前一樣挺拔、矯健,他的堅定給全國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大家慌亂的心開始平靜下來,大家開始勤洗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常消毒等各種防控措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因為疫情的擴散繚繞在每個人心頭,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做好個人防護,就是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
疫情中,我想鐘南山院士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可能是“疫情‘拐點’什么時候出現?第一個14天、第二個14天?……是否有了特效藥?疫苗研發是否有進展?一系列的問題都畫上了問號。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一次全國人民的“戰疫”。這些天,我們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今天確診人數增加了多少?疑似增加了多少?死亡了多少?每個人都被這些數字牽動著心,我也一直在期待這些數字的減少。眼看著中國版圖,被紅色覆蓋的區域越來越大,那觸目驚心的紅色,就像在我們心上扎了一根刺,穩穩的扎著我們內心的最深處。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醫護人員、愛心捐款和物資紛紛運往湖北,中央更是做出了“一省包一市”的英明決定,為湖北、武漢戰疫的勝利增添了力量。這當然也缺少不了我們年輕人的身影,那些曾被認為“垮掉”的90后,在突如其來的災難中,缺撐起了半個中國,成為了年輕有為的中堅力量。如今他們被賦予了新的稱號“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英勇戰士”。217支馳援武漢的醫療隊里,90后更是生力軍。為了減緩病毒傳播擴散,為了拯救更多的人,他們穿上里三層外三層的防護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只能穿上“尿不濕”,看到摘下口罩和護目鏡時,他們臉上那深深的“淚勒痕”,因為在手套里浸泡了十幾個小時,過度脫水,他們的手已經形同干癟的枯木。他們不僅要在最危險、最易被感染的一線區域工作,即使自己在接近崩潰的邊緣,也要時刻調整好心態,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為我們鼓勁加油打氣,讓我們安心在家等著好消息傳來。
當我們在家躺到床上覺得無聊的時候,他們卻只能躺在醫院的走廊里休息兩三個小時。當我們抱怨只能“宅家不能出門的時候,家卻是他們想回也回不去的地方。“剪個光頭沒什么,只是為了好戴帽子,好穿防護服。好上戰場,好好保護自己,保護我的同事”單霞說;我真的不敢想象剪光頭對一個漂亮的女孩兒來說意味著什么。去往武漢時,她根本沒敢告訴自己父母。但最后,還是被父母知道了。爸媽著急地給她打電話。“那是我22年來,第一次看到我爸,在我面前哭。”記者也哽咽:給家里人報個平安吧。她頓時語塞,眼淚直在眼圈里打轉。“我不想哭,我哭的時候護目鏡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對不起。”她叫朱海秀,年僅23歲;還有因過度勞累,猝死在宿舍里的宋英杰;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大家可能都不會覺得,90后已經成為了社會基層的中堅力量。是什么給他們莫大的勇氣和力量,是什么讓他們甚至不顧生命安慰,沖向最危險的地方,我在不停的在思考著。
疫情兇猛,他們挺身而出,立下“軍令狀”、按下“紅手印”,用生命撐起一片天。其實他們也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孩子,有些還是襁褓中嬰兒的爸爸、媽媽。在戰疫特殊事情,他們不過換了件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救死扶傷,不畏生死罷了。誰能說對這種無知的危險無所畏懼呢?他們只是在危險面前選擇了逆行而上。隔著醫院病房的玻璃相互親吻的情侶、瞞著父母沖在一線的他們、距離孩子只有幾米之選卻只能隔空相擁、面對母親的去世淚流滿面的她只是朝著家的方向鞠了三躬。那些在民警值班的地方扔下口罩和方便面的你們。火神山醫院十天建成,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過有人負重逆行。在眾人懷疑的時候,中國人民做到了!在新冠病毒面前,“中國速度”再次與時間賽跑,國家力量再次向世界證明。當我還覺得“愛國”有些空洞和遙遠的時候,在你們身上讓我感受到了愛國如此的實際易行,他們是這個困難時期最美的風景線。看看他們,再審視一下自己,年齡雖相差無幾,在他們沖往一線,救死扶傷,不畏危險的時候,我卻只能在家里,在新聞上關注你們,我多想成為他們的樣子,在國家需要我的時候,和他們一起并肩作戰,我也想和他們一樣守護者中國的明天。所有在疫情中貢獻力量的人們,不管他們是黨員,還是普通的群眾,都讓我很敬佩,他們身上的責任和擔當、還有大家齊心協力共戰疫情的決心,讓我覺得“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很驕傲”,不懼生死、拋下家人,出征戰場,為了那一份心中的信仰。
“什么喝高度酒、抽煙能防肺炎,什么某某車牌所屬人員是疑似病毒攜帶者……”各樣的謠言在大叔大伯大姨大嬸等等長輩之間廣泛傳播,長輩們深信不疑。這樣只會搞得大家緊張、害怕,負面情緒只增不減,因此我用手機、用網絡不斷的給家里親戚發信息、發微信、打電話,告訴他們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我們唯有相信黨、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科學,才會打贏這場狙擊戰。
看到一個個白衣“戰士”,一位位“逆行者”,夜以繼日的守護著我們。我再也按奈不住內心的不安,“我要去當志愿者!”我和媽媽說。媽媽是村里的支部書記,是一名共產黨員,自從大年初一接到領導的通知后,她也是硬核封村,嚴格值守,她說:“村里的其他黨員年齡都大了,我還年輕,我應該干在前、沖在前。”從她身上,我也親身體驗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村口雖然封了,但是每天需要堅守防控、嚴格阻攔和勸返,需要有人值班、駐守、村里全面消毒。她雖然沒有像沖往一線的醫護工作者那樣,但是在基層也是這次疫情的“最美逆行者”,當我提出要要做一名志愿者的時候,我看到了她眼里對我的那份肯定和鼓勵。
于是,我便開始了我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務工作。每天跟著媽媽她去村民家查看、摸排實情,測量體溫,做好詳細記錄。為村民宣讀、講解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南,根據疫情動態,做好宣傳防控工作。每隔一天我都會在村里的微信群里統計哪家需要什么,媽媽就會上報到鎮上并給他們送來,我和媽媽齊心協力把大家購買的東西送到每家每戶。
說實話,如果不是遇到這次疫情,我對共產黨員的認識還沒有那么深刻,從這一刻我清楚的認識到無論發生什么危險和困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定會迎難而上,不怕犧牲,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這就是黨員的氣質。沖鋒在第一線、布防在最前沿、履職在最險處,黨員的堅定讓我們看到希望,更是對所有的共產黨員發自內心的敬佩。這更加堅定了我入黨的決心和信心。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我更應該積極關注疫情發展動態,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主動配合當地政府、社區、村的工作,在疫情狙擊戰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在危難之際沖往一線,像他們一樣守護著全國人民,做“最美的天使”。
待我們等到他們脫下“戰袍”之時,一定要豎起自己的大拇指,感謝他們身處寒冷的冬季,為我們換來溫暖的春天。這個新年意義非凡,國難之際,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中國智慧和中國團結,讓我們見證了什么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風雨之后才能見到彩虹”,我堅信經過風雨洗禮的20__年,中國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匯報人:--
20__.x.--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得感想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心得體會篇四
2月22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全面落實進一步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當前全國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醫務人員工作任務重、感染風險高、工作壓力大,各地各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對他們的保護、關心、愛護,加強各方面支持保障,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始終保持強大戰斗力、昂揚斗志、旺盛精力,持續健康、心無旁騖投入戰勝疫情斗爭。
正如《通知》所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廣大醫務人員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為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作出重大貢獻。這段時間,一個個醫務人員的名字為人們熟知,一個個醫務人員的故事為人們熟悉,他們沖鋒在前、英勇奮戰,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用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他們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今年央視元宵晚會上,有一首詩朗誦戳中淚點,“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那是因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犧牲才成為了英雄”。疫情這個魔鬼,狠毒而狡詐,采取的是無差別攻擊,但凡血肉之軀,都不能絕對幸免。由于職業的特點,醫務人員更知道風險,他們逆流而上、負笈前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仁心仁術”這四個字。這樣的醫護人員,值得我們保護、關心、愛護。
關愛醫務人員,重在實在的行動。縱觀《通知》,十方面措施,每一條都體現了務實靠實的特點。提高疫情防治人員薪酬待遇,做好工傷認定和待遇保障,實施職稱評聘傾斜措施,落實一線醫務人員生活保障,加強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等等,考慮到了方方面面。而像“對長時間高負荷工作人員安排強制休息”,更是傳遞了一種溫情。近日,多地向一線防控人員下達“強制休息令”,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工作、強制休息。“強制休息令”的話題,一再沖上微博熱搜,也反映了民心所向。
十方面舉措推出了,現在關鍵是落實好。對醫務人員的關愛不是功利性的,醫務人員的選擇也從來都不是功利性的。連日來,一批又一批醫務人員踏上了湖北的道路,他們連安危都不顧,又怎么可能摻雜一些利益得失的“小目標”。走近醫務人員身邊,去聽聽他們的心里話,也就可以知道,沒有一個醫務人員是奔著關愛措施而選擇逆行的。
昨天,朋友圈刷屏一張圖:浙江紹興的一名小男孩和一位護士面對面互行鞠躬,畫面單純而美好,小患者感謝醫務人員精心照顧自己,而醫務人員感謝小患者的尊重。這幾天,還看到一則新聞: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護師吳紅,正在支援武漢,有一天在上班的過程中,病房里有一位阿姨看到醫務人員工作十分辛苦,便提出唱歌給他們聽,“阿姨唱了一首《煙花三月》,悅耳的歌聲縈繞在病房的上空,滿滿的感動。”這樣的尊重,同樣是醫務人員需要的。
疫情終會結束,關愛不能停止,關愛醫務人員既是政府部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關愛醫務人員應該成為全社會的自覺。希望能借此機會,構筑起更加和諧良性的醫患關系,并且鞏固發展下去,這是醫務人員之幸,也是整個社會之幸。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得感想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心得體會篇五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來。從非典出現到消失的一年時間里,他始終戰斗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他將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顧風險地救治病人、尋找治療的方法。在上級說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體時,說非典得到控制時,他頂住壓力,說了真話。他說:
“非典的元兇不是衣原體,而是病毒!”
“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沒有到位!”
兩句話,猶如平地驚雷,響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和榮譽。他卻重歸于寂靜。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如今,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國,來勢洶洶。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擊疫情。他告誡我們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在說這句話的兩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漢。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樣,實事求是。坦然道出這次肺炎會人傳人,叮囑大家出門要戴口罩。
他,猶如在無邊陰霾中生出的絲絲光線,驅趕了黑暗。而人們只要見了“鐘南山”三字,便不覺惶恐,只覺心安。
他是“身著白衣,心有緞錦”的白衣天使;是實事求是敢說真話的剛正之人;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無雙國士。他是鐘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動容的是,我們中國,有無數個“南山”。
他們在國難面前,在酷暑與嚴冬中逆著萬千車流,毅然選擇奔赴最前線。在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勇敢交鋒,以自己的身軀為大家小家筑起守護的長城。他們將自己放下,撐起萬家團圓,燈火通明。
你聽,那一個個熱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動的脈搏。你看,他們是無畏的勇士,他們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敗。
人的一生是萬里山河,來往無數客。有人給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無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于大地長天,遠山滄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開創,這便是中國的脊梁。
愿鐘南山院士壽比南山,愿我們可以常見“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