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祠堂落成慶典賀詞橫條篇一
各位父老宗親、兄弟姐妹們、各位來賓:大家好!
在這春和景明、鮮花盛開的季節,在這緬懷先賢、祭祀祖宗的清明時節,我們滿懷激動的心情,歡聚在一起,參加玉浦金氏祠堂的初次慶典,對此,我表示熱烈的祝賀!新建祠堂,是我玉浦金氏族人盼望已久的心愿,現在終于就要實現了!
“追根溯源修家譜,繼往開來建宗祠”。修建祠堂,不單是為了拜祭、緬懷先祖,頌揚先祖功德,同時它也將是我們玉浦金氏家族文明友孝,興旺發達的象征。有了祠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宗的場所,有了祠堂,也就有了團結宗族和聯絡親情的紐帶。祠堂的落成是我們金家人的共識,也是我們親如一家、血脈相連的象征。今天,我們借祠堂慶典之機相聚一堂,既是祭祀祖宗,更是我們在座的各位宗親聚集談心、交流溝通的好機會,我們今后在百忙之中?;丶铱纯?,為宗族興旺獻計獻策。
在這里我謹代表我們金氏已出嫁的女兒們,向修建祠堂的發起者和組織者表示衷心的感謝!興建祠堂從動議到初步建成歷時二載,其間,設計、拆遷、募資、建設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他們心智和汗水。同時,我也向建設祠堂出資出力,添磚加瓦的 所有宗親族人們表示感謝!各位宗親的熱心支持,積極出資才是建設祠堂的根本所在。
祠堂主體、配套設施和綠化工程全部完工,預計需要150多萬元。我玉浦金氏一族群策群力,各家各戶積極響應集資,無私奉獻,捐資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目前統計已達60多萬元。要完成本族的建祠大業,資金尚有很大缺口,仍需廣大宗親慷慨解囊!我們作為金氏兒女一員,責無旁貸,也決心投入其中,共同集資捐款,為祠堂建設出一份力!在此,我愿捐出人民幣×××××元,敬獻我綿薄之力。
開弓沒有回頭箭!尊敬的各位長輩、親愛的各位兄弟姑爺、各位姐妹們。今天,我族續譜建祠的大幕已經拉開,在這個舞臺上,人人是主角,個個是英雄。讓我們團結起來,以蓬勃之氣,進取之志,奉獻之心,創新之舉,務實之風,把這項追本溯源,弘揚祖德,凝聚族親,揚我族威,展我風采,激勵后人的大事做實做好。
宗親共同建設祠堂的奮斗史,也將在我們金氏家史上,寫上最輝煌的一頁,流傳百世! 最后,衷心祝愿玉浦金氏建祠大業圓滿成功!
衷心祝福玉浦金氏子孫興旺發達!
謝謝大家!
祠堂落成慶典賀詞橫條篇二
在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首先給大家拜個早年,祝你們合家歡樂、萬事如意!
今天,我們滿懷激動的心情,歡聚在一起,參加包氏祠堂的落成慶典,我謹以全家人的名譽,表示熱烈的祝賀!
在此,我也代表包氏族人向光臨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關心和支持修建祠堂的龍興鎮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深表謝意!
新建祠堂,是我族中兒女盼望已久的心愿,今天終于實現了!
祠堂是拜祭祖宗、追念先烈的地方。懷古、追思、繼承先輩遺志是我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華夏民族幾千年文明古國的深刻內涵。她對于社會的發展、國家的振興、民族的團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
古人說的“慎終追遠”,就是要我們慎重保持晚節,時時緬懷先人,以先人高潔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來教育自己和后人。歷代的偉人就是在“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精神鼓舞下,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給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為后世敬仰!
龍興地區的包氏家族,系入川祖先元恒公一支,華臺公后裔。在御臨河岸繁衍發達。勤勞樸實的包氏族人以仁為本,忠厚待人,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族人響應黨和政府的召喚,奔赴祖國各地,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學習、踏實工作。
祠堂落成慶典賀詞橫條篇三
大家好!
護嶺風光好,何門喜事多。
在這萬家飄香、年味十足的美好時刻,我們何氏族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護嶺莊何氏宗祠勝利落成,緬懷祖先業績,暢談宗族淵源,共商興族大業,作為護嶺莊的一員,我感到十分的榮興和自豪!首先,我謹代表護嶺莊全體叔侄,對前來參加何氏宗祠落成典禮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對為何氏宗祠的興建付出辛勤勞動、傾注滿腔心血的各位長輩、各位兄弟叔侄表示衷心的感謝!
眾所周知,宗祠是祭祀祖先的莊嚴場所,也是一個大家族繁榮興旺的重要標志;宗祠高舉血緣親情的旗幟,昭示著家族的精誠團結、和衷共濟、繼往開來,傳承著古圣先賢未竟的事業,激勵后輩子孫踵武前賢,光宗耀祖,其意義非常重要。祠堂不僅承載家族的歷史,還承載道德信仰體系,如忠孝節義、敬宗睦族等血緣觀念,通過年年歲歲的祭祀活動,使這些觀念深入人心,代代相傳,從而滋播嘉行懿德,獎掖子孫賢良,耕讀務本,為國效忠,為民造福。從這個角度講,宗祠不但是聯系家族親情的紐帶,也是富國安邦的重要基礎。
打開中華民族的史冊,字里行間無不閃耀著我們何氏大家族的光輝。從遠古到今天,從泱泱華夏到世界各地,何氏裔孫瓜瓞綿綿,鑄就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社會進步做出了不朽貢獻。瑞昌何氏,就是中華何氏大家庭的一個分支,而我們護嶺何氏,又是較早定居此地的一個小分支。護嶺一脈,《何氏宗譜》記載清楚。我們的落業始祖永貴公,早在明朝景泰年間由復興堂輾轉遷居至此,開始新的生活,至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了。在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上,我們的祖先用勤勞的雙手,興建家園,站穩腳跟,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問地要糧,開山取物,不斷創造生活資料,養育了我們世代子孫。從此,護嶺何氏發業揚輝,生生不息,成為贛西北何氏大家族中重要的一支。
星移斗轉,潮漲潮落。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護嶺何氏也有過起伏。特別是清朝末年,由于天災、戰爭等原因,我們的祖輩生活艱難,有十幾戶被迫背井離鄉,遷移到四川、陜西、湖北等地謀生,村中戶口驟減,人丁不旺。但是,護嶺人堅韌頑強,苦中奮起,亂世中涌現出一批仁人志士,其中不乏革命戰士。護嶺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自強不息的光榮傳統,走出了低谷。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護嶺莊風生水起,發展快速。分田到戶,土地承包,經濟騰飛,百姓樂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特別是人的素質得到大幅提高,名牌大學生,名校研究生,優秀教師,企業家等等,不勝枚舉。護嶺莊正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亂世藏黃金,盛世修祖堂。20xx年春,村中長者倡議興建祠堂,以彰村貌,得到大家一致響應,于是由村民推舉理事,多方籌措,勞心費力,協調四方。經過近兩年的修建,終于癸巳季冬(農歷臘月二十二日)竣工。這是護嶺莊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瑞昌何氏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彰顯著我們何氏子孝孫賢,興旺發達。
追本溯源,不忘祖先。我們的每一個進步,都是祖德的激勵;祖先留下的忠義仁孝等優良品德,永遠是我們的行為準則,祖先留下的自強不息、團結互助的光榮傳統,永遠是我們的傳家寶。祭祀祖先的宗祠,我們一定要嚴格保護,不斷擴大。這是我們的共同責任。作為何氏子孫,我們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永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為實現家族的大發展,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
祖堂煥異彩,何氏一家親。讓我們在人生發展的道路上,團結一心,相互激勵,相互支持,以光先祖圣德,重聚親族之力,福延后代,庇佑子孫,惠澤鄉里,再振三高,共同開創何氏家族美好的明天。
銀蛇飛舞開新路,駿馬奔騰向未來。各位宗親,值此新年來臨之際,我謹代表護嶺莊全體叔侄,向各位來賓、各位宗親拜個早年,祝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和眭,幸福安康,新年大發!
謝謝大家!
祠堂落成慶典賀詞橫條篇四
大家上午好!
今天日吉時良,陽光和煦。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謹代表花屋全體同胞,對貴村祠堂落成慶典表示熱烈的祝賀!對貴村金氏宗親的熱情接待致以衷心感謝!
我金氏源起,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時期三黃五帝中的金天氏少昊,自此世代相傳,源遠流長。自古名人輩出,族史輝煌;先祖美德,萬古流芳。人文蔚起,世代書香;五湖四海,創業圖強;祖妣賢淑,兒孫成行;枝繁葉茂,蘭桂騰芳;事業發展,前程輝煌。
恰逢太平盛世,貴村搜峰巒之大木,集能工與巧匠,施生花之妙筆,遂成宏偉之祠堂;金壁生輝,裔孫榮昌;男添百福,女納千祥。如周邦鞏固,為景智增光。實乃可喜可賀可歌之盛事!
全體同胞們:衷心祝福我們金氏宗親千秋綿衍,萬代熾昌!恭祝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事業有成,萬事如意,身體健康,合家幸福!
謝謝!
祠堂落成慶典賀詞橫條篇五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宗親,大家好!
初冬之際,天朗氣清,金果飄香,潭城灣內胡姓家族擇良辰吉日在這里隆重舉行“祠堂”落成典禮暨請祖祭祖儀式,在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謹代表全村胡姓宗族,向前來參加祠堂落成慶典的各級領導、胡姓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特別感謝很多在外闖蕩的胡姓宗親,能在百忙之中專程趕回來參加這一盛會,更感謝各位對宗祠建設的大力支持。同時,還要向那些因路途遙遠或公務繁忙無法趕到的族人真誠地說一聲:家鄉隨時歡迎你們的到來! 俗語說: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追本溯源,乃為人之本分。遠祖:華林胡氏潘公(南北朝)、令嚴公(唐朝末年)后裔用和公(北宋初年)之長子叔平公(公元1007.2.11——1074.12.15.)北宋慶歷年間由樂安杏村遷居潭城灣內,后來又返回樂安杏村。600多年以后,近祖:叔平公的后裔忠明公(1613.12.4——1657.8.20)在明朝萬歷年間來到潭城灣內,發現潭城灣內居中心位置,四周地勢平坦,宜耕宜種,是一個藏龍臥虎的風水寶地。于是帶領家人開發新基,刀耕火種,艱苦創業,建立家園,繁衍子孫,安居樂業。忠明公享年45歲,仙逝后安葬在本里窯場坪里。開基距今有380多年歷史。清朝嘉慶五年(1820xx年)由奉法、奉祥、奉榮、奉彩等族人提議修建胡氏祠堂,建成后內設有敦睦堂和安定書院,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期間(1970年左右),祠堂被拆除。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致富不忘祖宗,20xx年春節期間胡氏族人開始議論重建祠堂,20xx年春節期間全族人開會,決定:在原舊地址上擴大規模重建胡氏祠堂,并成立了以小雄、何根、小平、吉生、承榮五人理事會,負責籌建祠堂。重修祖祠異常艱難. 困難與機遇共存,榮耀與責任并重!
在祠堂的建設過程中,理事者不負眾望,聯絡宗親,制定方案,籌措資金,督促建造,勞心勞力;理財者凡事具細,精心打點,錢盡其用。智者盡其心,勞者盡其力,一磚一瓦都凝聚著胡姓宗親對先祖圣德的深情。
古語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慎重保持晚節,時時緬懷先人,民風自會淳樸敦厚。
祠堂就是我們拜祭祖宗、追念先人的地方。這里可以安放我們先人的英靈,可以寄托我們對先人的哀思,同時也是聯系我們宗族血緣的紐帶,對我們民風的教化,宗族的團結有著積極的意義?;I建祠堂,是我們村胡姓宗族盼望已久的心愿,今天終于實現了!胡氏宗祠建設總耗資70多萬元,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從奠基到竣工歷時不到一年,應該說工程建設非常順利。能建成這樣外觀典雅,結構精巧,規模宏大,布局合理,施工精良,質量一流的家祠,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參與建設者高興和自豪的事,更是值得我們整個胡氏家族驕傲的事。
今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叨陪其間,感慨萬分!血脈故土,精神家園,讓人魂牽夢縈!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此時此際,在這里我謹代表我們胡氏家族向已經出嫁的女兒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你們出錢出力、出謀劃策,支持娘家事業作出貢獻。向修建祠堂的發起者和組織者表示衷心的感謝!興建祠堂從動議到建成歷時一載,其間,設計、拆遷、募資、建設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他們心智和汗水。同時,我也向建設祠堂出錢出力,添磚加瓦的所有宗親族人們表示感謝!各位宗親的熱心支持,積極出錢才是建設祠堂的根本所在。為了我們先人的英靈,為了我們的宗親的繁榮,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幾萬、幾千不嫌多,幾百、幾十不嫌少,各隨心愿,各盡其能。這本就是我們自家的事情。
第一,要把宗祠建成尊祖敬宗、慎終追遠的莊嚴場所。 祭拜先祖,是宗祠的基本用途;慎終追遠,是指慎重地辦理喪事,虔誠地祭祀祖先。
第二,要把宗祠建成孝親敬親、和睦鄉鄰的和諧場所。 就是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進而發展到宗族和睦,貧富相助、患難相幫、仇怨相忘、孝慈相仿,加強宗族凝聚力團結力。
第三,要把宗祠建成教化子弟、培育子孫美德的文化場所。
要體現出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宗族特色,充分發揮精神激勵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熏陶功能。要設立陳列館,增強藝術性,還可以辦書院,讀祖訓,采取這些辦法,來感化族人、教育族人、引導族人,使我們全族奮發向上,自強不息!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父老鄉親,建設富裕、和諧新潭城灣內,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任重道遠。愿我們各族宗親人丁興旺,英才輩出,念祖念宗念先賢,同脈同心同發奮,承先啟后,繼往開來,上告慰先祖,下垂范子孫!最后,祖堂竣工剪彩,太祖坐鎮一方,法力無邊,顯應萬靈,佑我子孫,繁榮昌盛,富貴綿長。
謝謝大家!
祠堂落成慶典賀詞橫條篇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宗親,大家好!
初冬之際,天朗氣清,金果飄香,潭城灣內胡姓家族擇良辰吉日在這里隆重舉行“祠堂”落成典禮暨請祖祭祖儀式,在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謹代表全村胡姓宗族,向前來參加祠堂落成慶典的各級領導、胡姓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特別感謝很多在外闖蕩的胡姓宗親,能在百忙之中專程趕回來參加這一盛會,更感謝各位對宗祠建設的大力支持。同時,還要向那些因路途遙遠或公務繁忙無法趕到的族人真誠地說一聲:家鄉隨時歡迎你們的到來! 俗語說: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追本溯源,乃為人之本分。遠祖:華林胡氏潘公(南北朝)、令嚴公(唐朝末年)后裔用和公(北宋初年)之長子叔平公(公元1007.2.11——1074.12.15.)北宋慶歷年間由樂安杏村遷居潭城灣內,后來又返回樂安杏村。600多年以后,近祖:叔平公的后裔忠明公(1613.12.4——1657.8.20)在明朝萬歷年間來到潭城灣內,發現潭城灣內居中心位置,四周地勢平坦,宜耕宜種,是一個藏龍臥虎的風水寶地。
于是帶領家人開發新基,刀耕火種,艱苦創業,建立家園,繁衍子孫,安居樂業。忠明公享年45歲,仙逝后安葬在本里窯場坪里。開基距今有380多年歷史。清朝嘉慶五年(1820xx年)由奉法、奉祥、奉榮、奉彩等族人提議修建胡氏祠堂,建成后內設有敦睦堂和安定書院,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期間(1970年左右),祠堂被拆除。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致富不忘祖宗,xx年春節期間胡氏族人開始議論重建祠堂,xx年春節期間全族人開會,決定:在原舊地址上擴大規模重建胡氏祠堂,并成立了以小雄、何根、小平、吉生、承榮五人理事會,負責籌建祠堂。重修祖祠異常艱難. 困難與機遇共存,榮耀與責任并重!
在祠堂的建設過程中,理事者不負眾望,聯絡宗親,制定方案,籌措資金,督促建造,勞心勞力;理財者凡事具細,精心打點,錢盡其用。智者盡其心,勞者盡其力,一磚一瓦都凝聚著胡姓宗親對先祖圣德的深情。
古語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慎重保持晚節,時時緬懷先人,民風自會淳樸敦厚。
祠堂就是我們拜祭祖宗、追念先人的地方。這里可以安放我們先人的英靈,可以寄托我們對先人的哀思,同時也是聯系我們宗族血緣的紐帶,對我們民風的教化,宗族的團結有著積極的意義?;I建祠堂,是我們村胡姓宗族盼望已久的心愿,今天終于實現了!胡氏宗祠建設總耗資70多萬元,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從奠基到竣工歷時不到一年,應該說工程建設非常順利。能建成這樣外觀典雅,結構精巧,規模宏大,布局合理,施工精良,質量一流的家祠,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參與建設者高興和自豪的事,更是值得我們整個胡氏家族驕傲的事。
今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叨陪其間,感慨萬分!血脈故土,精神家園,讓人魂牽夢縈!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此時此際,在這里我謹代表我們胡氏家族向已經出嫁的女兒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你們出錢出力、出謀劃策,支持娘家事業作出貢獻。向修建祠堂的發起者和組織者表示衷心的感謝!興建祠堂從動議到建成歷時一載,其間,設計、拆遷、募資、建設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他們心智和汗水。同時,我也向建設祠堂出錢出力,添磚加瓦的所有宗親族人們表示感謝!各位宗親的熱心支持,積極出錢才是建設祠堂的根本所在。為了我們先人的英靈,為了我們的宗親的繁榮,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幾萬、幾千不嫌多,幾百、幾十不嫌少,各隨心愿,各盡其能。這本就是我們自家的事情。
第一,要把宗祠建成尊祖敬宗、慎終追遠的莊嚴場所。 祭拜先祖,是宗祠的基本用途;慎終追遠,是指慎重地辦理喪事,虔誠地祭祀祖先。
第二,要把宗祠建成孝親敬親、和睦鄉鄰的和諧場所。 就是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進而發展到宗族和睦,貧富相助、患難相幫、仇怨相忘、孝慈相仿,加強宗族凝聚力團結力。
第三,要把宗祠建成教化子弟、培育子孫美德的文化場所。
要體現出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宗族特色,充分發揮精神激勵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熏陶功能。要設立陳列館,增強藝術性,還可以辦書院,讀祖訓,采取這些辦法,來感化族人、教育族人、引導族人,使我們全族奮發向上,自強不息!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父老鄉親,建設富裕、和諧新潭城灣內,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任重道遠。愿我們各族宗親人丁興旺,英才輩出,念祖念宗念先賢,同脈同心同發奮,承先啟后,繼往開來,上告慰先祖,下垂范子孫!最后,祖堂竣工剪彩,太祖坐鎮一方,法力無邊,顯應萬靈,佑我子孫,繁榮昌盛,富貴綿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