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參加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心得體會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有感八百字篇一
清明祭祀,就是他的一部分。
清明,我們都不陌生,我們經常隨大人在每年的清明節“上墳”“燒紙”等一些活動。人們總是在清明前后祭奠已故的親人,以表對其的尊重與思念。
不過,我們要祭奠的對象不僅僅是自己的親人,還有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的創造者,那些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華民族的興盛作出重大貢獻的先輩升值因此而獻上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全校學生去西路軍瓜州縣最后一站遺址紅軍紀念塔舉行了清明掃墓活動。站在紀念塔前,聽著徐校長講的七十年前紅軍在這里戰斗的事跡。我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仿佛我就是七十五年前的紅軍隊伍里的一名戰士,正在為著保衛祖國疆土保衛祖國人民而浴血奮戰在疆場上……
再回到現今的生活當中,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少戰士用生命的代價換回來的。所以今天你也可以投稿,我們再次來到紅軍紀念塔前,向革命先烈獻上我們的思念與敬重,獻上我們最真摯的贊歌。
祭祀先烈,讓我們再翻歷史;祭祀先烈,讓我們不忘國恥;祭祀先烈,讓我們邊恥辱為前進的動力;祭祀先烈,讓我們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祭祀先烈,讓我們更加珍惜美好今天。
祭祀清明,重要的不是它的過程,而是它的意義。它寄托了我們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對故人的思念之義。它猶如一只船只將我們的思念與敬重帶向遠方……
?
參加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心得體會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有感八百字篇二
清明節期間,共勝小學圍繞“清明時節、文明祭祀、爭做文明小學生”這一主題,主要開展了以下教育活動。
加大宣傳,營造氛圍。清明節前夕,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和手段,宣傳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革命傳統教育。
3月25日,組織了規范的“升國旗”儀式,對學生進行了有關教育。
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全校13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登陸中國文明網,在搭建的“網上祭英烈”互動平臺上紛紛發表了祭奠感言、敬獻鮮花、點燃紅燭,表達了對先烈、先人、先賢、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3月26日,召開了一次《清明時節文明祭祀》的主題班會。此次班會由“美麗春天、清明來歷和意義、文明祭祀、緬懷先人珍重現在”四個環節組成,班主任一方面圍繞清明的來歷、習俗、文化等內容,加深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文明祭祀教育和安全教育,號召同學們要積極行動起來,自覺擔當起文明祭祀的倡導者、踐行者、宣傳者和監督者,積極影響和帶動廣大村民移風易俗,強化文明祭祀的觀念,共同營造一個平安、文明的清明節。使學生認識到“祭掃公墓、敬獻鮮花、植樹寄哀思”等祭奠方式才是環保、健康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自清明節被確定為國家法定假日后,很多學生也要同家長一道去祭奠先人,為倡導文明祭掃理念,學校倡議學生帶動家長用敬獻鮮花、植樹等方式取代傳統“燒紙”等祭掃活動。在孩子的帶動下,許多家長能夠做到文明祭掃。近日開展“我向家長宣傳護林防火小知識”活動,以提高學生及家長在清明節期間的防火意識。
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清明傳統活動”
讓學生到郊外踏青,踏進自然,融入社會,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放放風箏,放飛一份祝福,放飛一份希望。此項活動,受到全體學生的歡迎,大家充分利用假期踏青、賞花、放風箏、參觀,切實增強了社會實踐能力。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全體學生的心靈又一次受到了啟迪,激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他們暗下決心踏著革命先烈的足跡,努力學習,奮勇拼搏,在革命先烈愛國精神的感召下健康成長。
參加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心得體會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有感八百字篇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古語很生動的描寫了行人在清明時節的情感。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里,大家都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回家探望親人,共同去掃墓、祭拜祖先,在遠方的人則去當地的烈士陵園紀念烈士。
經過一番顛簸,終于到了我日思夜想的珠海烈士陵園。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碩大的石碑,上面生動地雕刻了革命戰士們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畫面。這畫面又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年那段殘酷的戰爭歲月。無數革命前輩,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也有許多戰士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懷著沉痛的心情向前走,來祭掃的人還真不少。我和父母一起進行了祭掃儀式。從朗讀到宣誓,每一句真摯的話語都代表了我們對烈士的無限崇敬和懷念。接著我們跟隨人群來回參觀,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有些烈士連姓名都沒有留下,真讓人感動。我的耳畔傳來陣陣低沉的音樂,每個人的腳步都很輕,生怕吵醒了已經“熟睡”的烈士們。我還為幾位烈士獻上了自己做的小白花,這小白花雖然小,也不是很精致,但卻表達了我對烈士濃濃的想念和深深的敬佩。
我還特別仔細看了他們生平的事跡與簡介,我發現:在烈士陵園里的不一定都是像董存瑞那樣的革命烈士,也有一些是人們不熟悉,也不知道的人,雖然他們可能只是一位普通士兵,但是他們也為祖國貢獻了力量,也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盡了一份責任。
在即將走出大門的時候我還在心底對烈士們說了一句話:感謝你們,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沒有新中國。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爸爸走過來問我:“今天去參觀,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用一句話表達出來?”這可把我給難住了,“告訴你吧!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爸爸說。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對革命烈士的描寫嗎?這不是對革命烈士的詮釋嗎?
今天的參觀讓我感慨萬千。讓我們共同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珍惜今天的生活,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向上,長大為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讓祖國更加繁榮、更加昌盛!
參加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心得體會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有感八百字篇四
又是一個四月,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先烈紀念碑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站在烈士碑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個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了青春和熱血。
此次活動讓我們紀念了先烈們,弘揚了五四精神,繼承和發揚了革命傳統,立志干好本職工作。作為新時代的有志青年我們不應該滿足于現狀,要有危機感,要有把工作做到最好的信念,不斷地學習、進取,充實自己的生活。正如我們的熊文斌書記所說的,我們必須要先成人再成才,如果有德有才,那我們是人才;如果無德有才,那我們是一個危險品;如果我們有德無才,那我們是庸才,如果是無德無才,那我們可能是個炸藥包。聽了熊文斌書記的講話,我們應該都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更好的開展后面的生活工作。從我自身的角度思考,我認為要從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要勤奮學習。學習是人生永恒的主題,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孜孜不倦的學習,不斷進取。要不斷的拓展知識面,博學兼收,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領導和同志們學習,向先進經驗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綜合素質。
二是要愛崗敬業。從大的方面講,就是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社會主義事業。具體到日常工作中來說,就是要忠于職守。做到“在崗一日,敬業一天”,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擔其責。要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甘當一顆永不生繡的螺絲釘,擰在哪里就在哪里發光。
三是要開拓創新。要著眼實際,放眼未來,要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面對日新月異的挑戰,必須敢于以開闊的視野、寬廣的眼界、開放的胸懷,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開辟新途徑、探索新方法、總結新經驗,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
在現在的日子我會不斷地向這些方面努力,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牢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把五四精神付諸于實踐,解放我們的思想,大膽創新、開拓前進、不負前人之期望,不辱使命。
此次活動再次強調了革命先烈的精神,正是因為有了您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您們的崇高,有了您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
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要堅持學以致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的大學校里,掌握真才實學,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為實現中國夢,建安夢,添磚加瓦。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