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快樂的端午節幼兒園教案篇一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艾蒿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
快樂的端午節幼兒園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與幼兒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與幼兒一起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一起欣賞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因此確定這一天為端午節。
(2)交流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帶香囊或五彩線。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二、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1.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
師: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組織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了解端午節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
快樂的端午節幼兒園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視頻。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我所知道的端午節
1.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馬上要過什么節日了么?
2.我們就要過端午節咯!你們知道端午節是什么節日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看一看——學習端午節的由來
播放視頻
1.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呀?(農歷五月初五)
2.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為了紀念投江的屈原)
3.大家會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呢?(把粽子丟到江里)
4.除了粽子,還有什么紀念屈原的方法呢?(賽龍舟)
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可以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他。
三、學一學——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1.其實端午節出來吃粽子和賽龍舟,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教師逐張出示照片。
快樂的端午節幼兒園教案篇四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幼兒對端午節民族文化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
3、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粽子的制作方法,嘗試手工制作粽子。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端午節》
2、兒歌《快樂的端午節》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節相關習俗文化圖片
5、粽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廚師教學課件,進入芝麻開門環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跟讀兒歌《快樂的端午節》,感知端午節的習俗。
(2)你們剛才聽了兒歌,兒歌中描述了什么內容?
(3)這是什么節日?圖中的人們都在做什么?
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幼兒觀看圖片,人們正在賽龍舟,這是端午節的習俗。
2、教師繼續出示課件,進入社會大觀察環節,幼兒觀察圖片,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1)你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2)你們家里是怎樣過的端午節呢?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家里會吃粽子,誘人賽龍舟,還會插菖蒲、掛艾蒿。
3、教師講述故事,調動幼兒的情感。
(1)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屈原的故事,激發幼兒的情感。
(2)請幼兒聽完故事后說說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對故事中的屈原說點什么呢?
4、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認識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驟方法。
(1)教師播放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幼兒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師分發好吃的點心:粽子。
(3)幼兒品嘗粽子,在吃粽子的環節中感受節日的氣氛。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將手工制作材料:卡紙、紙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區,引導幼兒在美工區動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師在本次端午節主題活動結束后,還可以舉行一次端午節班級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當天一起來包粽子。
快樂的端午節幼兒園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視頻。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我所知道的端午節
1.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馬上要過什么節日了么?
2.我們就要過端午節咯!你們知道端午節是什么節日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看一看——學習端午節的由來
播放視頻
1.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呀?(農歷五月初五)
2.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為了紀念投江的屈原)
3.大家會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呢?(把粽子丟到江里)
4.除了粽子,還有什么紀念屈原的方法呢?(賽龍舟)
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可以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他。
三、學一學——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1.其實端午節出來吃粽子和賽龍舟,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教師逐張出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