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阿拉伯文化的影響 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篇一
想起阿拉伯,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電視里面的那些阿拉伯人,他們身著肥大的袍子,頭頂顯眼的頭巾,頭巾下面是高聳突出的鼻梁,還有那頭戴黑面紗,身穿黑大袍的阿拉伯婦女在一群白色大袍中間顯得尤為突出,但是又感覺她們被刻意地埋藏于眾人之中。
對于他們的服飾,我看著感覺挺奇怪的,衣服十分簡單,沒有什么很繁瑣的設計,像是直接用布在自己身上圍一圈而成。后來在一次閱讀的時候才無意知道——原來他們的大袍在炎熱的沙漠里倒是一件非常實用的衣裳。大袍比其他式樣的服裝更具抗熱護身的優點,無論白色或其他顏色的大袍,在吸收外來熱量的同時,里面形成一個通風管,空氣自下而上流通,帶走了熱量,就猶如煙囪一樣,使人體感到涼爽。奇特的衣服,這是阿拉伯給我的感性的印象之一。
我與阿拉伯的交集,大概是從小學開始的。《一千零一夜》——這部伴隨了我多少個夜晚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在《一千零一夜》里面總有一些新鮮神奇的東西,會飛的毯子,無所不能的神燈和魔戒指,還有可以一夜飛來的華麗宮殿??都很吸引年幼的我。在《阿拉丁神燈》中善良聰明的阿拉伯少年——阿拉丁,在《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中勇敢的阿里巴巴和機智的馬爾基娜??這些人物形象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那句“芝麻開門”的咒語更是經典,這些也成為了我童年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上中學之后,開始學地理,當老師講到中東地區的時候,我又一次見到了阿拉伯,這個有些神秘的地方。這里的地處沙漠,但石油資源豐富,水比油貴。大部分人都有信仰伊斯蘭教,相信真主。
宗教這個東西對于我而言不可謂陌生,但伊斯蘭教確實感覺離自己很遙遠,對于穆斯林們的生活也很好奇。
伊斯蘭教的規矩很多,禁忌很多,還要定期做禮拜,按時齋戒,感覺這給生活帶來了一些負累和羈絆。我沒有一顆信仰宗教的心,但如果從樂觀的角度來看,他們那繁多的教條,禮儀,雖然會使生活繁瑣一些,沒有那么多的自由,但是借助宗教的力量可以很好的約束人們的行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與孔老夫子兩千多年前提出的“克己復禮”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對于真正的教徒而言這些真的可以培養一個人虔誠的心,純凈人的思想。我想這大概也是宗教之所以能領導一個國家的原因之一了吧!就像齋戒,長期忍饑挨餓固然會有傷身體,但是短時間內地克制自己的欲望,提高了自律精神。饑餓之后也會更明白食物的可貴。人們對饑餓的體會也更能激起內心中對貧饑者的憐憫,而且在齋月中伊斯蘭教也是提倡慈善捐助的。宗教所做到的這些又何嘗不是一種德育?不是一種對人的善化?
再次接觸阿拉伯就到了現在,其實我對阿拉伯文化,對伊斯蘭教的了解也不多,理解也很幼稚,很片面,但是依然保持著好奇,相信通過為數不多的幾次學習一定能更好地了解阿拉伯這個民族,這種文化。
阿拉伯文化的影響 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篇二
源于沙漠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當他們隨著伊斯蘭教圣戰的勝利而征服了肥沃的中東新月地區、波斯與埃及之后,阿拉伯人不僅是占有了一些地理上的區域,而且是占有了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的發源地。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阿拉伯文化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與伊斯蘭思想和伊斯蘭教體系是緊密相連的。阿拉伯伊斯蘭不僅限于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實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體。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博大精深,既堅守純潔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時又充滿包容,體現出開放的胸懷。當代的極端伊斯蘭教派絕不代表阿拉伯伊斯蘭文明。阿拉伯文化特別是在世界中古時期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輝煌偉大的成就,就連西方歷史學家都對阿拉伯文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特點
多民族性
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的集合體,除阿拉伯人外,還有波斯人、埃及人、印度人、塔吉克人、突厥人、西班牙人、敘利亞人,等等。各族通過互相接觸、相互影響,逐漸融合滲透,在長期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中共同創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說,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勞動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學習創新結合埃及、敘利亞、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發達較早的地區。阿拉伯人在征服這些地區后,不僅接受了當地民族文化的影響,而且又吸收希臘、印度文化的許多優秀成果,創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靈魂
沒有7世紀伊斯蘭教的誕生,就沒有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就不會有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因此就沒有阿拉伯文化的問世。伊斯蘭教不僅是阿拉伯統一的旗幟,同時也是中古時期阿拉伯社會文化進步的旗幟。
三.歷史評價
恩格斯指出:“在羅曼語諸民族那里,一種從阿拉伯那里吸取過來并從新發現的希臘那里得到營養的明快思想,愈來愈根深蒂固,為十八世紀的唯物主義作了準備。“
黑格爾指出:“阿拉伯人之獲知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這件事具有這樣的歷史意義:最初乃是通過這條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亞里士多德。對亞里士多德作品的譯注和亞里士多德的章句的匯編,對西方各國,成了哲學的源泉。”
英國學者羅伯特·布雷福特說:“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阿拉伯人,現代的歐洲文明就根本不會出現;如果沒有他們,歐洲就不會扮演那么一種超越所有先前進步階段的角色,“如果不是受阿拉伯文明的影響,在十五世紀,真正的文藝復興就不可能發生。"
英國學者蒙哥馬利·瓦特說:“因為西方抵制伊斯蘭教,輕視它的影響,夸大他們所依賴的希臘和羅馬的傳統,因此今天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糾正這種錯誤認識和承認我們對于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虧欠。”
美國已故前總統尼克松在《抓住時機》中說:“當歐洲還處于中世紀的蒙昧狀態的時候,伊斯蘭文明正經歷著它的黃金時代……幾乎所有領域里的關鍵性進展都是穆斯林在這個時期里取得的…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能眼光看得還遠,是因為他們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們的肩膀上”。“講阿拉伯語的各國人民,是第三種一神教的創造者,是另外兩種一神教的受益者,是與西方分享希臘一羅馬文化傳統的人民,是在整個中世紀時期高舉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對歐洲文藝復興做出慷慨貢獻的人們”。
阿拉伯文化相關內容
阿拉伯文化的影響 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篇三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形成于阿拉伯帝國時期。它的產生首先得益于歷代哈里發對文化的重視和提倡。為了保證國家的繁榮和鞏固,他們十分重視對先進文化的攝取,提出“人最美的裝飾品是知識”的格言。一方面,他們組織力量大力翻譯研究古代希臘、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勵穆斯林遠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訪求學問。阿巴斯王朝時期,他們在巴格達建立了一所規模宏大的翻譯和研究機構,稱作“智慧之宮”。這些努力造就了中古阿拉伯人長于學習,提倡教育和學術的精神,帶來了文化的繁榮發展。另外,阿拉伯帝國版圖內的許多地區都是古代文明的先進地區,使阿拉伯人得以廣泛繼承不同民族的豐富文化成果。因此,阿拉伯文化是在長期發展中,帝國境內的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逐漸融合而成的,也是阿拉伯人和境內眾多民族共同創造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阿拉伯語為主要語言工具,以伊斯蘭教為指導思想,所以又有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之稱。其次,是它的多民族性和綜合創新精神。
阿拉伯文化的特點: 1)多民族性:
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的集合體,除阿拉伯人外,還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敘利亞人,等等。各族通過互相接觸、相互影響,逐漸融合滲透,在長期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中共同創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說,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勞動和集體智慧的結晶。2)注意把學習和創新結合起來:
埃及、敘利亞、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發達較早的地區。阿拉伯人在征服這些地區后,不僅接受了當地民族文化的影響,而且又吸收希臘、印度文化的許多優秀成果,創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3)伊斯蘭教是阿拉伯文化的靈魂:
沒有7世紀伊斯蘭教的誕生,就沒有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就不會有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因此就沒有阿拉伯文化的問世。伊斯蘭教不僅是阿拉伯統一的旗幟,同時也是中古時期阿拉伯社會文化進步的旗幟。
阿拉伯文化與伊斯蘭思想和伊斯蘭教體系是緊密相連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不僅限于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實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體。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博大精深,既堅守純潔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時又充滿包容,體現出開放的胸懷。當代的極端伊斯蘭教派絕不代表阿拉伯伊斯蘭文明。
伊斯蘭文化的產生得益于伊斯蘭教的產生,可以這樣說:沒有伊斯蘭教,就要沒有阿拉伯民族的崛起,就沒有伊斯蘭文化的產生。
伊斯蘭文化淵源:
伊斯蘭文化的源流、學科結構和特點。它來自三個淵源:
1)阿拉伯人固有的文化:如阿拉伯語及文字,詩歌,諺語,故事傳說,星象,音樂等。
2)吸收外來文化:如希臘的哲學,各門自然科學,羅馬的政治,法律,波斯的歷史,文學藝術,印度的數學,天文學,醫學及宗教哲學,中國的四大發明。
3)伊斯蘭教文化:如《古蘭經》,圣訓等。這些多樣性的文化相互滲透和融合,兼收并蓄,促進了伊斯蘭文化的形成。它在長期的生產和社會生活實踐中,經過研究、創新和發展,創造了具有伊斯蘭特點的新文化,形成了知識形態的多學科體系,構成了伊斯蘭文化的整體構架。
伊斯蘭現代文明的政治理念:
為了保證人民的政治行動質量和生活質量,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知識:人民必須接受普及教育,是非分明,每個人都有生存的責任感。伊斯蘭教育信士們說:〃敬畏真主就是有知識的開始。〃
2)穩定:事物的平衡發展就是達到穩定的基本因素,任何事不能超越特定的環境和條件。偏重任何一方就是走極端,破壞穩定,例如宗教
3)財富:財富代表物質的利益,鼓勵人們創造財富,改善生活水平。4)康樂:健康才能快樂。有病尋求治療,社會有保健體制;遏制不良習慣和傷害健康的毒品,如煙酒毒與色情。
伊斯蘭文化內容:
伊斯蘭文化內容豐富,涉及科學,宗教,政治,文學,哲學等各個方面。伊斯蘭文化包括:
1)哲學(自然哲學,宗教哲學,邏輯學,倫理學)。2)自然科學(數學,天文學,醫學,化學,物理學)。3)人文科學(歷史學,地理學,語言學,文學,藝術)。
4)宗教科學(古蘭經學,經注學,圣訓學,凱拉姆學,教法學,誦經學)。
伊斯蘭文化的特點:
伊斯蘭文化之所以聞名于世是因為她的包容性和強大的同化能力,當然這些都是以伊斯蘭文化的先進性為前提。伊斯蘭文化的特點是: 1)包容性:
它對各種文化兼收并蓄,經過加工改造賦予伊斯蘭特色。伊斯蘭教義不同程度地滲透在各個學科領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既互相吸收、互相影響,又各自獨立發展。2)繼承性:
它吸收和繼承了古代東、西方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把東方科學注重經驗描述和古希臘文化注重邏輯推理的不同傳統有機結合,成為中世紀古典科學的集大成者。3)開創性:
它將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在繼承的基礎上,根據生產發展所提供的新事實,觀察實驗所取得的新資料,經過創造性的理論綜合,確立了新的學科概念、定理、理論,完善和創立了新的學科。4)實踐性:
它注重實地考察和觀察,搜集掌握第一手資料,經反復實驗和綜合研究,得出假說和結論,并將自然各學科的研究成果廣泛運用于社會實踐,促進了生產的發展。飲食文化:
阿拉伯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飲食風俗可謂五花八門,但各國也存在許 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主食為大餅和手抓飯肉食以燒烤的雞肉,牛羊肉為主,喜愛甜食;穆斯林禁止吃豬肉,自死肉,浮水魚,無鱗魚,不吃外形丑惡和不潔之物(這也是不吃豬肉的原因之一),如甲魚,螃蟹等,禁食一切動物的血,禁飲酒;喝湯或飲料是不能發出聲響,食物一進入口不得復出,忌諱用左手觸摸餐具和食品(因為用左手吃飯或喝東西被認為那些東西不會被真主所接受)等。還有很多人好奇穆斯林為什么不吃豬肉?這里的主要原因是,(1)貌丑、怪異,性貪婪、愚笨。世界各民族語言在形容人貌丑、懶散、愚笨等方面都用“豬”字形容。就連我們周圍的有些人,在說某個人太笨的時候,也都開玩笑似的說“某某人太'豬'了。”(2)喜污穢。其生活區域骯臟不堪,食用的飼料也是污穢的,難與食草類動物相比。(3)性惡無常。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豬一旦餓極連所聲豬崽也照食不誤。一般動物,即便小鳥也會與飼養它的人建立某種感情,義犬救主等動物助人的故事廣為人知,但豬卻有時連飼養它的人的嬰孩也有拱死吃掉的現象,其性較之虎狼有過之而不及。(4)混亂交配。幼豬一旦到發情期,有的會同生養他的母(公)豬交配,繁衍后代無上下、尊幼之分,在一般動物中也鮮有此事。還有,豬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頭,穆斯林們是講究回心轉意的,而豬的這一特性和穆斯林們的這一生活習慣背道而馳,這也是穆斯林們不吃豬肉的一個原因。
阿拉伯飯菜的特點是甜,香,油膩。阿拉伯人多用鹽,胡椒,咖喱粉,檸檬汁或西紅柿醬作調料,口感偏重;做菜的方法比較粗線條,不是烤,就是炸或煮,要不索性就涼拌。
掀開阿拉伯服飾文化的神秘面紗:
阿拉伯傳統服飾主要有以下幾部分組成: 1)面紗(面罩,頭巾和蓋頭):
由古至今,面紗一直是伊斯蘭服飾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女性服飾。關于女性為什么戴面紗,戴頭巾是人們一直好奇的問題之一。在阿拉伯文化里臉部,頭部是評定人美善的關鍵部分之一,如果暴露可能很容易激起本能的情欲,進而可能會影響女性的安全和貞潔。這個風俗其實是重視女性的表現之一。2)大袍:
大袍分為男式和女式兩種。黑大袍是阿拉伯婦女的傳統服裝,做工簡單,式樣和花色因地而異。長袍是一塊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除了傳統的黑色之外,阿拉伯婦女的長袍顏色現在也越來越多。男式阿拉伯大袍多為白色,衣袖寬大,袍長至腳,做工簡單,無尊卑等級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裝,也是達官貴人的禮服,衣料質地隨季節和主人經濟條件而定,有棉布、紗類、毛料、尼絨等。
阿拉伯大袍歷經千載而不衰,說明它對生活在炎熱少雨的阿拉伯人有無法取代的優越性。生活實踐證明,大袍比其他式樣的服裝更具抗熱護身的優點,它不僅能把身體全部遮住,阻擋日光的直接照射,同時,還能把外面的風吹入袍內,形成空氣對流,將身體的濕氣和熱氣一掃而去,使人感到涼爽舒適。3)披風:
在阿拉伯人看來,披風是節日盛裝,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風,顯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漢氣概。披風花色繁多,質量也不相同。4)頭巾:
阿拉伯男人的頭巾也是沙漠壞境的產物,可以起到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陽防曬,冬天御寒保暖。這種頭巾是塊大方布,顏色多為白色,也有其他顏色。布料有優劣厚薄之分,可隨季節和環境而定。頭巾放于頭上,再套上一個頭箍固定。戴頭巾前先戴一頂小白帽,是許多阿拉伯男子的習慣。在非正式場合,他們更喜歡只戴小白帽而不包頭巾。5)佩物:
佩物是阿拉伯各部落長期養成的裝飾習慣,其式樣繁多,各有千秋,尤以也門和阿曼的腰刀最具特色。腰刀最初是用以防身自衛的武器,后逐漸成為服裝飾品。佩戴腰刀也是男孩子長大成人的標志。阿拉伯婦女普遍喜歡佩戴各式金銀首飾,個別女人甚至會把金銀頭飾、鼻飾、耳環、手鐲、項鏈、戒指、腳鐲和腰帶從頭戴到腳,以顯示其富貴榮華。
阿拉伯傳統服飾屬于伊斯蘭服飾范疇,因此,伊斯蘭教教義所體現的價值觀是統攝這種服飾文化各要素的最高主導思想,使其具有鮮明的宗教特征,強調服飾中倫理觀重于審美觀。在伊斯蘭服飾文化看來,凡是與伊斯蘭服飾倫理學主要原則相悖的服飾藝術,不僅不美,而且非常丑惡,必須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加以制止。伊斯蘭教對服飾的要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強調服裝必須遮蓋羞體。雖然人體作為安拉的創造物是均稱健美的,但人體有男女之別。暴露羞體很容易激起本能的情欲,從而敗壞道德,使人降格為同動物一般。
2)伊斯蘭教崇尚潔凈,反對服飾上的奢侈浪費,認為人類作為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必須在享用安拉的恩典時遵循中正之道,即不可不用,也不可濫用。3)反對男女不分,互相摹仿,認為這樣做有悖安拉造物的本來面目和天性,這種在性別上的掩飾作假會使人性受到歪曲,從而走向墮落。
伊斯蘭服飾觀念旨在從人們的穿戴上導人之善。既反對袒露羞體,挑逗情欲的服飾,也反對奢侈豪華、鋪張浪費的服飾;既反對男扮女裝,也反對女扮男裝;既反對畫眉粉飾,也反對續發造假,并且,在服飾美上遵循中正之美的原則。而中正之美和人性之美、和諧之美互動互融,相應生輝,構成伊斯蘭美學的三大核心內容。
是什么因素形成這樣的伊斯蘭服飾文化? 1)伊斯蘭服飾文化與《古蘭經》 :
伊斯蘭服飾文化是以伊斯蘭教義這一最根本的價值觀作為統攝服飾的文化,歷史、時代、心理、審美各要素的最高主導思想。因此,這種服飾文化具有鮮明的宗教特征。
“對伊斯蘭教來說,《古蘭經》是最主要也是首要的最高經典,是最根本最有權威的立法依據。是傳播伊斯蘭教過程中的方針,是必須遵循的規范與準則。” 《古蘭經》中對于伊斯蘭男子著裝的要求是,服裝打扮盡量體現男人的氣質,氣概和風度。要求遮掩的范圍是在是肚臍至膝蓋間。
女子則禁止穿著稀薄、透明的衣服,以免暴露肉體,更不允許穿三點式或其它泳裝。穆斯林學者們解釋伊斯蘭教服飾的標準應當是能遮住婦女的全身,而不是顯露或透視出身體的輪廓,只有臉和手是允許自然露出的。因此最恰當的服裝是寬大的袍子,并且不準系腰帶。婦女的一切裝飾應當只為她的丈夫,同時禁止婦女著男裝。
2)地理環境的影響:
伊斯蘭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島,而阿拉伯地區位于亞洲西部,多沙漠、戈壁,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發展起來的伊斯蘭教服裝,自然具備與本土氣候相融合的服裝服飾特征。3)生活習慣的影響:
伊斯蘭教崇尚潔凈。為了保持身體潔凈,伊斯蘭教主張男纏頭、女戴蓋頭。這樣,在客觀上起到了遮擋風沙、塵土的保潔作用與保護皮膚的作用。4)國家法規的體現:
伊斯蘭社會婦女戴蓋頭的習俗是信仰伊斯蘭教的表現之一。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古蘭經》為其立法依據,不戴面紗或蓋頭既是藐視伊斯蘭國家的行為,也是不尊重伊斯蘭教信仰的行為。
在伊朗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法律規定婦女在公共場合除臉和手外,身體的其余部分都不準裸露在外(有些地方連臉都不準外露)。伊斯蘭服飾造型的主要特點是簡潔寬大的外形,力求將全身包裹住。這與現代服飾所提倡的簡潔相符。
阿拉伯文化對于世界文明的作用體現在: 1)保存并傳播了西方古典文化: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中,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一部分通過拜占庭流傳到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學者們認真研究它們,還把許多古代作品譯成阿拉伯文。西歐人后來是通過阿拉伯文譯本才又重新認識希臘、羅馬文化成就的。
2)阿拉伯人足跡遍亞,歐,非三大洲,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國文化成就介紹到西方,比如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的發明帶給了歐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知識和伊斯蘭教傳播到中國等東方國家。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還在鉆研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在數學,天文學,醫學,物理學,化學,建筑學,文學,地理學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阿拉伯文化特別是在世界中古時期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輝煌偉大的成就,就連西方歷史學家都對阿拉伯文化表示由衷的敬意。阿拉伯文化以建筑,藝術,天文,數學,醫學和文學的成績最為突出。① 在藝術與建筑領域:
阿拉伯世界對于藝術美有獨特的追求。由于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排斥具象,因此阿拉伯藝術作品中缺少對人物和動物造型的塑造。所以,藝術家們都利用阿拉伯數字和幾何圖形進行藝術創作,精美的圖案和花紋是阿拉伯藝術的獨特風格。
伊斯蘭建筑別具一格,包括清真寺、伊斯蘭學府、哈里發宮殿、陵墓以及各種公共設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藝術和伊斯蘭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同印度建筑、中國建筑并稱東方三大建筑體系。穆斯林仿照希臘和羅馬式建筑形式,創立了風格獨特優美的新樣式,阿拉伯建筑以其宏偉、壯麗著稱于世,它的外觀是巍峨的穹頂和高聳的尖塔,精美樸素的內飾雕塑和花卉鳥獸等。然而其建筑藝術別具一格主要表現在清真寺的建筑和裝飾方面。清真寺建筑多是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封閉院套,四周環以拱廊或柱廊,中心的禮拜寺大廳頂部聳立著圓拱頂。麥加的禁寺,麥地那的先知寺,大馬士革的倭馬亞清真寺,科爾多瓦的大清真寺和印度的紅堡,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古城建筑群被喻為阿拉伯古典建筑的典范。②在天文學方面,阿拉伯人在巴格達和大馬士革等地,都建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臺,還創造了許多精密度的天文儀器,長期進行天文觀測。他們制造的天文儀器,直到16世紀仍被歐洲天文學家使用。天文學家白塔尼的著作《恒星表》,在幾百年內都是歐洲天文學發展的基礎。
③數學方面,阿拉伯數學家利用并改造了印度數字,使用十進位法,使數學計算大為簡化。他們創立了代數學,數學家花刺子密(約780~850年)的代數學著作《積分和方程計算法》,直到16世紀都是歐洲大學的主要教科書。代數學的阿拉伯名字就是通過這部著作傳人歐洲的。
④醫學是阿拉伯人最重視的科學之一,阿拉伯醫學在世界醫學上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保存和發揚了古代醫學成就。阿拉伯人保存和翻譯了大量古希臘、羅馬醫學文獻,吸取了當時各族醫學上的成就。
(二)阿拉伯人發展了藥物化學。
最杰出的醫學家有拉齊斯(865~925年)和阿維森那(伊本·西那,980~1037年)。前者是巴格達國立醫院院長,著名臨床外科專家著有《天花與麻疹》和《醫典集成》等重要著作,對西方醫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后者著有《醫典》,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論著,獲得“醫中之王”的美譽。直到17世紀,該書都被西方視為醫學權威著作。阿拉伯帝國地域遼闊,交通方便,朝覲和經商活動的進行,使地理學非常發達。阿拉伯人還是世界文化的傳播者,中國的造紙術、羅盤針、火藥,印度代數學、位置計算制和零的符號,都是由他們傳到西方的,這對西方文化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⑤在文學領域:
阿拉伯人最有名的文學著作有短篇小說集《一千零一夜》,我國古書中稱麥加為“天方”,后來“天方”泛指阿拉伯,因此《一千零一夜》又譯《天方夜譚》。書中敘述了古代阿拉伯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每夜娶一王后,第二天早晨即行殺害。宰相女兒山魯佐德,為了拯救其他姐妹們,自愿嫁給國王。她用講故事的方法,引起國王興趣,因此未被處死。此后,她每夜講述一個故事,一個接一個,一個套一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終于使國王悔悟,并和山魯佐德白首偕老。《一千零一夜》內容豐富,敘事生動,它包括寓言、童話、民間故事、名人軼事等。一般學者認為該書是在古代波斯《一千個故事》的基礎上,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國的民間故事,經過幾百年的修改補充,到16世紀才最后編定。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境內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顯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給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貴的文學遺產。除了自身的文學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譯和改編古典著作方面,阿拉伯人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阿拉伯文化的影響 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篇四
ppt3:
出國前了解外國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禁忌很有必要,可以避免我們在與外國朋友交往時無意中發生誤會,對我們直接與外國人打交道的人來說尤為重要。ppt4:文化背景
阿拉伯民族有3億多人,分布在西亞和北非,但是以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把阿拉伯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其實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體。ppt5:問候篇
(1)阿拉伯民族熱情好客,見面時有一大套問候語。即使與生人初次見面,也會主動跟對方打招呼:“愿安拉的和平降臨于你”。(意譯為“你好”)這是一句全世界穆斯林通用的問候語。雙方握手致意后,兩人還會相互寒暄,問一些諸如:“您身體好嗎?”、“您家里人好嗎?”等客套話,對此,大多數人會用“一切贊美歸于真主”和“真主仁慈”來作答,他們習慣將這些贊美真主的話時刻掛在嘴邊。
(2)如果是兩個老朋友相見,那么,光說幾句“你好”和握握手顯然是不夠了,必須相互擁抱,再行貼面禮,才能顯出熱情來。行貼面禮時,一方用右手扶住對方的左肩,左手摟抱對方腰部,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順序,貼面三次,即左——右——左。在貼面的同時,雙方會低語道:“艾赫蘭 ——艾赫蘭——艾赫蘭”(意為“你好”,阿拉伯一種常用的問候語)。如果倆人關系十分親熱,會在貼面的同時,嘴里發出親吻的聲音。此外,有少數人在見面時除握手以外,還會親吻對方的鼻子和額頭。因為穆斯林在做禮拜的時候,額頭和鼻子是最先著地的地方,吻這兩個部位,表示尊重對方,同時期望對方吉祥如意。(3)握手規矩多
? 由于伊斯蘭教的教義規定,男女之間授受不親,男士不可以主動向女士伸手致意,一般是女士先伸手,男士方可握手,而且在握手的時候只握女士的指尖,點到即可。? 男、女握手時,男士必須從座位上站起來,而女士則不必。? 握手時,只能用右手。ppt6:拜訪篇
(1)阿拉伯人喜歡在節假日和周末走親訪友,也非常歡迎別人來家里做客,尤其是將迎接一位貴客來訪作為家里的榮耀。阿拉伯人在互相拜訪時很注重衣著和禮節,拜訪者一般都事先預約并準時赴約,主人則會在家里準備好豐盛的飯菜來恭候客人到來。當然,守時觀念弱也是阿拉伯人的一個特點。依照傳統,異性之間一般不會互相登門拜訪。(2)阿拉伯人在對外交往中注重“禮尚往來”,互贈禮品被認為是一種友好的表示。但一般來說,初次登門拜訪時不必送禮品,這與中國和西方國家的習慣不同。如果大家已是熟識的朋友,拜訪時可以適當準備一些禮物。饋贈禮品有禁忌-————在文化禁忌中講
(3)茶和咖啡在阿拉伯國家是非常受歡迎的飲品。阿拉伯人喜歡喝加糖的紅茶,茶葉要用壺在爐子上現煮,而不是用開水沏茶,有人在煮茶時放糖,也有人等茶葉煮好后再放糖。多數外國客人喝阿拉伯紅茶都會覺得太甜,而阿拉伯人卻非常喜歡。阿拉伯人喝茶用的杯子與酒盅大小相似,所以,應該說“品茶”更恰當。
在許多阿拉伯國家,客人喝完茶后,主人還會邀請客人再喝上一杯咖啡,他們認為咖啡是招待客人最好的東西。阿拉伯咖啡與普通的速溶咖啡不同,是用烘焙并研磨好的咖啡末在銅質咖啡壺中煮沸而成,待咖啡煮沸后,再加入丁香、豆蔻和肉桂等香料,其味道獨特,口感極苦。幸好咖啡杯非常小,最多只夠你喝一口。喝完咖啡后,主人肯定會遞給你一杯礦泉水,好去除口中的苦味。
此外,在喝茶或喝咖啡的同時,主人會端上一些點心,當然,這些點心也是非常甜膩的。(4)西方國家家長會教孩子使用“請”“謝謝”等禮貌用語,但是在阿拉伯國家,如果你多次感謝主人的招待,他們會覺得他們做的不是你所期待的,因為做一個慷慨的主人是他們的標準。ppt7:
阿拉伯男子走路的時候經常手拉著手,不用擔心,他們不是同性戀,這只是他們表達親密、友好、尊重的一種方式,所以下次如果你的阿拉伯朋友要拉著你的手去喝下午茶,一定要記得迎上去。ppt8:
阿拉伯國家法律允許阿拉伯男人最多可娶四個老婆,但多數男人都娶不起四個老婆,當某個阿拉伯男人想娶第四個老婆時,必須經過前三個老婆簽字同意,其中一個老婆不同意時,這個男人將無法迎娶下一個老婆。
在婚姻問題上,穆斯林必須遵守相關規定,對夫妻的權利與義務都有明確且公平的規定。對丈夫而言,他若娶了四個老婆,則他對每一個老婆的付出都應該是均等的。假如給一個老婆買了寶馬,那么,必須給其他三個老婆購置同等級和檔次的車輛,男人不可以對四個老婆厚此薄彼。男人和老婆離婚,除了分配財產外,必須供給離異老婆生活費及子女撫養費。這可是相當耗費精力與財力的事,所以大多數阿拉伯男人一般是娶不起四個老婆的,他們認為還是“一夫一妻”制好。ppt9:
阿拉伯國家規定每周四、五的雙休日。與阿拉伯人洽談工作最好選在上午9點——下午1點以及下午5點—晚上8點;政府部門只工作半天,所以阿拉伯國家的政府的工作效率比較低。
在阿拉伯國家,通用的是伊斯蘭歷而非公歷。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在齋月,穆斯林白天不吃不喝,晚上進食。在齋月里去阿拉伯國家,在日出后——日落前的時段里不能在大街上或公共場所抽煙、喝水、吃東西。否則會被認為是不尊重他們分宗教習慣。
齋月里,阿拉伯國家一般都調整上下班時間,阿聯酋規定早上9時上斑,沙特規定早上10時開始上班。齋月里,商業活動減少,政府機關的工作效率較低,經常找不到人,因此進行商務考察或業務談判的人,應盡量避開齋月來訪問。
ppt10: “朝覲”是伊斯蘭教為信徒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經濟和有體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負有朝拜麥加的宗教義務。
伊斯蘭教教義規定,穆斯林每天應做五次祈禱。晨禮:從拂曉到日出。
晌禮:從中午剛過到日偏西。
脯禮:從日偏西至日落。
昏禮:從日落至晚霞消失。
宵禮:從晚霞消失至次日拂曉。
當禱告時,正在進行的一切工作暫停,甚至正在駕車行駛者也要停車作禱告。所以很有可能阿拉伯人會在正與你交談的時候突然離開去做禱告。
當其禱告時,客人只能耐心等待,切不可打斷其禱告,或表示出不耐煩。ppt11:
三、文化禁忌 飲食篇
阿拉伯人可以食用的,除蔬菜水果及大部分水產品外,主要就是牛、羊、駝等大型牲畜和雞鴨鵝等家禽,凡是陸地上的動物都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屠宰,否則也是被視為不清真的。阿拉伯人在飯前飯后都要做簡單的禱告,這時同一個餐桌上的人都應該停止用餐,默默等候,決不能打斷禱告,表示不耐煩甚至當場以此開玩笑。ppt13:社交篇
“阿拉伯人的舌頭,中國人的手”,此話是夸阿拉伯人嘴巧,說中國人手巧。阿拉伯人健談,無論是新交還是老友,都應主動熱情跟阿拉伯人交談。當然,阿拉伯國家也有聊天的“禁區”,作為客人,不要主動和阿拉伯人談論有關政治、宗教和性的話題??
不能雙手交叉談話:在任何國家,雙手交叉談話都被視為“態度傲慢”或“不禮貌”,在中東把這看得很嚴重,認為是“侮辱”或“挑戰”。如果想拉近感情,可以選擇聊一些阿拉伯人熱衷談論的話題,如詩歌、電影、體育、生意等。ppt15:做客篇
(1)去阿拉伯人家里做客,有時見不到女主人,向主人問他妻子的情況是不禮貌的。(2)如果見到了阿拉伯人的妻子,可以打招呼,但切不可過份熱情,也不要主動和阿拉伯人的妻子握手,因為阿拉伯女子是不和別的男人握手的。(3)不要問孩子的情況
(4)到主人家時要脫鞋,除非主人提出不用脫鞋。如果不脫鞋,坐著時,你最好把腳踩地上,不要架著腳,以免露出鞋底,會被認為是對他們的侮辱。
(5)不要未經同意隨意參觀阿拉伯人的房間。這些舉止會被主人認為是對他們的侮辱。ppt16:衣著篇 ppt17:送禮篇
阿拉伯人在對外交往中注重“禮尚往來”,互贈禮品被認為是一種友好的表示。饋贈阿拉伯人禮品時要注意:
(1、2)一般不要在初次見面時送禮,也不要只有一個人在場時送禮,以免行賄之嫌;(3)不可給女主人送禮,以免被認為是對其隱私的侵犯,但給孩子帶禮物他們會欣然接受。(4)阿拉伯人認為不讓他們表示自己的慷慨大方是不恭的,這會危害到雙方的關系。阿拉伯人很富有,送給他人的禮品一般都是貴重禮品,同時也希望收到同樣貴重的回禮,因為阿拉伯人認為來而不往是有失尊嚴的問題。
(5)因為伊斯蘭教嚴禁偶像崇拜。洋娃娃等外形類似人像或形象逼真的動物玩偶,是禁止放在家里當裝飾品的。阿拉伯人的解釋是:這些東西放在家里,天天觀看,日子一久,會形成“偶像崇拜”。(6)不要送酒,因為阿拉伯人多數是穆斯林,對他們來說,酒為禁物。對禁酒成習的教徒,這種行為無異公然勸他破戒。
(7)盯住阿拉伯主人的某些物品看個不停是很失禮的舉動,因為這位阿拉伯人一定會認為你喜歡它,并一定會要你收下這件東西。如果你拒絕的話,一定會得罪他。
(8)阿拉伯國人不喜歡星星圖案,因為其政治上的對手以色列國旗以星星做圖案。除了有星星圖案的包裝紙不受歡迎外,對穿星星圖案衣服的人也很不滿。ppt20:游覽篇
進清真寺參觀必須脫鞋,而且要先邁右腳進入。
女性參觀者應戴頭巾或領取一件長袍套在身上,否則不能進寺。在禮拜時間參觀清真寺切勿喧嘩。清真寺內絕對禁止吸煙、吐痰。
未經允許,不要給阿拉伯小孩、婦女拍照 pp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