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和方法篇一
高考閱讀理解高頻單詞
推薦度:
雨的閱讀理解答案
推薦度:
麥子熟了閱讀理解及答案
推薦度:
英語閱讀理解課教學反思
推薦度:
高考英語閱讀常見高頻單詞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必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①"篩選文中的信息"
"篩選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能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納,準確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
這些重要信息包括:
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認識,
二是對重要概念和知識的解釋和闡釋,
三是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
還有一些語句能有力地表現作者的觀點,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們也是重要信息。
篩選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圍一般是文中所寫的人物、時間、地點、議論、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點是對人物言行主張、品德形象的概括能力。
②"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要點,概括中心,考查學生對選文整體或某關鍵環節的理解。這是文言文閱讀中的重點,是考查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的綜合能力,其難度比正確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層。如果單純理解語言方面的內容,則只能講通字句,無法對閱讀材料的主旨有進一步的深入領會,更無法對之進行鑒賞評價。因而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對文意的歸納概括就顯得十分重要。
近年來,這種歸納概括往往是通過對文章的理解來進行的。對內容要點的歸納,考題選項往往是對原文內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準確地分析文章的內容,仔細體會,反復推敲,作出正確的判斷。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這也是對閱讀材料內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綜合,它要求學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本身的具體內容。
作者寫文章,在材料的選擇、敘述的角度、句子語氣上及直接抒情議論中,都可能表現出自己的觀點態度。作者的`觀點、態度有時表現得直露而顯明,有時卻表現得含蓄而曲折,因而這類試題的難度也往往會相應增大。
高考文言文閱讀測試往往有一道題是分析綜合題。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閱讀材料內容與主旨的"壓軸題",年年必考。這道題常常以指出錯誤選項的形式來設置,因而探究命題人錯項陷阱設置的技巧,對提高考生的辨別能力,快速而準確地判斷出文意理解的正誤,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①無中生有
這類陷阱設置就是命題人在選項中故意編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據或者是捏造的情節,以此來干擾考生思維。
如20xx年北京卷第9題b項:代價與成功總是成正比,這在周公、齊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證。
原文引周公、齊桓和曹子的事例是為了論證"小過"不能"掩其大美",b項"代價與成功總是成正比"無中生有。
②張冠李戴
這類陷阱設置就是在選項中將原文某人做的事、說的話"移花接木"到另一個人物身上,導致對象錯位。
如20xx年江蘇卷第7題c項:淮南發生饑荒,安撫、轉運使指責壽春太守王正民救災不力,王被免職。繼任者陳公弼認為王正民無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陳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犯了張冠李戴的毛病,原文為"公至則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無罪,職事辦治。詔(皇帝的命令或文告)復以正民為鄂州"。
③弄錯時間
這類陷阱設置就是在選項中將原文敘述的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或不同事件之間的時間混亂表述。
我們來看20xx年全國卷ⅱ第10題d項:康保裔品行端正,嚴謹厚道。他待人接物講究禮貌,又擅長騎馬射箭,射飛禽走獸無不中,在與契丹血戰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共同抗敵,敵軍這才退去。
根據文意,張凝、李重貴只是來"策應"保裔,當時,在與契丹血戰時,保裔已經"為敵所覆",張凝、李重貴才趕去赴援,并非是張、李二人"與他共同抗敵"。此項在時間表述上混亂。
我們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對18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每一種用法后面都附有例句。文言虛詞是古漢語中多年沿襲下來的一種語言現象,它的意義和用法一般都比較固定。我們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對每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務必做到了如指掌。在總復習階段,讓學生再重溫一遍,以確保萬無一失。
文言虛詞是有限的,而文言實詞是無限的。文言實詞是文言文閱讀的一個難點,學生在翻譯文句時,常常被句中的一兩個實詞卡住,就不能順利通過,甚至導致全句理解的錯誤。積累文言實詞,可以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文言水平,也最能反映學生文言文的基本功。我們要求學生熟記常用文言實詞120個,由于任務比較繁重,除課外,我們在課內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去吸收、消化。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學生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學生的文言水平就有了質的飛躍。
高中三年六冊語文教材涉及文言文有四五十篇。這些篇目都是文學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典范文章,是學生學習文言文豐厚的土壤,學生應該植根在這里,吸取滋養,豐富自己。由于在會考前夕,我們已經系統的復習了這些課文,現在的總復習階段主要是查缺補漏,強化記憶,避免遺忘。只有基礎扎實了,才能做到根深葉茂。
由于語文高考要避開教材,在史書中去擷取文言的命題材料,所以我們在上述復習的基礎上,有必要加深拓寬。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選擇5~10段文言短文,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感悟,從而熟悉文言檢測試題的題型,獲得靈活應變的解題能力和文言閱讀的遷移能力。
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先讀最后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則除外)
(2)然后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表恢復的:復、還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
(8)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9)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
(10)知(典、主)、視事、用事、下車(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s("content_relate");【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必看】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小說解題技巧
08-25
高考語文文言文解題技巧匯總必看12-29
高考閱讀理解與解題技巧06-24
提高高考的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12-29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是什么01-25
2018廣東高考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08-14
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04-12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09-27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技巧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