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篇一
1949年10月1日,人們永遠記住了那振奮人心的開國大典。
從那時開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60華誕。
祖國的滄桑巨變,祖國的光輝歷史,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
祖國,我為你驕傲;
祖國,我為你自豪;
祖國,我為你歡呼;
祖國,我為你祝福。
今天,站在歷史新起點上的中國,是一個在和平中走向復興的中國,也是一個企盼與世界分享成功喜悅的中國。
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體味祖國的滄桑巨變,體味中華民族的奮斗歷程吧!
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篇二
《我為你驕傲》是一個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我怎樣由打破玻璃到攢錢賠償以及最終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寬容與鼓勵的經過。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親切真實、貼近兒童生活。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感人。
等問題。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朗讀課文,自然過渡到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讀文的熱情,營造學習的氛圍,增強了讀書活動的目的性。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開火車擴詞等多種游戲識字方式,讓學生體會詞語在讀書中,在生活中,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應用,在與同學的相互交流中識字,記字,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多種形式的鞏固,促進了學生的識記,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
讀書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為了使學生從孩子純真、悔過的表現和老奶奶博大胸懷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啟迪。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設計中注意讀書的層次性、目的性、趣味性,引導學生讀書的熱情,給學生足夠的個性化表達的機會。讓他們以各種形式,反復讀課文,自讀自悟,從而使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體會。獲得深刻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抓住關鍵詞,如老奶奶的兩次“微笑”,小男孩的“悄悄地、頓時、輕松”等細微處,引導學生在體驗人物心理,評價人物表現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么做的?這些問題的設計,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把學習的領域拓寬到課外,充分體現語文了學科的人文性。課內外的有效結合,啟發學生的思考,挖掘學生的心理體驗,訓練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生在充分交流過程中,學會面對錯誤,承認錯誤。學會寬容,學會感動。提高了認識,促進了良好品質的形成。
課文的結尾我設計了續編故事,讓學生設想后來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這樣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習作和想像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續編過程中使他們進一步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熏陶和影響。
課堂總結時,我借題發揮:同學們在上課過程中表現很好,我為你們驕傲!
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篇三
經過一周緊張的備課,20xx年5月16日星期三,我終于站上了區優質課的講臺。在這短短的一周的時間里,從備課到賽課,我似乎經歷了一場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大洗禮,突然間成熟了。
此次賽課,我最大的收獲不是獎項,而是感受到了一份熱騰騰的“集體力量”的魅力。抽到課題,真正投入備課后,方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和實際操作相差甚遠,教學是嚴謹的,每一步的過渡和知識銜接都要求系統,富有邏輯,而且還要從學生能力方面考慮,越投入備課,我越感到挑戰的艱巨性。感謝在評優課中一直幫助我的各位領導與老師,尤其是史校長,她為我的備課操碎了心,我為身在這個集體感到無比的驕傲。過程固然重要,在我看來,客觀冷靜的教學反思也是進步的源泉和動力。
此次賽課,我的課題是“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生對比祖國的過去與現在,感悟祖國的日益繁榮,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相關資料的搜集,在課堂上通過交流與討論,感悟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提升學生的自豪感和對未來祖國的期待感。
雖然做了充分的準備,上課流程基本清晰,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是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和提高。
首先,備課的時候沒有充分地備學生。這篇教學材料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和閱歷是沒有達到我想象中的程度,"改革開放"這個知識點對于他們來說過于遙遠,孩子沒有切實的體會,考慮到這點,在備課中我做了改進,讓孩子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進行小調查,調查生活的變化,雖然學生的話題被打開了,但還是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還是處于被動的地位。這也提醒我,以后備課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學生各個方面,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再者,不管是舊課堂,還是新課堂,提高課堂的活力是相當重要的,它將直接關系到堂課的成功與否。要使一堂課充滿活力,首先老師得充滿活力。我不敢說一堂有活力的課一定是成功的,但是一堂成功的課肯定是有活力的。活力,不只是熱鬧課堂的外在表現,而是熱鬧背后的深層次思考的內在表現。課堂缺乏活力,究其原因還是自己沒有放得開,不自信的表現。這點還需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加磨煉,對學生自信,也對自己自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自我的基本功需要提升。作為一個教師,基本功是教師內力的體現。不管執教于哪個科目,良好的表達力、語言的科學性與感染性是一定有的。科學性在于你可以選擇恰當的時機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感染性在于教師對學生內在潛力的引導,教師不單單只能自己有活力,還要及時喚醒學生的活力,將課堂推上深層次和高質量的臺階。在科學性和感染性方面自己還是有所欠缺,這個引導者的角色我還是沒有當好。這也是日后教學中需要潛心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課雖已經告一段落了,但今后的教學道路還很長。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一個這么好的機會,讓我學會了如何很好地去備一堂課,如何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上課,如何合理地安排上課時間,以及如何發揮學生們的潛能,更重要的是讓我對教學又多了一份了解和期待。
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篇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今天成立!”這是1949年,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鄭重宣布的。從那以后,中國人民便站起來了!至今,已建國70周年了!
當然,并不是一建國便能迅速富裕起來的。我聽外公說,在他那個年代,住的是又簡陋又矮小的土房,一下雨,便到處漏水;路也是塵土飛揚,凹凸不平的泥路。以前的交通也不大方便,要步行或騎自行車且花上很長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穿的衣服,只是用粗糙的麻布做成的,一年四季,就那一兩件。連吃飯,也要用糧票來換米、換肉。那個年代,大家有米下肚就很滿足了,什么也不敢想,過著聽天由命的苦日子。
漸漸地,改革的春風也吹向了我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了。我們鎮上隨處可以見到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寬敞平整的柏油馬路,飛馳的汽車,穿著時尚衣服的人們,還有各具特色的餐館。我家住的小區,不僅空氣清新,還有一個空中花園,超大的泳池、運動場等應有盡有,配套齊全。確實,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人們的生活環境變美了。
在我們鎮中心區有個對外開放擺滿各類書籍的圖書館,每當節假日,聚滿了靜靜閱讀的人們,他們盡情地吮吸著書中的營養。圖書館旁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長廊,是人們晨運、飯后散步的好地方。長廊對面是人民廣場,每當夜幕降臨,年長的在跳廣場舞、唱粵曲,耍太極,小朋友們玩著輪滑,年輕人在打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
昔日,一些人因為家境問題,無法完成學業。而如今,有九年義務教育,為貧困生開的綠色通道;有許多本科,甚至研究生畢業的老師執教的學校,有配套齊全的教室……這些優越的條件,讓同學們能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圓了許多學生的大學夢。
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刻苦學習,掌握本領,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讓世界更全面地認識我們的祖國。
祖國,我為你驕傲!
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篇五
《我為你驕傲》是一個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伴隨了“我”一個星期。當“我”用自己攢了三個星期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時,在慈愛又善于教育后輩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悔過的心,是值得為孩子驕傲的美好品德——誠信。
1.緊抓線索,體會情感。
這節課我重點抓住文中“我”的情感變化。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用自己積攢的錢賠償個老奶奶,感到“一陣輕松”。教語文,也是教做人。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這個線索,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發現,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學習老奶奶寬宏博大的胸懷。同時還要以文為載體,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品析、積累、運用詞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在讓學生感悟“開心”時,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那些開心的小伙伴,想象撿石子、比賽扔石子的場景,笑呀!跳呀!接著我隨即拋出問題,讓孩子通過朗讀把這個開心有趣的場面帶個大家,再挑戰讀,齊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當時的開心。最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聯系實際,感悟誠實。
孩子的感悟離不開文本內容,但是空泛地講、說,勢必會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于是在讓學生感悟小作者心情變化的同時,想想自己身邊發生的類似的事情,并且先找個別同學給大家分享一下,使他們的感悟會更深刻些,以點帶面,讓其他孩子此時此刻也能夠在心里回憶起自己做過的錯事,啟發學生思考,挖掘學生的心里體驗,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才夠真。
1.評價語言太單調。一節課下來,基本上都是“嗯”“好”等話語,很難對孩子的回答給予別樣的評價。
2.雖然這節課沒有背棄教案而教,但是課堂生成不是特別理想,教師的主導的痕跡還是較重,學生自學的時間較少,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
今后我將不斷學習和積累,讓我們的孩子們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在真實、樸實、扎實的語文課堂中快樂地成長。
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篇六
《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和小伙伴在玩扔石子的游戲時,不小心把一個老奶奶家的玻璃給打碎了,一開始小男孩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后來他每次遇到老奶奶總是覺得不自在,于是他決定用送報紙的錢為老奶奶修理窗戶,他把錢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在便條上想老奶奶說明了事情的經過,最后老奶奶把錢和一張便條給了小男孩,便條上寫著:我為你驕傲。
在學習這一課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那個小男孩,你會在信上寫些什么。本以為學生不會想象,沒想到學生真正的走到文本當中,想象得非常好。
有的孩子在信中這樣寫到:老奶奶您好!前幾天,我和小伙伴們在您家的后院里扔小石頭玩,我一不小心把一塊小石頭扔到了您家的后窗戶上,把玻璃打碎了,我很害怕就趕快偷走了。那幾天,我給您送報紙,您熱情地跟我打招呼,我覺得很不自在。心里覺得很對不起您,我決定用三個星期送報紙的錢給您修理窗戶,請您收下,并且原諒我。
那個給您送報紙的小男孩。
有的孩子這樣寫:老奶奶您好,您家的玻璃是我打碎的,對不起,我因為害怕沒有跟你承認錯誤,請您原諒。奶奶,我要用自己積攢的送報紙的錢給您修理窗戶,請您收下,再一次給您說一聲:對不起,以后我一定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請您相信我。
在孩子們的信中,我看到孩子們都在真誠地向老奶奶承認錯誤,求得老奶奶的原諒。我想,從學完這一課開始,孩子們一定都能成為誠實守信,做了錯事勇于承認的好少年。
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篇七
《我為你驕傲》寫的是送報紙的孩子——“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始終伴隨著“我”。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著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這篇文章對我們孩子有著深刻的思想教育。
我在執教這節課的過程中,力求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過程中,在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積累語言、積淀文化的過程中,吸收人文內涵,培植人文精神。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也緊扣語言的訓練展開教學活動的。
1、抓住“往常”,認識小男孩。
揭示課題后,我對學生說: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說道:“我”為什么要為“你”驕傲?到底是誰為誰驕傲?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反饋交流中,當學生說到“你”就是小男孩時,我追問:誰還有補充?又有學生說:“你”是一位送報紙的小男孩。接著我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抓住 “往常”一詞讓學生圈一圈,并用“往常”進行說話訓練,使學生明白這位小男孩以前就一直是送報紙的,感受小男孩的優秀品質。
2、抓住比喻句,感受男孩的心理變化。
教學中,我以小男孩的從開心到害怕、緊張的心理變化為線索,讓學生品讀描寫孩子們玩得很開心的句子,并帶著愉悅的心情讀一讀,同時抓住這是比喻句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說這句話是把石頭比作子彈和流星,寫出了石頭運動速度之快。再讓學生找出文中類似的句子,引導學生說出那句話是把我們比作兔子,說明我們跑的很快。最后讓學生訪說比喻句,進行說話訓練,并完成課堂作業本第四題。
3、抓住重點句,感受男孩的優秀品質。
個性的體驗,多元的解讀,不等于不尊重文本的價值。培養什么樣的個性?應該是積極的健康的個性。“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母雷特”,但是,以教育為目的的閱讀,不同于自由式的閱讀。以教育為目的的閱讀,首先要考慮文本價值的實現,文本的價值是旗幟,是航帆,是路燈。因此,作業之后,我又以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像兔子一樣跑得那么快?引導學生感受我們此時內心的害怕、緊張,并指導學生帶著這樣的語氣進行朗讀訓練。接著,我讓學生找出文中其他能反映小男孩害怕、緊張、擔心的句子進行品讀,讓學生知道這樣的心情使得小男孩再一次見到老奶奶時非常不自在的,感受小男孩內疚、懊悔的心情。最后小男孩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品讀,知道小男孩決定主動承認錯誤、承擔責任。我相機引導:難怪文中的老奶奶要對小男孩說——學生緊接著:我為你驕傲!
那么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呢?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品讀,我再一次引導:難怪文中的老奶奶要對小男孩說——學生緊接著:我為你驕傲!學生們對小男孩優秀品質的敬佩油然而生,情感再一次得到升華。緊接著問:你有什么話要對小男孩說的嗎?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夸贊從學生口中流露出來。
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篇八
誰為誰驕傲?驕傲什么?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讀懂小男孩的心情變化。于是,在反復朗讀中,我們體會到小男孩在扔石子時的開心;打碎玻璃時的害怕、擔心。這些心情同學們都很理解。
可是為什么會不自在呢?同學們理解為他害怕老奶奶找他說玻璃的事,想躲又躲不開,因此不自在。這里的“不自在”大家理解為害怕、擔心。是這樣嗎?我不置可否,指導同學們繼續讀課文三到五自然段,并思考:“第二天送報紙時可能他會因為害怕而不自在。過去好幾天,老奶奶還是什么都不說,我覺得她以后都不會說的。小男孩可以放下心了,完全不必不自在。對嗎?”同學們沉默著,但是沒有表示贊同我的意見。我知道他們有點明白,但是說不出來。于是,讓他們再讀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在不自在之后做了什么?從而讓大家明白:第一,做錯事造成的后果還沒有彌補,打碎的玻璃他還沒有賠償,因此他不自在。第二,他做了錯事還沒有道歉,因此他不自在。由此,同學們更加深刻體驗到這個小男孩不是害怕懲罰,而是出于自身的道德觀念主動認錯并改錯的。所以才會在賠償了玻璃、承認錯誤之后,小男孩感到很輕松。
這樣的話不能完全講個學生聽,但是我希望他們有所體驗:道德認識的最高階段不是因為擔心懲罰和希望得到獎勵,而是出于自身的道德觀念。學生沒太明白這一點,但是他們充分認識到小男孩的誠實是老奶奶為之驕傲的地方。
老奶奶到底知不知道他是他打碎了玻璃?她又是怎樣知道的?我提出這個問題,請大家猜想。
同學們認為老奶奶肯定知道他干的壞事,怎么知道的呢?我說:“老奶奶坐在家里眼睜睜看著他們扔石子,一直看到把玻璃打碎了。”同學們都笑,看來不太贊同。
小賈站起來說:“老奶奶的一個鄰居告訴她說,昨天我看到那個送報紙的小男孩打碎了你家玻璃。”我沖他伸出大拇指,夸他會想。
“第二天他去送報紙時,老奶奶一看他的神態就知道是他干的。”這是細心的瀅瀅的想法。察言觀色,多聰明的想法!
既然已經知道罪魁禍首是誰,每天小男孩去送報紙時老奶奶會想什么?這個問題學生也回答得特別好。
“老奶奶想我相信他一定會承認錯誤的。”
“我再給他點時間,他一定悔改錯的。”
“我對他充滿希望!”
在這些猜想中,學生認識到老奶奶身上寶貴的品質:那就是寬容。
課文學到這里應該結束了,我還有話要說。這個小男孩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怎么做更好?第一時間承認錯誤,并說明賠償的期限。順便我也教育大家:每個人都會犯錯,犯了錯誤知道怎么改錯要及時認錯、改錯。不知道怎么辦要及時求助,找家長、老師、同學幫助出主意,我該怎么辦?我舉了個例子:如果昨天作業沒完成,老師問到時,第一要認錯,第二要說明什么時間把作業補來。絕不可以說謊。
看來這篇文章中的小男孩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僅僅如此嗎?這件事情可不可以避免?如果他不扔石子,或者選擇合適的地方玩,玻璃不會被他打碎,他也不必承擔三個星期的精神負擔。就像自己去危險的地方玩水溺水了,被別人所救,連累別人喪命。對這樣的事情,我們除了學習英雄的見義勇為,還要批判玩水的孩子一樣。話題扯得再遠一點,就像汶川地震之后,除了學習英雄事跡,最重要的是懲罰造成地震嚴重后果的相關人員。避免類似事情發生,是最重要的。
祖國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篇九
今天上午第一、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為你驕傲》完整一課。這一課是魯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位小男孩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自己攢了7美元,寫了一張便條,裝在信封里,還給老奶奶。老奶奶沒有收錢,還給孩子寫下“我為你驕傲”。教育孩子,當我們犯錯誤時要勇于擔當,當別人犯錯時要寬容對待。
我在熟讀文本后,設定了兩課時的教學目標。第一課時,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有三個,第一,學會認讀生字,用多種方法識字;第二,學寫“滑”“碎”“傲”等10個生字;第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第二課時,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有四個。第一,抓住體現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的詞語,品讀課文語句;第二,通過補寫便條的方式,指導孩子復述故事主要內容。第三,指導孩子說寫自己在生活中犯錯后做法的事例。第四,引導孩子閱讀課外有關“誠信”的故事,積累贊美“誠實”品質的詞語。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在第一課時以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為主線。先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重點指導學生讀準“攢”和“頓時”,重點讀好文中的比喻句。接著我檢查了文中要求“我會認”和“我會寫”的生字。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了讀讀,記記,說說,寫寫,評評的五步環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效果良好。
在第二課時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第一,復習(字詞,課文內容);第二,理清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第三,復述故事內容;拓展寫作。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讀、畫、說、寫評的教學形式,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思考、寫作能力。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吸收內化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想法,并付諸筆端,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本課的教學,有精彩的瞬間,更有改進的地方。第一,生字教學要重點,對本課中的“滑、碎、傲”可重點指導;其它生字可讓學生利用學過的方法進行識記書寫。第二,課文的教學要多讀。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注重文章的整體把握,不要過多的分析。
以上是我在教學《我為你驕傲》這一后,自己的點滴想法。希望自己在以后教學過程中查漏補缺,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