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一
對下雨的自然現象感興趣,感知雨前、雨中、雨后周圍環境的變化;體驗雨中玩耍的樂趣。
雨傘、雨鞋、雨衣等雨具。
關注天氣變化,收聽天氣預報。
感知雨前、雨中、雨后周圍環境的變化。
將雨前、雨中、雨后的活動聯系起來,整合。
活動中,注意安全,雨具的取放及使用;不隨便跑跳、打鬧;提醒拿傘的小朋友保護好自己的傘,不要傷到自己和他人;注意盡量不要被雨淋濕,若想感受雨可以將手、或腳等不怕淋濕的地方伸出去。
一、引入
下雨前,帶領幼兒到戶外,感受雨要來臨時的變化。
教師:
看一看,天上的云和平時的一樣么?有沒有變化?它們是什么顏色的?
找一找,有沒有小螞蟻?它們在干什么?
想一想,小朋友今天為什么帶雨具來幼兒園了呢?
二、探索活動
帶領幼兒穿上雨衣、雨鞋或打上雨傘到戶外玩。
教師:
看一看:雨點落下了是什么樣子的?天空為什么突然亮了起來?
聽一聽:雨點打在雨傘上、地面上或其他物體上的聲音。打雷時你感覺怎么樣?
想一想:雨為什么有時候是直的,有時候是斜的?我們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見雷聲呢?
找一找:雨點除了落在雨傘上,還落在了什么地方?那些被雨澆到的地方變得怎么樣了?
接一接:用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接雨點,體驗雨點落下的感覺。
踩一踩:用腳踩水玩,體驗踩水的樂趣,
轉一轉:旋轉雨傘,雨水去哪了?
三、分享交流
請幼兒回到活動室,整理好衣物,說一說在雨中玩耍時一些有趣的事情或發現。
教師:剛才你是怎樣和雨玩的?哪些是你最開心的?你發現了哪些有趣的事?
整合活動
1健康活動
《水洼雨腳印》:雨停的時候,帶幼兒到戶外找有水洼的地方進行踩水游戲。
2語言活動
《下雨啦》:1、初步感知蘑菇,傘,芭蕉,荷葉在雨中的樣子。2、能根據圖片說出事物名稱。3、聽懂故事,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3社會活動
認識天氣預報中雨的天氣標識,如大雨、小雨、雷陣雨、小到中雨等等。
4美術活動
1、學習用各種線條表現不同的雨。2、棉簽、顏料、彩紙等裝飾雨傘。
5音樂活動
《大雨和小雨》:嘗試用聲音和動作來表示大雨和小雨。
6安全常識
室內防雷注意事項,如關門窗、不站在電燈下、雷雨天斷電等等。
突發事件和應急措施
吃完早飯,雨剛好下的不大,就準備帶幼兒出去感受魚,可是沒等孩子們穿好衣服雨就停了,只好把活動改成了雨后的體驗活動——看花壇里花草身上的雨露、感受到處濕濕的景物、印手印、踩水洼等。下午,雨繼續下著,突然打雷了,雨也越下越大,天越來越黑。本以為雨比較小的時候開展活動比較合適,但是因為之前答應了孩子要去感受雨,不能食言,還是決定帶孩子們去感受大雨。因為正在打雷,我借此機會正好引領孩子們探討“如何在雷雨天進行自我保護”,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雨點從小下到大的過程。
孩子們對活動很感興趣,開始自發的進行探究,還發現了用雨水可以在黑板上上涂畫。通過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培養孩子們善于觀察和樂于發現的能力。
本活動是根據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中《天熱了》主題教育活動展開的,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抓住幼兒日常生活契機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研究,作為教師的我始終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幼兒創設了想說、敢說、愿說的寬松環境,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活動的愿望。
在活動中,考量的東西還不夠深入,有的是孩子們發現的。比如,自己跑到門上或者滑梯上蘸水然后到黑板上印手印或涂鴉等等。生活即教育,讓孩子回歸生活、回歸大自然。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二
1、能進行5以內的數與量、量與量的匹配活動,掌握數與量的對應關系。
2、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嘗試根據雨具的兩種特征(種類、顏色)同時進行排序。
云朵圖片(上標數字)小雨滴若干呼啦圈(里面放數字卡片或雨點數量卡片,充當小水圈)幼兒活動材料數學p16頁(雨衣雨傘雨鞋圖片操作材料)
一、聲音導入,激發興趣。
1、這是什么聲音?(教師播放打雷下雨錄音)
2、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下了幾滴雨?(教師模仿雨滴聲,如"滴答滴答",下了兩滴雨;"滴答滴答滴答"下了三滴雨……)
二、云朵和雨滴
1、數與量的對應。
2、出示云朵,請幼兒根據云朵上的數字,在云朵下面貼上相應數量的小雨滴。
3、如圖出示云朵和小雨滴,請幼兒根據小雨滴的數量在云朵上貼上相應的數字。如圖2
三、雨點和水圈
1、小雨點落在地上,會變成了什么呢?(一個個小水圈)
2、你覺得地上的這個小水圈會是哪為云朵媽媽身上落下來的呢?(小水圈的`圈數與云朵上的數字或雨滴數匹配)如圖33、請你來幫這些水圈寶寶都找到自己的云朵媽媽吧!
四、游戲
(一)踩水圈
1、小水圈真好玩,誰想上來踩一踩?(請兩位幼兒上前分別踩兩個不同的水圈,如一個水圈內標有數字5,一個水圈內標4個小雨點)
2、他們剛剛是怎么踩水圈的?為什么踩的不一樣?各踩了幾下?
3、穿好我們的小雨鞋,我們一起來踩水圈吧!(幼兒自由選擇雨圈踩一踩)
(二)雨傘、雨衣來避雨
1、(播放打雷下雨錄音)下雨啦,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吧!(幼兒自由躲到雨傘底下)
2、發現雨傘上的秘密,學會看標志提示信息。(如雨傘上是數字5或者5個小雨滴,就請5個幼兒藏到這把雨傘下)
3、如果個別幼兒落單了,無法組成雨傘上的數或量,教師可提醒幼兒穿雨衣來避避雨。(要求:一件雨衣下只能藏一個小朋友)
五、收拾雨具
1、天晴了,我們把手里的雨具都收起來吧!(請幼兒說說手上都有哪些雨具)
2、按規律給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雨衣雨傘雨鞋排排隊。(教師黑板上出示前半部分排序圖,幼兒在作業紙上進行后半部分接龍排序)
如: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按顏色排序)紅雨衣紅雨鞋紅雨傘紅雨衣紅雨鞋紅雨傘……(按種類排序)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按顏色和種類兩種特征排序)
六、結束
1、幼兒在本節課中非常積極。
2、幼兒通過這節課深刻的認識到了5以內的數與量,由于教具比較新穎,游戲比較多,幼兒在本節課中玩得非常開心。
3、本節課的設計簡潔明了,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輕松學到了知識。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三
1.引導幼兒欣賞描寫歡樂雨景的兒歌,體驗下雨時小動物們的歡樂情緒。
2.引導幼兒認知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慣。培養幼兒豐富的情感和想像力。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課件、雨傘、頭飾、蘑菇傘、花瓣傘、荷葉傘、小紅傘。
1.出示雨傘,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傘是用來干什么的呀?請小朋友看大屏幕,天氣怎么樣了?下雨了,滴答滴答,快到老師的傘下來避雨吧!雨傘真好,有了傘我們就淋不到雨了。
2.觀看課件,初步欣賞第一段詩歌:
(1)出示蘑菇傘,師:小朋友看,這是一把什么傘呢?小朋友猜了對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吧。
(3)教師示范朗誦第一段詩歌。
3.再次觀看課件,欣賞第一段詩歌,初步學習分角色表演。
(1)小朋友,你喜歡詩歌里的誰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可愛的小動物、小姑娘和漂亮的傘吧!
(2)小朋友,你們愿意扮演詩歌里的小動物和小姑娘嗎?(出示小兔頭飾)下雨了,滴答滴答,小兔打著一把什么傘?(幫答對問題的幼兒戴上小兔頭飾)依次出示螞蟻、小雞、小姑娘頭飾并提出問題,幫答對問題的幼兒帶上頭飾。
(3)組織部分幼兒表演詩歌,其余幼兒跟教師一起朗誦。
4.觀看課件欣賞第二段詩歌并學習表演。
(1)為什么小兔、螞蟻、小雞、小姑娘下雨時要打著傘呢?
(3)播放第二段課件,師:是誰呱呱呱的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示范朗誦詩歌2—3遍。
(4)組織幼兒分角色表演第二段詩歌。
5.看課件完整跟誦詩歌。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詩歌里的小動物和小姑娘嗎?讓我們一起看著大屏幕來念一念詩歌吧!
6.模仿詩歌里的小動物,到戶外游戲。
師:小朋友,我們學著詩歌里的小動物,出去做游戲吧!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四
1、能進行5以內的數與量、量與量的匹配活動,掌握數與量的對應關系。
2、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嘗試根據雨具的兩種特征(種類、顏色)同時進行排序。
3、能按相應的數或量的提示進行單獨或合作游戲,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云朵圖片(上標數字)小雨滴若干呼啦圈(里面放數字卡片或雨點數量卡片,充當小水圈)幼兒活動材料數學p16頁。(雨衣雨傘雨鞋圖片操作材料)
一、聲音導入,激發興趣。
1、這是什么聲音?(教師播放打雷下雨錄音)
2、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下了幾滴雨?(教師模仿雨滴聲,如滴答滴答,下了兩滴雨;滴答滴答滴答下了三滴雨)
二、云朵和雨滴。
1、數與量的對應。
2、出示云朵,請幼兒根據云朵上的數字,在云朵下面貼上相應數量的小雨滴。
3、如圖出示云朵和小雨滴,請幼兒根據小雨滴的數量在云朵上貼上相應的`數字。如圖2。
三、雨點和水圈。
1、小雨點落在地上,會變成了什么呢?(一個個小水圈)
3、請你來幫這些水圈寶寶都找到自己的云朵媽媽吧!
四、游戲
(一)踩水圈
1、小水圈真好玩,誰想上來踩一踩?(請兩位幼兒上前分別踩兩個不同的水圈,如一個水圈內標有數字5,一個水圈內標4個小雨點)
2、他們剛剛是怎么踩水圈的?為什么踩的不一樣?各踩了幾下?
3、穿好我們的小雨鞋,我們一起來踩水圈吧!(幼兒自由選擇雨圈踩一踩)
(二)雨傘、雨衣來避雨
1、(播放打雷下雨錄音)下雨啦,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吧!(幼兒自由躲到雨傘底下)
2、發現雨傘上的秘密,學會看標志提示信息。(如雨傘上是數字5或者5個小雨滴,就請5個幼兒藏到這把雨傘下)
3、如果個別幼兒落單了,無法組成雨傘上的數或量,教師可提醒幼兒穿雨衣來避避雨。(要求:一件雨衣下只能藏一個小朋友)
五、收拾雨具
1、天晴了,我們把手里的雨具都收起來吧!(請幼兒說說手上都有哪些雨具)
2、按規律給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雨衣雨傘雨鞋排排隊。(教師黑板上出示前半部分排序圖,幼兒在作業紙上進行后半部分接龍排序)如: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紅雨衣黃雨衣藍雨衣(按顏色排序)紅雨衣紅雨鞋紅雨傘紅雨衣紅雨鞋紅雨傘(按種類排序)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紅雨衣藍雨鞋黃雨傘(按顏色和種類兩種特征排序)
六、結束
1、幼兒在本節課中非常積極。
2、幼兒通過這節課深刻的認識到了5以內的數與量,由于教具比較新穎,游戲比較多,幼兒在本節課中玩得非常開心。
3、本節課的設計簡潔明了,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輕松學到了知識。
小百科:下雨是一種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后,就變成水蒸氣被蒸發到空氣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氣便凝聚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徑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五
下雨天的時候,幼兒都會被大人保護的很好,他們對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并不多,雨是從哪里下來的,雨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雨絲的模樣,所以讓幼兒用自己的雙手使用平時不起眼的材料去創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絲”的樣子。大大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1、學著用適量的漿糊把泡沫條粘到畫紙上。
2、感受粘粘貼貼的快樂,體驗視聽享受的別樣心情。
幼兒操作用泡沫條來裝飾的下雨的天空。
能用泡沫條表現出各種形態的“雨滴”。
1、教師示范畫(事先用藍灰色調的'水彩涂滿整個畫紙)。
2、每人一份泡沫條(包裝水果的外泡沫套剪碎),每組一份漿糊。
3、一段有雷聲、雨聲的音樂。
4、下雨場景的圖片。
一、好大的雨。
1、教師出示有下雨場景的圖片。
2、師:你們在圖畫上看到人們手里都拿著什么啊?
3、師:什么樣的天氣我們要帶傘啊?
4、師:你們能學學下雨時雨滴的樣子嗎?(教師用動作引導幼兒學下雨的樣子)。
二、紙上下雨。
1、教師出示藍灰色底的畫紙。師:今天我們要在這張紙上下雨。
2、教師播放錄有雷聲的音樂。師:哇!打雷了。快要下雨了,零星的小雨下下來了。
3、教師示范在紙上用小泡沫條貼出“零星小雨”。
4、教師播放有下雨聲的音樂。師:哇,雨開始下的了哦!這個時候雨是什么樣子的啊?(很多,很快,很密)。
5、師:那我現在請一個小朋友來我的紙上下雨。
6、教師繼續播放有傾盆大雨的音樂聲。師:嘩啦啦!雨又更大了。那這個時候雨下下來是什么樣子的了啊?(雨點更大、更密、更快了)。
7、教師再請一個小朋友來下雨,其他幼兒觀察仔細。
8、教師播放伴有風的聲音的雷雨場景音樂。師:呼呼呼!刮風了,雨點被吹來吹去了。
9、教師請個別幼兒上來表現刮風時的雨點。
三、幼兒實際操作。
1、教師請幼兒在自己的畫紙上實際操作。
2、注意提醒幼兒要一根一根的拿,漿糊涂的少一點。
3、師:現在我請小朋友在這灰蒙蒙的天空上下雨嘍。(教師一邊播放音樂)。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四、結束部分。
1、幼兒完成化作后,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懸掛起來。
2、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看看別人和自己下的雨有什么不一樣。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六
下雨天的時候,幼兒都會被大人保護的很好,他們對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并不多,雨是從哪里下來的,雨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雨絲的模樣。所以讓幼兒用自己的雙手使用平時不起眼的材料去創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絲”的樣子。大大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1、學著用適量的漿糊把泡沫條粘到畫紙上。
2、感受粘粘貼貼的快樂,體驗視聽享受的別樣心情。
:幼兒操作用泡沫條來裝飾的下雨的天空。
:能用泡沫條表現出各種形態的'“雨滴”。
1、教師示范畫(事先用藍灰色調的水彩涂滿整個畫紙)。
2、每人一份泡沫條(包裝水果的外泡沫套剪碎),每組一份漿糊。
3、一段有雷聲、雨聲的音樂。
4、下雨場景的圖片。
一、好大的雨。
1、教師出示有下雨場景的圖片。
2、師:你們在圖畫上看到人們手里都拿著什么啊?
3、師:什么樣的天氣我們要帶傘啊?
4、師:你們能學學下雨時雨滴的樣子嗎?(教師用動作引導幼兒學下雨的樣子)。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七
1、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2、幼兒能聽到指令,做相應動作。(重點)。
3、學習生活小常識,知道下雨了要打雨傘。
難點:自主探索過水坑的方法。
1、知識準備:幼兒有一定的規則意識。
2、實物準備:硬卡紙20、小雞胸飾20、圓形藍色大小不一的皺紋紙若干、太陽公公圖片、鈴鼓一個、場地準備,音樂:雷聲、小小蛋兒把門開、網絡小游戲音樂、小雞進行曲。
一、熱身活動:
雞寶寶們好!(雞媽媽好!)今天,媽媽要帶你們帶外邊去做游戲,你們高興嗎?那先讓我們來活動活動身體吧!(隨音樂做熱身活動)《小雞進行曲》(播放雷聲)。
二、游戲:下雨了。
1、引導幼兒在草地上自由的捉蟲,知道下雨了要打著“雨傘”跑回家。
師:寶寶們,聽,發生了什么事情?(打雷了)打雷了接著就會下雨,下雨我們用什么遮雨呢?(雨傘)那你們瞧我們場地上的東西有什么可以用來遮雨呢?(請幼兒示范)待會你們捉蟲的中途,媽媽搖鈴鼓說下雨了”寶寶們要頂著草地上的`“小雨傘”輕輕的跑回家,不要讓自己淋濕了喲!(師示范),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和好朋友撞在一起了,好嗎?寶寶們加油,要吃的飽飽的喲!現在去捉蟲吧!(幼兒隨音樂:網絡小游戲音樂捉蟲)。
2、師搖晃鈴鼓播放雷聲,發出“下雨了”的指令,幼兒跑到場地四周取雨傘,頂在頭上踮著腳尖跑家。
師:寶寶們跑的真快,有沒有淋濕呀?
3、出示太陽公公創設情境。
寶寶們剛才表現真棒!現在太陽公公出來了,我們一起把濕雨傘拉出去曬一曬吧!剛下過雨,地上有許多藍色的小水坑,我們怎樣才能過去呢?(幼兒自由探索并和老師說一說方法:繞過、跨過)教師和幼兒一起過水坑路。
4、過完水坑路幼兒隨音樂捉蟲再次進行游戲:下雨了。
三、放松活動:
寶寶們,今天玩得開心嗎?累不累呀?讓我們隨著音樂放松一下我們的身體吧!(播放小小蛋兒把門開音樂放松身體)。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帶幼兒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掌握有關雨的知識信息。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這是什么?師: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呀?師小結:對。
2、前天老師還和你們一起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是不是?(幼齊答:是)。
請小朋友想一想,雨是從哪兒落下來的呢?
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三、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表現下雨的過程。
師:剛才我們說了說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
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好)。
教師邊示范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刮大風了,雨被風吹得都斜了過來。剛才我們說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著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
四、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后畫刮風時的雨。
(2)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為什么?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九
1、在故事情境中,樂意聽聽、說說、想想小白兔和小袋鼠避雨的好辦法。
2、感受小白兔和小袋鼠互相幫助想辦法避雨的快樂。
1、物質準備:故事課件
2、經驗準備:幼兒有生活中在雨中行走和避雨的個體經驗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語:今天天氣真好,草地上來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誰呀?
重點提問:小白兔在干什么呀?(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大膽表達)
兒歌:春天天氣真好,花兒香又香,小草綠又綠,提著我的籃子,采蘑菇回家。
二、想想說說――尋找避雨的好辦法
1、說說找找避雨的辦法――遷移生活經驗想辦法
重點提問: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小兔該怎么辦呀?
小結:你們真能干,幫小兔想了那么多能避雨的辦法!
2、想想避雨的辦法――拓展經驗
重點提問:小袋鼠怎么了?(播放錄音)
小白兔會對小袋鼠說什么呢?
3、聽錄音
重點提問:它們想了什么辦法呀?(小兔到那里去了)
小結:原來他們兩個合撐一把傘。小白兔和小袋鼠真聰敏,想到了一個這么簡單的辦法,就讓大家都淋不到雨。看來,遇到困難一起動動腦筋,還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
三、唱唱跳跳――體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1、引導孩子一起和小兔、小袋鼠快樂唱歌“找朋友”。
小結:瞧,小白兔和小袋鼠的臉上多么幸福的笑容呀,和朋友在一起互相幫助,一起游戲,是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呀!
四、延伸活動:
1、班級圖書角投放《下雨啦》的故事錄音和故事書,幼兒可以聽聽講講。
2、在班級小劇場創設“下雨啦”的情境,引發幼兒自主表演興趣。
3、捕捉生活中幼兒互相幫助的照片,創設“朋友記錄墻”,引導幼兒間能夠互相幫助。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十
活動目標:
1、認識碰鈴,掌握碰鈴的使用方法。
2、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對兩種不同雨聲的感受。
3、初步學習看老師手勢指揮演奏。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鈴鼓、碰鈴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1、《這是小兵》。
2、《我們大家做得好》。
3、《我愛我的小動物》。
4、《扮家家》。
二、復習歌曲。
1、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名稱:剛才老師談的歌曲叫什么名字?
2、大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請小朋友唱著歌回答老師。
3、小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4、教師和幼兒一同演唱歌曲。
5、大雨和小雨誰的聲音更大一些,我們要怎么樣唱大雨和小雨的聲音?(引導幼兒分別用大聲和小聲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表演歌曲。
1、如果請你來表演下雨,你會怎么表演?(幼兒自由表演后教師引導幼兒集中學習一、兩種比較好的動作。)。
2、下雨可以這樣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3、教師帶領幼兒完整表演歌曲。
四、演奏歌曲。
1、剛才我們用聲音和動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師還為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樂器,用他們來表演歌曲也非常好聽。
2、教師出示鈴鼓和碰鈴,引導幼兒認識樂器,學習這兩種樂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師分別演奏兩種樂器,引導幼兒傾聽哪種樂器演奏大雨,哪種樂器演奏小雨。(嘩啦啦處連續搖鈴鼓,滴滴滴滴嗒處用碰鈴,一字一次。)。
4、將樂曲分配給孩子們,教師組織幼兒演奏歌曲。(引導幼兒看手勢指揮演奏,明確自己的演奏任務。沒有樂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5、請另外一些孩子用樂曲演奏歌曲。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十一
本活動是根據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中《天熱了》主題教育活動展開的,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抓住幼兒日常生活契機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研究,作為教師的我始終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幼兒創設了想說、敢說、愿說的寬松環境,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活動的愿望。
在活動中,考量的東西還不夠深入,有的是孩子們發現的。比如,自己跑到門上或者滑梯上蘸水然后到黑板上印手印或涂鴉等等。生活即教育,讓孩子回歸生活、回歸大自然。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十二
1、理解故事內容。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動物之間的對話。
3、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活動準備?小兔子、小雞、小貓黏貼畫,葉子黏貼畫。?大葉子一片。
一、開始部分
引入故事: 小朋友們,今天是什么天氣呀?
(1)晴天,那如果是雨天,我們來上幼兒園的路上要帶什么呀?
(2)雨天,今天來上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們拿什么來擋雨呀?
二、中間部分
2、教師講剩下的故事。小兔子想了這么好的辦法,淋不到雨了,可是還有許多別的小動物沒有傘,小兔子會怎么做呢?請小朋友聽老師把故事講下去,然后告訴老師,小兔子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她是怎么做的?教師提問,小兔子走著走著,遇到了誰啊?他有沒有帶傘啊? 小兔子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 小雞(小貓)又是怎么回答的? (小雞小雞,快到葉子底下來吧;謝謝你,小兔子)2種動物。
4、一起回憶一下整個故事。教師講敘述的話,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動物之間的對話。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講故事。
5、情景表演。
(1)教師扮演另一種小動物,小狗。老師請所有的小朋友扮演小兔子好不好?哎呀哎呀,下雨了,我沒有帶傘,這該怎么辦啊?引導幼兒集體說:小狗小狗,快到葉子底下來吧!剛才啊,xx小兔子說的最好了,我請他來做小兔子,來遮別的小動物。
(2)某一幼兒扮演小兔子(頭飾),請別的小朋友來扮演不同的小動物, 我們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進行3次)。
附:故事
《下雨的時候》 小白兔在草場上蹦蹦跳跳,一會兒看看花,一會兒采蘑菇,玩的真高興,忽然,刮起風,下起雨來了,小白兔急忙摘了一片大葉子,頂在頭上,當作雨傘,這下可好了,淋不到雨了,它走呀走呀,看到前面走來一只小雞,小雞被雨淋得“嘰嘰嘰”直叫,小白兔連忙說:“小雞小雞,快到葉子底下來吧!”小雞說:“謝謝你,小白兔!”說完,就鉆到到了葉子底下。 小白兔和小雞一起頂著大葉子往前走,又看到一只小貓被雨淋得“喵喵喵”直叫,小白兔和小雞一起叫:“小貓,小貓,快到葉子底下來吧!”小貓說:“謝謝你們!”說著,就走到了葉子底下。 不一會兒,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小白兔,小雞和小貓三個好朋友在一起做游戲,玩得真高興!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十三
活動目標:
1、練習畫圓形和長直線,線條頭尾相結。
2、感受雨中雨滴與水塘相映成趣的.美麗畫面。
材料準備:
金色筆搭配彩色紙;銀色筆搭配16開黑色印泥紙。
活動過程:
一、探討引入師:下雨啦,雨點兒滴答滴答。下雨的時候你們都會看到什么呀?幼兒積極探討。
教師總結:下雨的景色真是很美麗啊,水塘泛起一圈圈圓暈,雨滴像珍珠連成了線。一起來把美麗的景色畫下來吧。
二、幼兒作畫。
1、跟畫水塘的圓暈師:用圈畫圓暈,小門關關牢。先畫小圈,再畫大圈,一層層圈圈,不碰到。
2、畫雨師:用長長的線來畫出雨水。線條盡量畫得長。膽子大一點,把畫面都畫滿。
三、作品展示幼兒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起來欣賞雨中的美景吧。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十四
下雨前,帶領幼兒到戶外,感受雨要來臨時的變化。
教師:
看一看,天上的云和平時的一樣么?有沒有變化?它們是什么顏色的?
找一找,有沒有小螞蟻?它們在干什么?
想一想,小朋友今天為什么帶雨具來幼兒園了呢?
二、探索活動。
帶領幼兒穿上雨衣、雨鞋或打上雨傘到戶外玩。
教師:
看一看:雨點落下了是什么樣子的?天空為什么突然亮了起來?
聽一聽:雨點打在雨傘上、地面上或其他物體上的聲音。打雷時你感覺怎么樣?
想一想:雨為什么有時候是直的,有時候是斜的?我們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見雷聲呢?
找一找:雨點除了落在雨傘上,還落在了什么地方?那些被雨澆到的地方變得怎么樣了?
接一接:用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接雨點,體驗雨點落下的感覺。
踩一踩:用腳踩水玩,體驗踩水的樂趣,
轉一轉:旋轉雨傘,雨水去哪了?
三、分享交流。
請幼兒回到活動室,整理好衣物,說一說在雨中玩耍時一些有趣的事情或發現。
教師:剛才你是怎樣和雨玩的?哪些是你最開心的?你發現了哪些有趣的事?
整合活動。
1健康活動。
水洼雨腳印》:雨停的時候,帶幼兒到戶外找有水洼的地方進行踩水游戲。
2語言活動。
下雨啦》:1、初步感知蘑菇,傘,芭蕉,荷葉在雨中的樣子。2、能根據圖片說出事物名稱。3、聽懂故事,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3社會活動。
認識天氣預報中雨的天氣標識,如大雨、小雨、雷陣雨、小到中雨等等。
4美術活動。
1、學習用各種線條表現不同的雨。2、棉簽、顏料、彩紙等裝飾雨傘。
5音樂活動。
大雨和小雨》:嘗試用聲音和動作來表示大雨和小雨。
6安全常識。
室內防雷注意事項,如關門窗、不站在電燈下、雷雨天斷電等等。
突發事件和應急措施。
吃完早飯,雨剛好下的不大,就準備帶幼兒出去感受魚,可是沒等孩子們穿好衣服雨就停了,只好把活動改成了雨后的體驗活動——看花壇里花草身上的雨露、感受到處濕濕的景物、印手印、踩水洼等。下午,雨繼續下著,突然打雷了,雨也越下越大,天越來越黑。本以為雨比較小的時候開展活動比較合適,但是因為之前答應了孩子要去感受雨,不能食言,還是決定帶孩子們去感受大雨。因為正在打雷,我借此機會正好引領孩子們探討“如何在雷雨天進行自我保護”,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雨點從小下到大的過程。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十五
1、引導幼兒基本理解“圖夾文”故事的內容,初步掌握閱讀的一般方法。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大圖書一本。幼兒人手一份小圖書。二、三、四畫面人手一份。
一、引導幼兒觀察封面,激發幼兒看書的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看書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大圖書,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
書的名字叫什么?引導幼兒認識書的名稱《下雨了》。
出示大圖書“圖畫中有誰呢?(小狗、青蛙、小白兔、小姑娘)他們在哪?(屋檐下)知道什么時候(放學后),你怎么知道的?(有書包)天氣怎么樣?(下雨了)“他們此時的心情如何呢?”(引出‘焦急’)“那他們為什么要焦急呢?”(沒有辦法回家)“那你們替他們想個辦法讓他們回家。”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幼兒認讀畫面上的字。
“是不是像我們小朋友想的那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到底是怎么回家的。”
二、引導幼兒閱讀畫面內容,初步掌握“圖夾文”的閱讀方法。
1、教師翻開書的第一頁,“這頁畫面中有什么?”(有字寶寶、圖畫)“畫面中出現了誰”(小白兔媽媽)“它手里有什么?”(蘑菇傘)“它來干什么?”(送雨傘)“除了有圖畫,還有什么?”(字)那你認識中間的哪些字呢?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自己認識的漢字。那小白兔是怎樣拿著傘回家的呢?重點引導幼兒認識動詞:頂(出示字卡)
2、引導幼兒觀察圖夾文中文字“你們看,在圖畫的旁邊就是畫面的內容。”引導幼兒認讀圖夾文漢字“小白兔媽媽”“蘑菇傘”“小白兔”。
“還有一些其他的字,老師來告訴你。”帶領幼兒閱讀第一頁。并引導幼兒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的認讀。
3、引導幼兒自己閱讀第二、三、四中的畫面,并能進行簡單講述
“小白兔回家了,那其他人又會怎么樣呢?”“小朋友自己來說說,并且告訴旁別的小朋友。”,每人一張,交流互閱。
4、最后出示圖五一句話帶領幼兒朗讀一次。
三、帶領幼兒完整講述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重點指導幼兒用手指指讀的方法閱讀故事。個別、集體。
“老師把這本大圖書做成了小圖書,我們小朋友可以在下課的時候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十六
1、猜謎方式導入課題,喚起幼兒相關經驗。
“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看不見。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你們見過下雨嗎?雨是什么樣的呢?”
2、觀看一段下雨的視頻材料。
建立雨是線狀的概念。
3、用身體語言表現雨。
教師與幼兒做表現游戲:大雨和小雨。
當老師說到“下大雨”時,幼兒用手在空中畫長長的線,當老師輕聲說“下小雨”時,幼兒用手在空中畫短短的線條。當老師說“大風把雨吹斜了”,幼兒在空中用手畫斜線。
4、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發給幼兒有一定內容的作業紙:花草,蘑菇口渴了,它們盼著下場雨,這樣他們喝飽了水就能長得更好看了。
鼓勵幼兒畫出不同的長短斜線,鼓勵幼兒將畫面畫滿。
5、欣賞與評價。
誰的雨下得最密,最大呢?
全部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其他幼兒的作品。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十七
1、通過學習,了解詩歌的名稱及內容,了解春雨對大自然的作用。
2、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教師準備種子、麥苗、梨樹、小朋友的頭飾。
2、幼兒帶些春天的動植物。
1、引發幼兒對場景的興趣,讓幼兒自由地仔細地觀察景物。并提出行為要求,教師參與觀察并指導。
師:“小朋友們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現在是什么季節?下起了什么雨呢?”“下起了春雨。”
2、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詩歌的名稱及內容。
師:“剛才你們看了電視,現在知道誰喜歡春雨了吧。”“它們為什么這么喜歡春雨?”“我們還聽到春雨落下來是什么聲音?誰來學學看?”
3、引導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邊學習邊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師:“現在我們跟著“種子”它們一起朗誦,看誰學得最好!”“現在我們請×××、×××分別來扮演“種子”表演。”(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表演詩歌)
師:“現在,我要請小雨點、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一起來表演。”“誰來演小雨點?……”(引導培養幼兒喜歡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情感)
師:“詩歌里的種子、梨樹、麥苗和小朋友都喜歡春雨,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呢?為什么?”“那么我們就到外面去看一看下過春雨之后的春天美不美?”
春雨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種子說:
“下吧,下吧,我要發芽。”
梨樹說:
“下吧,下吧,我要開花。”
麥苗說:
“下吧,下吧,我要長大。”
小朋友說:
“下吧,下吧,我要種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小班教案下雨啦反思篇十八
1、根據圖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1、太陽、烏云、小雞、小鴨、刺猬圖片各一張
2、白色背景圖一幅,水粉顏料若干,水粉筆一支,抹布
一、直接引題
二、逐幅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大膽講述
1、出示太陽
1)這是誰啊?
2)它看見了什么?
2、出示烏云
1)天氣要怎樣了?
2)這是怎么樣的雨?
3、出示小雞
1)唧唧,誰來了?
2)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小雞?
4、出示刺猬
1)遠遠的誰來了?
2)小刺猬怎么樣了?
3)小雞看見小刺猬淋濕了,會怎么說?
4)小雞為什么突然大叫起來?
5)小刺猬怎么說?小雞又是怎么說的?
5、出示小鴨
1)嘎嘎嘎,誰來了/
2)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小鴨?
3)小鴨看見淋雨的小刺猬是怎么說的?
4)小鴨為什么又大叫起來?
6、大家一起給小刺猬想想辦法
1)這時候雨怎么樣了?
2)小刺猬怎么樣了?
3)想個辦法幫幫小刺猬,怎么樣才能大家都不淋雨?
三、延伸
把圖片放進區角,有空的時候把故事編給好朋友聽
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我運用課件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的動態語言環境,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連平時寡言少語的幼兒也不由自主地回答了我的提問,幼兒的注意力能投入到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