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篇一
福州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以及壯美的自然景觀。在旅游市場越來越繁榮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福州旅游。在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充分地感受到了福州的魅力,所以我想分享我的旅游心得體會。
二、福州的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
福州市內(nèi)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景點,例如三坊七巷、林則徐紀念館、閩臺古城等等。這些景點都是福州的文化遺產(chǎn),擁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建筑風格。在這些景點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坊七巷,它是福州經(jīng)典的閩南式圍屋民居群,具有300多年的歷史。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閩南古典園林建筑的精美,還可以了解到當時的生活方式和園林文化,尤其是園林中的神秘氣息深深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三、福州的自然風光。
除了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福州的自然風光也是不容錯過的。福州的山水風光是十分壯美的,尤其是福州市區(qū)附近的鼓山、臺山、江口洋等景點,其美景令人神往。而福州還有許多離市區(qū)不遠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例如福建武夷山、閩西大峽谷等,這些地方的自然景觀也非常宜人。在這些自然景點中,我最喜歡的是福州的三坊七巷和天游峰,天游峰景區(qū)是一座有名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具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和自然風光,尤其是頂峰處的全景視野和峽谷變幻的幽石巢穴,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四、福州的美食。
福州的美食文化也是值得一提的。福建菜以清淡為主,烹調(diào)方式簡單,以突出原汁原味和營養(yǎng)健康而著稱,而福州菜更是福建菜的精髓。濃重的魚腥味、嫩滑的海蠣子、鮮美的海蝦、芳香可口的福州年糕、獨具特色的福州麵線等等,這些美食不僅讓我口感豐富,更讓我深入了解到福州的文化和歷史。
五、總結(jié)。
通過這次旅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福州的自然風光、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以及美食文化。福州的美景和美食簡直是讓人難以忘懷的,非常值得大家去旅游。此外,福州的交通也十分便利,因此非常適合短期游覽。我相信,在未來,福州更會發(fā)展出更多更好的旅游項目,并且成為全國旅游文化城市的佼佼者。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篇二
閩萊傳統(tǒng)甜食,將檳榔芋頭蒸熟后用刀板壓制成泥,并用切碎的紅棗、瓜子仁、櫻桃、冬瓜糖等做輔料。此菜香郁甜潤,細膩可口。芋泥是福州人宴席上的常菜,每當宴席接近尾聲時,最后一道“壓軸”菜,通常都是芋泥。一般的飯館里也都有此種甜點供應(yīng)。
芋泥的來歷:據(jù)說1839年,林則徐到廣州禁煙,英、德、美、俄等國領(lǐng)事為了奚落中國官員,準備了西餐涼席宴請林則徐,企圖讓林則徐在吃冰淇淋時出洋相。事后,林則徐也備宴回請,幾道涼菜過后,端上來芋泥。芋泥乍看猶如涼菜,其實是很燙的。外國人不知道,舀起來就吃,結(jié)果被燙得唔唔直叫。
沒牙花生湯店地址:福州市臺江區(qū)老藥洲路。
葉家花生湯地址:福州市鼓樓區(qū)八一七北路133號大洋百貨后側(cè)。
如果你跟一個福州人說,我吃過魚丸、佛跳墻,對方也許會覺得你還蠻懂得吃嘛;如果你說“我吃過拌面”,對方一定會刮目相看,覺得你還真懂這個城市。
依心尚干拌面扁肉地址:福州市鼓樓區(qū)達明路41號。
一到飯點,行在福州的街巷里便能聞著蝦油的鮮咸滋味,在老福州的日常生活里蝦油是極為重要的調(diào)味,炒鮮蔬時放上些許,不用鹽巴也不用味精,已是頗有風味。“蝦油味”甚至成為福州話的代稱,這也是那些生活在他鄉(xiāng)的福州人最魂牽夢繞的味道。
雖然叫蝦油,實際上已經(jīng)比較少用小蝦為原料,一般采用小鯷魚,小蝦出汁量少,口味也不如小魚。不同品種的魚做出來的蝦油品質(zhì)也有不同,比較高檔的會用到小魚,普通的就是本地稱為“河囝”的一種小魚。
燕皮是用肉茸和甘薯粉制成的薄片,又稱肉燕皮,創(chuàng)于清末光緒年間,色白質(zhì)香,平滑細潤,脆嫩爽口,可切成絲狀煮食,是福州特有的風味小吃。燕皮在食品店里均可買到。此外它還可以做成太平燕等多種名菜和風味小吃。
同利肉燕老鋪地址:福州市鼓樓區(qū)澳門路3號。
同利肉燕(南后街店)地址:福州市鼓樓區(qū)南后街23號。
“撈”是福州小吃、家常菜的經(jīng)典“手勢”,肉貝下水、粉面菜蔬,在滾開的湯水里打個滾,剛剛斷生,隨即撈起,傾入食碟,食客就著碗底的佐料,信手一拌,配合默契地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清淡有味的“鮮撈”就可以開吃啦。“化”是原產(chǎn)莆田的“興化米粉”,那是一種細米粉。既然興化粉撈得,沒理由閩清粉干或者面條就撈不得嘛。于是乎,各家鮮撈、撈化店的案臺上無不擠擠擁擁,擺著二三十種原料,豬肝、腰子、大腸頭、花腸、羅漢肉、豬血、鴨腸、鴨胗、海蠣、墨魚、鯊魚皮,青菜……足以令人選擇困難癥發(fā)作!
依土撈化。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qū)慶城路13號。
肉松或許是福州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配食。肉松在福州話中應(yīng)稱作“肉絨”,因其制作出來后成為一條一條像棉絮一樣的絨狀而得名,如今福州大街上隨處可見冠以“老字號”的肉松店,超市的`貨架里也有不同品牌各種口味,但真正的老福州人還是習慣去位于花巷尾段石井巷的“品日有”肉松老鋪。
閩侯鄉(xiāng)間自釀青紅酒最是尋常,稍微一打聽,便尋得一戶人家。將糯米泡上大約五六個小時,至用手輕輕一捏便成了碎末的程度即可,倒入杉木做的飯甑中,飯甑將糯米瀝干后,便放入特質(zhì)的大鍋中蒸,蒸汽透過飯甑的細縫便可將米炊熟。
烰油“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稱為“烰”。“烰油米時(烰栗)”色澤金黃油亮,皮餡分離、外香酥,內(nèi)甜軟。將糯米洗凈浸泡4-6小時后,磨制成水磨粉團。紅糖加水熬成糖漿,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漿、精鹽,制成豆沙餡。糯米粉團加入糖漿,反復(fù)揉和制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餡,成為油生坯,面貼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坯放入油鍋,用鐵勺輕輕翻動,等油皮亮膨脹似球形,色呈焦黃時,即可撈起瀝干油。
福州地區(qū)自古盛產(chǎn)橄欖,清末文人徐珂編著的《清稗類鈔》里述:“橄欖以閩產(chǎn)為多,而盛行于江南。”青橄欖乍食略苦澀,而后便會回甘生津。雖不飽肚,卻是福州人最常吃的零嘴。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篇三
福建省福州市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是一座歷史悠久且充滿魅力的城市。近期,我有幸前往福州旅游,這次旅行帶給了我許多難忘的體驗和深刻的感受。下面我將從歷史遺跡、自然景觀、美食文化、民俗風情以及購物體驗五個方面來分享我的福州旅游心得體會。
首先,福州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讓人仿佛穿越時光。在福州三坊七巷,我感受到了以明清建筑為主的古老氛圍。走在狹窄而古樸的巷弄間,仿佛走進了一個老式街道,到處都充滿了濃郁的歷史氣息。而在福州的鼓山風景區(qū),我又領(lǐng)略到了福州的城市發(fā)展與改革。從傳統(tǒng)的古建筑到現(xiàn)代的摩天大樓,福州的城市面貌在不斷地變化。這些歷史遺跡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福州的發(fā)展歷程,也讓我對福州的文化底蘊充滿了好奇和敬意。
其次,福州還擁有許多自然景觀,給人一種宜居的感覺。在福州的南山風景名勝區(qū),我眼前展現(xiàn)出了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茂密的樹木和清澈的溪流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而在福州的西湖風景名勝區(qū),我則享受到了寧靜和安逸。碧綠的湖水和青青的草地讓我感受到了福州人民對環(huán)境的熱愛和保護。這些自然景觀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第三,福州的美食文化令我留連忘返。福州涼茶、骨頭湯、魚丸等特色小吃讓我大快朵頤。尤其是福州的河粉,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河粉細膩而軟滑,搭配上濃郁的醬料和各種配菜,簡直是一道令人垂涎的美食。福州的美食不僅滿足了我的味蕾,更讓我感受到了福州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第四,福州的民俗風情給我?guī)砹艘环輨e樣的體驗。在福州的蘭花塢,我看到了福州傳統(tǒng)文化的活力和生機。民間藝人們表演著傳統(tǒng)的歌舞,讓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的福州。而在福州的后安古街,我體驗到了福州的傳統(tǒng)手工藝。民間藝人們正在現(xiàn)場制作著手工作品,他們的技藝嫻熟,讓人驚嘆不已。這些民俗風情讓我領(lǐng)略到了福州人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傳承。
最后,福州的購物體驗令我感到驚喜和滿意。在福州的步行街和商業(yè)區(qū),我感受到了購物的樂趣和消費的喜悅。各種國際品牌與本地特色的商店讓我有了選擇的余地。尤其是福州的特色商品,如福建的木雕、瓷器、茶葉等,讓我有了一份獨特的購物體驗。福州的商業(yè)街區(qū)讓我感受到了現(xiàn)代化城市的活力和繁榮。
總結(jié)起來,福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美麗的自然景觀、獨特的美食文化、多彩的民俗風情以及豐富的購物體驗。通過這次旅游,我對福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對福州的文化和人民有了更多的敬意和熱愛。我相信福州會越來越美好,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來到福州,享受福州的魅力。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篇四
該寺建筑規(guī)模宏偉,布局精巧,有“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之妙,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之精華。寺旁有以陶燒造的寶塔千佛陶塔,在國內(nèi)十分罕見。
三坊七巷。
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占地40公頃,現(xiàn)有古民居268幢。三坊七巷人杰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鼓山。
位于福州市東郊,在閩江的北岸,距城區(qū)約17公里,主峰海拔969米,總面積48平方公里。自宋朝至今皆為游覽勝地,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qū)之一。鼓山誕生在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之前,峰頂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據(jù)說每當風雨來臨之時,便隆隆有聲,故名鼓山。鼓山風景秀麗,歷來是福州的佛教勝地。
西湖公園。
福州西湖公園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被人稱為“福建園林明珠”,園內(nèi)還有林則徐讀書處和禁煙亭等。
1.夜游閩江。
夜游閩江,是很多地道的福州人都曾有過的經(jīng)歷。從幾十年前的搖櫓小船到現(xiàn)在的豪華游輪,江水潺潺,歲月滄桑,兩岸流動的景致講述著這個城市2200多年的悠遠故事。游輪從臺江元洪城對面的碼頭出發(fā),溯江而上。坐在船上,可觀江景、品清茗,亦可覽明月、賞燈火。江面水波滟瀲,兩岸華燈閃爍,這一切有了遠處如黛的山巒映襯,更顯流光溢彩。
3.三坊七巷內(nèi)訪名人故居。
巷內(nèi)坊內(nèi),房子和院子縱橫交錯,簡直是個龐大的迷宮。在巷中不斷有帶篷的三輪車經(jīng)過,可以讓車夫載著在巷子里轉(zhuǎn)。如果仔仔細細地都看了,可能要1個多小時。高墻里面已經(jīng)過往的名人眾多,冰心、嚴復(fù)、沈葆楨、鄧拓、何振岱等等。三五步就有一塊鐫有“×××故居”的巨大石碑。磚瓦縫中透著陳年的書卷氣。寫出蕩氣回腸叫人潸然淚下的《與妻書》,為福州男人掙足面子的林覺民也一直居住在這里。修整好的大房,多數(shù)不收門票,一些宅子甚至還是當時名流的后人在此管理,兼做銷售自己的回憶錄。
3、愜意泡溫泉。
作為溫泉古都的福州,有“中國溫泉之都”的稱號。福州的溫泉資源非常豐富,溫泉分布很廣。在寒冷的冬日,不妨泡在福州樂享溫泉的暖心與愜意。福州人有在澡堂“泡湯”習慣,不必長途跋涉到周邊的溫泉景區(qū),去福州的七家老澡堂就可以美美的享受整個人泡在暖湯里,舒服得每個毛孔都歡快地張開的那份愜意。
資料。
*涌泉寺門前的千年陶塔,全國獨此一家,可周邊并未見任何介紹,而且塔身被一層厚厚的防銹漆覆蓋,游人不注意,很容易錯過此等寶物;涌泉寺內(nèi)還有佛祖靈齒舍利、唐、宋高僧血經(jīng)等寶物。
交通。
省內(nèi)閩南、西、東游客均可經(jīng)高速公路到達,閩北則可坐火車。省外游客可乘飛機降落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想暢游八閩的游客還可在游完福州后乘武夷號豪華列車(6小時車程)北上游覽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乘福廈高速快運(2-3小時車程)南下游覽泉州、廈門。
美食。
福州美食馳名中外:鍋邊,海蠣餅,太平燕,芋泥,扁肉,鮮撈,拷扁欖,花巷肉松,荔枝肉,醉排骨,佛跳墻等等,聚春園,福州大酒家。福州大飯店等都是以制作閩菜為長的地方。
特產(chǎn)。
福州當?shù)厥a(chǎn)多種土特產(chǎn)品,市果福桔在全國柑桔評比中名列前茅;福州軟木畫國內(nèi)外獨一無二;壽山石雕是福州的千年工藝珍品;脫胎漆器,當年榮獲國際頭獎。此外,福州玉雕、牙雕、角梳、肉松、福果等,亦久負盛名,十分暢銷。
福州景點大全。
福州景點多不勝數(shù),主要有:1名山有:鼓山、旗山、青云山。2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3名園有:西湖、南公園、煙臺山等。4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云塔、三峰塔。5名橋有:萬壽橋、回龍橋、龍江橋。6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寬故居、林覺民故居、薩鎮(zhèn)冰故居等。
d2:往鼓山(有多路公交車到下院下車),你可選擇步行、坐車、索道上山到風景區(qū)(門票6元,最好能請個導(dǎo)游,景區(qū)內(nèi)故事很多)游覽涌泉寺(千年古剎,寶物眾多——康熙皇帝御筆書寫的“涌泉寺”匾額、千佛陶塔、刻有《金剛經(jīng)》全文的大鐘、釋迦牟尼靈牙舍利、血經(jīng)、香積櫥、千年鐵樹開花、康熙雍正兩朝御賜的六大柜經(jīng)文等)、喝水巖(品茶、天然碑林——始于宋代眾多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午飯后到江濱大道任一公交站點乘馬尾專線雙層大巴往馬尾區(qū)(車程20-30分鐘)(沿途可欣賞到亞熱帶沿江風光)游覽馬尾港(免費),羅星塔公園(5元),昭忠祠(4元),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后返市區(qū)。
d3:往五一廣場,在西南角的“福州一日游”車站乘車前往永泰青云山景區(qū)、赤壁景區(qū)游覽山澗、天池風光。
d4:逛市區(qū),特別推薦:往南后街走坊躥巷--三坊七巷(衣錦坊、光祿坊、文儒坊、宮巷、塔巷、黃巷、安民巷、郎官巷、吉庇巷、楊橋巷(路))走走古民居。之后乘1路車到達道站下車去東亞第一室內(nèi)步行街--中亭街(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和第一步行購物島--中洲島(歐陸風格)購物、娛樂、享受美食,也可去金山新區(qū)的榕城廣場(福州現(xiàn)有最大的廣場)商貿(mào)區(qū)和南江濱公園。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篇五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區(qū)。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_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xiàn)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xiàn)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nèi),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nèi),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jié)構(gòu)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xiàn)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2、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屬于4a景區(qū)。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原名福州樹木園,創(chuàng)建于1960年2月。1993年改為“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園內(nèi)最高處的筆架山海拔643米。公園內(nèi)有木棉樹、鉆天楊、南洋杉、樟樹、油松、銀杏、水杉等全國各地及36個國家2500多種國內(nèi)外珍貴樹種。龍?zhí)断员毕蚰狭髫瀳@中,以蘇鐵園、棕櫚園、珍稀植物園、竹類觀賞園、樹木觀賞園,花卉盆景園及榕樹景觀區(qū)等多個植物專類園構(gòu)成的樹木觀賞區(qū),還有歷史悠久的宋古驛道、清劉冰心墓、正心寺等人文景觀。交通公交945、802路(駕駛室右擋風玻璃處放置“本車開往森林公園”標志的即可乘坐)到公園正門,947路到達公園南門。
3、石竹山。
位于福清宏路鎮(zhèn)西25公里處,因“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而得名。山上有勝景石竹寺、獅子巖等128處,現(xiàn)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區(qū)之一。石竹山素有雅勝鼓山之譽,為福建省道教名山。山間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臺、化龍窩、鶴影石、鴛鴦石、棋盤少、龜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巖怪石、天然石景。石竹山風光以石竹寺為中心,石竹山的石竹寺又名九仙閣,相傳在漢武帝劉乇時,在福州市于山-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后人建筑九仙閣,以資紀念。九仙閣始建于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宋、明重修,1979年又重修。該寺建于狀元峰下半山腰的懸?guī)r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懸空,遠望如空中樓閣,天宮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綠竹聳立,紅墻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靈寶觀”。宋干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時,因周圍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
重陽節(jié)的來歷。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nóng)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zhèn)溆谔熳印!笨梢姰敃r已有在秋九月農(nóng)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jié)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fā)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gòu)成了重陽節(jié)的基礎(chǔ)。
重陽節(jié)為何登高賞菊。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jié)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jù)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jié)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jié)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jié),菊花盛開,據(jù)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jié)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tài)。民間還把農(nóng)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jié)里,觀賞菊花成了節(jié)日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jié)前后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jīng)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zāi);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jié)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jīng)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jīng)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喝重陽酒。
“重陽酒”即用優(yōu)質(zhì)糯米釀成的甜酒,于重陽節(jié)裝進小陶瓷壇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為溫度和濕度比較適宜,所以釀出的酒特別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純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數(shù)民族。
“重陽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陽節(jié)時,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長成,欲開花時,這就是制作“重陽酒”的上好的材料!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篇六
景區(qū)介紹:
福州西湖公園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被人稱為福建園林明珠。福州西湖為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所鑿,在唐末就已經(jīng)是游覽勝地;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繼位,在此建造亭、臺、樓、榭,湖中設(shè)樓船,西湖成為御花園;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則徐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辟為西湖公園。宋代辛棄疾游覽后曾寫道: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
福州西湖公園集福州古典園林造園風格,利用自然山水形勝,并以鄉(xiāng)土樹種配置為主,講究詩情畫意,小中見大,使西湖景色愈見秀麗,遐邇聞名。主要景點有柳堤、開化寺、宛在堂、桂齋、環(huán)湖步行道及福建博物館等。
正月甘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拗九節(jié)又稱后九節(jié)、孝九節(jié)和送窮節(jié)。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門票價格:
免費。
開放時間:
每天5:30―22:30。
最佳游覽時間:
四季皆可。
到達方式:
市區(qū)可乘1、65、70、74、109、100、111、88路公交車到西湖站下車,步行前往公園。
可以購買的禮品:
福州的特產(chǎn)有脫胎漆器、福州龍須線面、茉莉花、荔枝、龍眼等。
3.畢業(yè)旅游攻略_畢業(yè)旅游路線推薦。
6.2016中秋旅游攻略中秋旅游景點推薦。
7.桂林旅游攻略景點必去【推薦】。
8.成都旅游攻略景點必去【推薦】。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篇七
閩江北岸上的鼓山,是福州“旗鼓相當”兩座名山之一,它的吸引力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幽靜宜人的自然環(huán)境,二是山上的名寺“涌泉寺”,據(jù)說鼓山峰頂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每當風雨來臨便隆隆有聲,故名鼓山。坐上鼓山的索道,可以俯瞰福州全景。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點篇八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來臨了,而重陽節(jié)就是我們紀念老年人的節(jié)日,你知道福州重陽節(jié)旅游攻略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福州重陽節(jié)旅游攻略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三坊七巷?。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區(qū)。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xiàn)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xiàn)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nèi),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nèi),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jié)構(gòu)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xiàn)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2、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屬于4a景區(qū)。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原名福州樹木園,創(chuàng)建于1960年2月。1993年改為“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園內(nèi)最高處的筆架山海拔643米。公園內(nèi)有木棉樹、鉆天楊、南洋杉、樟樹、油松、銀杏、水杉等全國各地及36個國家2500多種國內(nèi)外珍貴樹種。龍?zhí)断员毕蚰狭髫瀳@中,以蘇鐵園、棕櫚園、珍稀植物園、竹類觀賞園、樹木觀賞園,花卉盆景園及榕樹景觀區(qū)等多個植物專類園構(gòu)成的樹木觀賞區(qū),還有歷史悠久的宋古驛道、清劉冰心墓、正心寺等人文景觀。交通公交945、802路(駕駛室右擋風玻璃處放置“本車開往森林公園”標志的即可乘坐)到公園正門,947路到達公園南門。
3、石竹山?。
位于福清宏路鎮(zhèn)西25公里處,因“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而得名。山上有勝景石竹寺、獅子巖等128處,現(xiàn)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區(qū)之一。石竹山素有雅勝鼓山之譽,為福建省道教名山。山間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臺、化龍窩、鶴影石、鴛鴦石、棋盤少、龜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巖怪石、天然石景。石竹山風光以石竹寺為中心,石竹山的石竹寺又名九仙閣,相傳在漢武帝劉乇時,在福州市于山-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后人建筑九仙閣,以資紀念。九仙閣始建于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宋、明重修,1979年又重修。該寺建于狀元峰下半山腰的懸?guī)r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懸空,遠望如空中樓閣,天宮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綠竹聳立,紅墻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靈寶觀”。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時,因周圍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
福州魚丸:福州最出名的小吃莫過于魚丸,是用鰻魚、鯊魚或淡水魚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攪拌均勻,再包以豬瘦肉或蝦等餡制成的丸狀食物,選料精細,制作考究,皮薄均勻,它具有色澤潔白、質(zhì)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魚丸有團團圓圓、年年有余之吉祥美意。
橄欖:福州的橄欖被譽為“福果”,是福州最出名的特產(chǎn)之一,早在唐朝就被列為貢品。初吃福州橄欖,只覺又苦又澀,而回味后卻覺得清香、甘甜。福州橄欖產(chǎn)地主要分布在閩江下游兩岸,以閩侯、閩清兩縣的產(chǎn)量最多。其果面青綠、肉色黃白、味甘質(zhì)脆。可加工成拷扁橄欖、甘草橄欖、五香果等,深受游客歡迎。
扁肉燕:福州的扁肉燕也非常出名,又稱為“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著名地方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風俗中的喜慶名菜。制作過程本身幾乎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古老的行為藝術(shù):選用豬后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番薯粉,通過精細復(fù)雜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紙,其色似玉,口感軟嫩,韌而有勁,入口鮮香。福州人逢年過節(jié),婚喪喜慶,親友聚別,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肉燕亦由此成為饋贈佳品,為福州人包括海外鄉(xiāng)親所衷情。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又名“福州植物園”)是福建省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也是福州地區(qū)六個中國4a景區(qū)之一。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原名福州樹木園,創(chuàng)建于1960年2月、1988年經(jīng)國家林業(yè)部批準建立"福州森林公園"。面積859.33公頃。分森林區(qū)、苗圃、溫室、專類園、休息區(qū)等5個部分。
20xx年12月5日,國家旅游局通報,福州國家森林公園4a級景區(qū)被通報批評。
主要景區(qū):
竹類觀賞園。
竹類觀賞園是園內(nèi)收集品種最為豐富的竹類品種園。竹子品種多達226種,種類比位于中國浙江安吉的聯(lián)合國世界竹類研究中心還多出50余種。這里還有世界五大風景樹種的日本金松、南洋杉、雪松、金錢松、海岸紅杉和風靡世界的三大飲料——咖啡、可可和茶樹。尤其是那株被譽為中美"友誼使者"的海岸紅杉,它是前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先生訪華時送給中國已故國務(wù)院總理周恩來的友誼樹的第二代。此外還植有世界四大街道樹種——懸鈴木、榆樹、七葉樹、椴樹和中國傳統(tǒng)的十大名花(其中僅山茶花就有74個品種)。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國花,如澳大利亞的鶴望蘭、日本的櫻花等,也都在這里安家落戶。
樹木觀賞區(qū)。
樹木觀賞區(qū)內(nèi),利用建園40多年來從國內(nèi)外引進的1700多種樹種和就地保護的1000多種植物,建設(shè)植物專類園。改造樹木引種區(qū)為樹木觀賞區(qū),建成竹類園、珍稀植物園、棕櫚園、蘇鐵園、榕樹景觀區(qū)、福建蘭苑、名人植樹區(qū)、蔭生植物園(足按健身區(qū))等8個植物專類園區(qū)。
竹類觀賞園收集有全國各地的竹類品種200余種,是中國華東地區(qū)品種最齊全的竹種園之一;蘇鐵園內(nèi)有蘇鐵22種,其中國內(nèi)16種,國外6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以模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形式,讓喬、灌、藤、中草藥、常綠、落葉等樹木并茂于園中,讓人仿佛置身于熱帶雨林之中,是人工模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成功范例。棕櫚園內(nèi)匯聚了20多種棕櫚科的植物;榕樹景觀區(qū)收集種植了各類品種的榕樹達30多種,是“榕城”福州乃至福建省榕樹品種最集中的專類園,吸引了國內(nèi)外許多游客前來參觀游覽。通過建設(shè)專類植物園,變資源優(yōu)勢為旅游優(yōu)勢,加強旅游內(nèi)容和科普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人文景觀區(qū)。
在人文景觀區(qū)內(nèi),始建于宋朝的正心寺,為公園增添了佛教文化的氣息;林則徐大女婿劉冰如進士之墓,是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園開辟天馬嶺登山道,修復(fù)了宋朝晉京古驛道(狀元路),連接公園和北峰旅游區(qū),成為市民登山健身和觀光懷古的最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