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由于一些具有某種職能的具體工作比較復雜,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說明問題,因而公文內容構成勢必要繁瑣一些,一般有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怎么寫 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范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范文1
為確保我市xxxx年棚戶區改造工作順利實施,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國發〔xxxx〕37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棚戶區改造工作的總體部署,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如期完成”的總體要求,以解決民生、促進發展為目的,著力改善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改造城市面貌,拉動房地產業,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二、改造原則
(一)統一領導,區域負責。由市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各縣(市)區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棚戶區改造實施工作,實行縣(市)區長負責制。
(二)統一政策,嚴格標準。嚴格執行《xx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辦法》(市政府令第130號)和市政府《關于國有土地上棚戶區改造推行分散化貨幣化市場化安置的通知》(遼市政發〔xxxx〕2號)要求。
(三)政府主導,多方籌資。積極爭取國家、省政策資金支持,充分調動政府、企業、銀行、個人等各方積極性,多方籌措資金,確保棚戶區改造順利進行。
(四)以人為本,確保穩定。充分尊重棚改居民自主選擇安置方式,妥善解決好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問題,實現推進棚戶區改造與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三、任務目標
xxxx年,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22個,征收9252戶,征收面積713963平方米,回遷安置13121戶,回遷安置面積1009047平方米。其中:
(一)河東新城管委會:改造項目1個,征收712戶,征收面積49640平方米,回遷安置961戶,回遷安置面積85792平方米。
(二)白塔區:改造項目11個,征收3908戶,征收面積319072平方米,回遷安置5358戶,回遷安置面積456127平方米。
(三)太子河區:改造項目1個,征收353戶,回遷安置706戶,回遷安置面積53000平方米。
(四)宏偉區:改造項目4個,征收2158戶,征收面積124279平方米,回遷安置2224戶,回遷安置面積174220平方米。
(五)弓長嶺區:改造項目1個,征收527戶,征收面積58000平方米,回遷安置1054戶,回遷安置面積59000平方米。
(六)xx縣:改造項目1個,征收49戶,征收面積6971平方米,回遷安置49戶,回遷安置面積3908平方米。
(七)燈塔市:改造項目3個,征收1545戶,征收面積156000平方米,回遷安置2769戶,回遷安置面積177000平方米。
四、資金來源
(一)爭取國家、省補助資金;
(二)開行貸款、河東債券、建行貸款、華夏銀行貸款等項目融資;
(三)市、縣(市)區自籌資金。
五、組織領導和職責分工
(一)成立xx市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棚戶區改造組織領導工作。
(二)各成員單位職責: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負責棚戶區改造總體協調、推進督導工作;負責征收補償程序制定、審批和監管工作。
市政府督查室:負責相關政務督查。
市發展改革委:負責改造項目立項,爭取各類改造資金補助等工作。
市公安局:負責改造現場社會穩定、人員安全、涉及有關戶籍等方面工作。
市民政局:負責低保人員審核認定等工作。
市財政局:負責改造資金籌措、融資等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改造區域土地權屬確認、土地報件審批、土地收儲、土地處置及明確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標準等工作。
市環保局:負責做好棚戶區改造項目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市城建公用事業局:負責涉及的供暖、燃氣等相關工作。
市城管執法局:負責棚改區域拆違及強制拆遷等工作。
市農委:負責爭取國家、省對墾區的政策資金支持,完成墾區棚戶區改造任務。
市水務局:負責涉及供水的相關工作。
市文廣新體局:負責改造地塊文物處置等工作。
市監察局:負責改造程序、資金使用、工作人員執行規定等監察監管工作。
市審計局:負責對各項資金使用的審計工作。
市國資委:協助地塊內國有企業及國有資產等處置工作。
市信訪局:負責信訪穩定工作。
河東新城管委會及各縣(市)區政府:負責改造任務落實,具體組織實施房屋征收工作,制定本區域改造方案和征收補償方案,做好群眾信訪穩定等工作。
地稅、工商、郵政、電力、通訊、新聞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負責行業指導及本行業、本系統相關工作。
六、有關要求
(一)河東新城管委會、各縣(市)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改造實施方案,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完成市政府賦予的改造任務。
(二)各有關部門要顧全大局,上下聯動,密切配合,合力推進,杜絕推諉扯皮、矛盾上交等現象,確保改造項目順利實施。
(三)嚴格落實遼市政發〔xxxx〕2號文件要求,未經批準,不得自建回遷安置用房。
(四)領導小組辦公室實行例會制度,定期調度,及時解決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選調人員要相對固定,不得隨意調換,確保機制運行順暢。
(五)加大督導督查力度。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市政府督查室定期督查督辦,對各棚改項目完成情況要跟蹤督導,及時通報。
(六)廣泛深入宣傳。要通過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棚戶區改造重大意義的宣傳,讓居民充分認識棚戶區改造是民生工程,不以經濟為直接目的;讓棚改居民了解政策執行情況,增強政府公開、公平、公正信譽度,使其積極支持配合房屋征收工作,實現和諧征收
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范文2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國發〔xxxx〕2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國辦發〔xxxx〕36號)、《x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的實施意見》(黔府辦發〔xxxx〕16號)精神,全力推進我縣棚戶區改造工作,改善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條件,確保我縣xxxx年—xxxx年棚戶區改造目標順利完成,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放在第一位,將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相結合,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分布實施,基本滿足棚戶區居民住房多元化的選擇需求;承接荔波、三都旅游集散,以商業、服務業、娛樂業為主線實施城區棚戶區改造,拉動投資和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民生保障和城市人居環境改善,著力打造休閑宜居城市、歷史文化名城。
二、改造范圍
城鎮建成區范圍內集中成片棚戶區(危舊房)、零星棚戶區、建設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安全隱患多、環境衛生臟亂差、社會問題突出、居民改造愿望迫切的區域和“城中村”中符合上述條件的連片區域,以及因規劃需要拆除的現有房屋。逐步開展基礎設施簡陋、建筑密度大的城鎮舊住宅區綜合整治,積極爭取國有企業行業主管部門支持,推進鐵路工區棚戶區改造。建設年代短,建筑質量好,不影響城市規劃的按片區風格進行改造,完善市政基礎設施。
三、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一)目標任務
根據調查摸底,縣城區屬于上述改造范圍內的棚戶區共有27個,涉及3189戶居民,建筑面積約62.34萬平方米;經濟開發區、麻尾鎮、上司鎮、基長鎮、下司鎮、玉水鎮共涉及1306戶,建筑面積約11.75萬平方米。力爭在xxxx年前基本改造完畢(具體地塊見附件1)。
(二)基本原則
1、規劃引領,突出風貌。加強獨山歷史、人文資源保護和利用,按照“休閑宜居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定位,縣城區重點打造“古城風貌”,要完成“東、南、西、北”四大古城門建設,以古城門為入口,結合路網規劃布局,實施棚戶區改造。改造地塊的規劃設計以“明清風格、簡歐風格”古建筑為主,通過點、面結合的古城風貌建筑區域,體現獨山“小上海”美譽。大東門設在黃埔路口,小東門設在北集社區(原自來水公司)路口;南門設在秀峰路與南通路交接處(南門頭);西門設在營上路口(獨秀小區后);北門設在五里一帶(新古城改造范圍及城門選址見附件2)。
各涉及園區、鎮、管委會按城鎮總體規劃風格建設。
2、“一體”鞏固、“兩翼”擴城,“鎮(區)”危舊改新。嚴格控制“一體”范圍建筑密度,結合現有樓盤規劃,整體打造視野開闊、功能完整的高品質區域,實施“鞏固型”改造;“兩翼”充分利用新區開發土地使用規劃的優勢,高起點、高規劃建設“城市品位優、設施配套全”的新城,使新城與舊城實現合理、有序開發,體現城市“擴容”改造;各園區、鎮、管委會等以鎮區范圍內的危舊房改造為主,房屋征收為輔,對符合改造范圍的區域實施改造,達到“危舊換新顏”效果。
3、統一組織,屬地負責。強化政府對棚戶區改造工作的組織引導作用。縣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財政承受能力,制定全縣棚戶區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據此統籌安排土地供應時序、資金補助等要素保障,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全縣棚戶區改造。各涉及園區、鎮、管委會以及住建(房管)、國土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全縣統一部署,具體負責轄區內棚戶區改造工作的組織實施。
4、先急后緩,尊重群眾意愿。突出重點,對危舊房屋集中連片、安全隱患多、居住條件差、周邊環境惡劣的棚戶區先行進行改造,同時,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根據群眾呼聲與愿望,合理確定改造時序。
5、因地制宜,多模式改造。對每個棚戶區改造項目都要因地制宜制定具體改造方案。改造難度較大、商業開發價值低的,政府可選擇具有較高資質的開發單位,以委托代建等方式直接組織實施改造;有商業開發價值的,要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吸引房地產開發企業、民間資本以及棚戶區居民多方參與。要統籌項目運作,合理配置政府補助資金和政策性貸款,力求轄區內棚戶區改造項目盈虧保持綜合平衡。
6、完善配套,同步建設。棚戶區改造要與城市功能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與社區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相結合,與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相結合。對道路、供水、供電、供氣、通訊、污水與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同步建設,合理配置,滿足居民基本的生活和居住條件。
四、組織實施
(一)編制完善xxxx-xxxx改造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各園區、鎮、管委會要依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總體規劃,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文物古跡保護、歷史文化特色建筑物保護等工作,編制完善本轄區內的棚戶區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每年5月底前將下年度改造計劃上報縣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經審批列入年度棚戶區改造計劃后再組織實施。
(二)加快項目審批。棚戶區改造項目所涉及的州、縣級行政審批或服務事項,由縣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助辦理。用地手續需報省級審批的,國土部門要建立綠色通道,特事特辦。
(三)搞好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支持棚戶區居民采取適當方式參與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方案制定、戶型設計、施工管理等全過程。凡棚戶區改造涉及國有或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要嚴格執行國家、省、州的房屋征收和土地征收政策,陽光操作、和諧征收。
補償安置采取房屋產權調換和貨幣補償相結合方式進行,由棚戶區居民自愿選擇。貨幣補償標準按照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評估確定;產權調換以市場化安置為主。
安置房屋面積超出最低套型面積或原有面積的,按階梯價格購買并擁有完全產權。對經濟困難、無力購買安置住房的居民,在符合保障條件的前提下,優先納入住房保障體系,通過發放住房租賃補貼、提供公共租賃住房等方式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各房屋征收實施主體要及時張榜公布棚戶區改造方案、補償安置方案以及優惠政策等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項,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四)優化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的選址,將棚戶區改造與城鎮建設緊密結合,同步規劃新建安置小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強化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的風貌設計,將具有地方民俗和文化特色的體育文化設施作為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的配套設施,體現地域建筑風貌特色。
(五)加強建設監管。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和標準規范。健全項目信息公開制度。項目法人對住房質量負終身責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相應責任,認真落實單位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終身負責制。實行工程質量責任標牌,公示相關參建單位和負責人,接受社會監督;大力支持綠色建筑,積極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部分監管措施需由項目單位繳存保證金的,在享受免收保證金優惠政策以后,由涉及園區(鎮)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和項目單位的`主體責任,確保監管目標落實到位。
(六)加強社區建設和物業管理。將社區建設納入棚戶區改造項目規劃設計內容,完善社區管理服務設施。加強物業管理,探索與居民支付能力相適應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后續物業管理模式,對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具備一定條件的,可推行不同等級的專業化物業服務,合理收取服務費用;對于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尚不具備引入專業物業服務條件的,可依托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實行小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低保家庭物業服務費,可由各園區、鎮、管委會適當進行補貼。
五、保障措施
(一)資金保障。各園區、管委會可以明確符合條件的融資平臺公司,專門負責棚戶區改造的投融資資金運作。按照各項目實施單位“自愿參與、各負其責”的原則,采取統貸統還的方式,通過省平臺公司為全縣納入省棚戶區改造計劃的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各項目實施單位根據財力及項目收益情況測算評估承貸能力,將用于還款的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設立還款準備金,確保貸款本息按時足額償還,合理控制債務風險。
縣財政要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力度,從城市建設維護稅、城鎮公用事業附加、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土地出讓收入等渠道,安排資金用于棚戶區改造并列入財政年度支出預算。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增加棚戶區改造信貸資金安排,向符合條件的棚戶區改造項目提供貸款。
同時,通過通過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吸引社會投資,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企業資金通過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參股、委托代建等形式參與棚戶區改造。支持幫助承擔棚戶區改造項目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或中期票據,拓寬棚戶區改造融資渠道。?
(二)用地保障。依據棚戶區改造規劃與棚戶區安置住房建設計劃,結合改造用地需求、具備供應條件地塊的具體情況和實際征拆進度,編制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并根據用地年度供應計劃實行宗地供應預安排,將棚戶區改造和配套設施年度建設任務落實到地塊。棚戶區改造建設用地采取協議出讓與招標、拍賣、掛牌相結合的方式供地。積極支持國有企業棚戶區改造用地,安置住房涉及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項目可以通過劃撥方式供地。棚戶區改造新建安置小區配套的商業、服務業等經營性設施用地中不宜以單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的,可以按照市場價格通過協議出讓方式依法供地,所得土地出讓收益按規定計提各種專項資金后的縣級留存部分,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非經營性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其他騰空土地可將征拆安置作為條件納入招拍掛方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
六、加強組織領導
(一)強化統籌協調。縣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棚戶區改造工作保障措施,統籌協調重大問題,審批棚戶區改造計劃和方案,督促檢查各成員單位的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根據各自職責,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各園區、鎮、管委會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為推動棚戶區改造提供組織領導保障。
(二)明確工作責任。縣住建局是縣城區棚戶區改造的責任主體,各園區、鎮、管委會是所轄棚戶區改造的責任主體, 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棚戶區改造工作,全面落實工作任務和責任措施。縣住建局負責做好棚戶區改造的規劃計劃編制、組織協調和監督指導工作;發改、財政、金融辦等部門負責爭取國家、省棚戶區改造補助資金,搭建縣級融資平臺,落實年度棚改啟動資金,監督縣融資平臺資金規范使用;國土、環保、住建(規劃)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確保政策到位、資金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監管到位。
(三)加強監督檢查。縣政府對棚戶區改造工作實行目標責任管理,納入對相關責任部門的目標管理考核。建立日常監管、定期通報制度,縣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工作調度,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實施進度滯后的,予以通報批評,限期整改。監察、審計部門要加強行政監察和跟蹤審計,確保棚戶區改造公開透明、規范有序。
(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全方位、多視角宣傳棚戶區改造的重要意義,主動發布和準確解讀政策措施,深入細致做好群眾工作,使棚戶區改造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形成濃厚輿論氛圍,為共同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營造良好環境。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范文3
為全力推進我縣棚戶區改造工作,改善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條件,確保我縣xxxx年棚戶區改造目標順利完成,根據《xxxxx地區行署、集團公司xxxx年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和《xxxxx地區xxxx年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實施細則》,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主要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城鎮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居住水平、改善城鎮環境為目標,統籌規劃,精心組織,配套建設,高標準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
(二)工作目標
于xxxx年底完成塔河鎮城區棚戶區改造建設6萬平方米、1200戶的目標。
(三)主要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各責任單位作為政府主導的責任主體組織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由棚戶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管理。堅持統一領導、因地制宜、分工負責、強化配合的原則。
2、堅持政府推進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原則。棚戶區改造要與房地產開發、經濟適用房建設、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相結合。
3、堅持依法運作、保持社會穩定的原則。在棚戶區拆遷補償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妥善解決好特困群體的住房問題。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土地使用、資金管理、城市規劃、房屋拆遷、工程建設、物業管理、最低保障等方面的規定。
4、堅持科學規劃、配套建設的原則。依據塔河城鎮總體規劃,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方針,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功能完善。依據園林化城市建設總體要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拆遷、統一配套、分期實施的原則。
5、堅持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原則。既要立足長遠,又要面對現實,突出重點,先易后難,綜合治理,穩步推進。
6、堅持促進棚戶區改造與維護社會穩定兼顧的原則。要正確處理推進棚戶區改造與維護社會穩定的關系,棚戶區改造既要逐步推進,又要充分考慮居民的心理和經濟承受能力。在棚戶區拆遷補償安置過程中,妥善解決好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在政策上給予合理的照顧。
二、建設標準
1、棚戶區改造的詳細規劃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容積率不超過1,日照間距系數不小于2.8,各項規劃指標不能降低,必須按批準的規劃方案完成改造區域內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2、棚戶區改造新建住房要設施齊全,達到節能型住宅要求。樓房立面造型要突出林區特色,層數為6層,層高不低于2.8米,住宅室內墻面刮大白、衛生間和廚房鋪地磚、安裝室內門、簡易燈具、衛生間安裝坐便器和洗手盆、廚房安裝水池、水龍頭,滿足居民入住和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小區環境要進行硬化、綠化和建設必要的服務中心,做到道路暢通,環境整潔,辦事快捷。
3、棚戶區回遷居民的樓房戶型面積控制標準以40、48、58、68平方米四種戶型為主,其中40平方米戶型占25%,48平方米戶型占45%,58平方米戶型占20%,68平方米(含少量75平方米)戶型占10%。具體戶型面積的選擇,在結合居民住房實際情況,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通過入戶詳細調查了解棚戶區居民意愿的基礎上確定。
4、改造后的住宅小區實行標準化物業管理,保證居民生活環境有明顯改善,安居樂業,社區和諧健康發展。
5、工程所用材料、施工工藝、節能標準、施工質量必須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施工企業,必須具有較高的資質、資信和良好的業績。
三、資金籌措與使用
(一)改造建設資金籌措
1、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財政補貼以及行署、集團公司配套資金。
2、縣(局)財政、財務匹配。
3、積極爭取各商業銀行貸款。
4、政府對棚戶區改造的政策扶持。
5、個人出資。
(二)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棚戶區改造資金要設立專戶,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
四、棚戶區改造相關政策
1、土地政策。棚戶區改造項目納入經濟適用住房計劃,所需建設用地以劃撥方式提供,其中開發為商品住宅或者其他商服項目的建設用地,應依法實行有償使用。所得土地收益全部用于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
2、稅費減免政策。棚戶區改造項目一律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項行政事業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棚戶區改造項目,經稅務部門同意后不征土地契稅;棚戶區居民因拆遷而重新購買的普通住房免征契稅;與棚戶區建設有關的經營性收費項目減半收取,其他按地區棚戶區改造相關政策執行。
3、拆遷安置政策。棚戶區房屋拆遷安置,原則上實行“就地”或“就近”安置回遷樓房,對不愿回遷的住戶,實行貨幣拆遷,不做產權調換安置。被拆遷人選擇就地或就近回遷安置的,實行結構差價及按“部分面積”結算。
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實行拆一補一,原有私產房屋面積回遷部分交納每平方米300元結構差價,超出原面積部分并在合理享受面積內按1000元/平方米結算差價;超出上靠戶型面積部分按1200元/平方米結算,交足購房款享受全部產權。被拆遷人選擇貨幣補償的,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人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筑面積、成新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合理享受面積部分系安置標準與原房屋面積差額部分;超出合理擴大面積部分為按照居民意愿要求安置的戶型面積超出正常安置標準部分。
4、回遷的低保戶家庭,私有產權的原面積部分拆一還一,不收結構差,合理擴大面積部分每平方米減收200元房款,如仍無能力出資購買合理擴大面積部分,則允許欠款入住,緩交房款時間定為2年,第一年交房款的60%,第二年交40%。在規定的時間內交夠欠款后,再辦理房屋所有權證,到期后仍無能力交納欠款的,則按廉租房管理。
5、對達標的節能住宅,實行取暖費減免政策,按非節能住宅取暖費標準的70%比例收取。
五、組織實施
1、入戶調查摸底。由棚戶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人員入戶調查,摸清棚戶區居民住戶的房屋產權歸屬,建筑結構、面積及附屬情況,住戶身份、戶籍、人口組成、就業情況、經濟收入、改造安置意愿等,一戶一檔,匯編成冊,為棚戶區改造提供詳實資料。
2、宣傳發動。利用廣播、電視、聽證會、入戶調查、宣傳單等各種形式,宣傳棚戶區改造的`政策和意義。通過宣傳使廣大棚戶區居民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達到推動和促進棚戶區改造工作的目的。
3、依法拆遷。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黑龍江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實施“陽光拆遷,和諧拆遷”,統一標準,嚴格執行。要做到補償安置標準公開、回遷安置方案公開、拆遷和回遷房屋面積公開、評估標準公開、搬遷順序號公開,逐戶簽訂書面拆遷安置協議。
4、建設監管。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擇優和誠實守信的原則,依據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計劃,依法組織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招投標工作。
嚴格執行建設程序,確保棚戶區改造工程規范、優質、按期進行建設。施工圖及設計文件要經過審查;工程竣工后,經驗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