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們的肩頭上。他的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圣誕節基督教最好的講章(精選三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
圣誕節基督教講章一
認識上帝是智慧的開端,圣經能詮釋人類所有的,因著上帝對世人的大愛!
圣誕節,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耶穌生于夜間,故今晚為“圣誕夜”,耶穌誕生的前一夜,稱“平安夜”。耶穌的誕生,為世人帶來了愛。耶穌愛世人愛到了極致,愛到了死!完成了對人類的救贖。靠著耶穌完美無缺的愛,人們得到了愛的能力,我們也能夠彼此相愛了!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愛是世人最需要的東西,即使得到了許多物質上的財富,仍然渴求愛。人們為愛而生,也愿意為愛而死。愛的力量不可低估。世上許多人生活在痛苦與自我懷疑之中。你的一個友善的微笑、一句親切的話語,就可能改變朋友或陌生人的一天,甚至他們的一生。
如果你可以給別人帶去快樂和幸福,就去做吧!何必猶豫。想想看,身邊的人,也包括你自己在內,有沒有人渴望被愛?如果有,你能不能給予?傾聽愛的呼喚,并及時給予回應,世世會變得更美好!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得前書4章8節)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
“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10章27節)這是耶穌說過的一句話。很少有人對這句話進行全面解讀,往往簡單地理解為愛身邊的人。其實可以理解為將心比心,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你想讓別人怎樣愛你,你就那樣去愛他,這愛人的心就像愛自己一樣。
耶穌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做了贖罪的羔羊,這愛,超越了一切。因為全世界人的罪都歸在耶穌身上。耶穌成了完全的救世主,在世人和上帝之間做了中保,被他血潔凈并真心悔改的人,上帝就饒恕他的罪了,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成就了上帝的旨意。“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哥林多后書5章18節)
有愛人的心,對于自己也是一種幸福的滿足感。虛心接受一如給予。拒絕了他人的愛,同時也就否定了自己的愛。敞開胸懷,接受愛的滋養。祝福所有愛我們的人,銘記給予我們的快樂與美好,并把愛的能量傳遞下去,惠及更多的人。培養自己接受愛、享受愛的能力。誠心接受給予,讓愛進入自己的心靈,榮耀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僅僅禮貌的說聲“謝謝”。愛是你身邊的每一物,愛是你生命的每一刻,是默默的問候,是靜靜的關懷。一份愛的給予,能滋潤干涸的心靈,重燃希望。
耶穌曾教導我們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5章12節)。“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約翰一書3章23節)。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會愛自己喜歡的人,不會愛自己討厭的人,這樣的愛是狹隘的,是沒有能量的。愛的能力是能激發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善良,這善良的力量是可以讓你去愛任何人,也包括傷害過我們的人。這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本能,是彼此相愛感同身受的心。若為愛而生,心靈將平靜、安寧。讓我們學會在生活的細瑣中發現美好,愛就無時無刻不呈現,并無時無刻不守候著你。
有愛的生活才會溫暖才會幸福,愛是我們人生路上不變的主題。愛你,愛他、愛她、愛它,也愛自己。愛讓我們的生命閃光、愛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活力。愛,是心里的一團火,熱得像太陽一樣,照到哪里哪里亮。
愿上帝將愛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愿你我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夜,收獲平安喜樂!
圣誕節基督教講章二
【太2:1-12】
1 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恒。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
2 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3 希律王聽見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4 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
5 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恒。因為有先知記著,說:
6 “猶大地的伯利恒阿,你在猶大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里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7 當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8 就差他們往伯利恒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
9 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
10 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地歡喜。
11 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12 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圣誕節基督教講章三
又到每年的12月25日,對商家來說這是一個賺的盆滿缽滿的日子;但對基督徒來說,這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因為這是“圣誕節”。
一般認為這日子可能開始于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的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蘇的開始。可能由于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圣誕節。
當然,今日也有不少的基督徒提倡不過12月25日的“圣誕節”,因為這是源自異教的節日,這也頗有幾分道理。但話又說回來,不論是這一天也好,其它的日子也罷,本都是上帝所造的日子,“這日子”又豈有異教和正統的區別呢?只不過是后來的人給它下的定義罷了。而且今日我們所慶祝的又不是假神和偶像,既然是贊美上帝,又何懼其它呢?如果可以,巴不得今日的基督徒將每一天都過成贊美上帝、紀念耶穌的日子。當然,其目的一定是為了回到神的里面,而不是只為過一宗教式的節日。
一、他名為耶穌
“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也因為如此,才有了救贖,才有了今日的“圣誕節”,也才會有今日被拯救之人的歡愉。
1. 救贖的心意
“耶穌”意為“神是拯救”,即是他要將他的百姓從罪惡里就出來。這是代表了神救贖的心意,因為主必不永遠丟棄人(哀3:31)。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交集,莫不是都和利益有關。歸根結底,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自己,衡量一切理論和道理的正確與否也絕不是來自這理論的本身,而在于每一個不同的人。其實,人不是萬物的尺度,因為每個人都不盡相同,當人成了萬物的尺度之時,也就等于沒有了尺度。也正因為如此,才引起了更多的矛盾和紛爭,人的私欲泛濫, 罪惡盛行,各人偏行己路,和平、喜樂、平安已經不在人的四圍。那么,人的希望在何方?
此時 ,耶穌來了,祂是救主,是要救人脫離罪惡的。圣誕節其實無關緊要,耶穌究竟在哪一年哪一天降生也無關緊要,銘記耶穌的救贖才最重要!
2. 重價的抬舉
“耶穌”之意,代表救贖,乃是對罪人的救贖。但既是罪人,又有何資格被神救贖?詩篇一O三篇10節記載:“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103:14)
神給人的恩典是豐盛的,但也是“廉價”的,并不是說這恩典本身是廉價的,而是說祂白白地將這莫大的恩典賜給了人,且是罪惡滔天的人。那么,人為這恩典付出了什么呢?放棄一切?撇下所有……答案是都沒有,只要一個字——信。
這就是神對人的抬舉:沒有用任何的代價就可以獲得最豐盛的恩典!而賜人宏恩的不是菩薩、不是明星、不是哪個先賢,而是耶穌,是為世人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3.切實的行動
約翰福音一章14節記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而這“道”是誰呢?約翰福音第一章第1節就告訴我們:“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也就是說,在歷史長河中的某一刻,神成了人的樣式,來到了世上,為要做什么呢?不是為了游戲人間或體察民情,而是為了尋找、拯救失喪的人(參路19:10)。也正如保羅所講:“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參提前1:15)
愛,對于我們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因為人人都講愛,說它陌生是因為人人都沒愛,又或者說,人人都會說愛,但是人人卻行不出愛(或者說沒有愛的行為)。神的愛是確切的,在人沒有愛祂之時,祂就先愛了我們,并且是確切的行動。祂來到世上,為我們擔當罪孽,忍受刑罰,受人唾棄,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正如經文所記:“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5)。
神的愛是圣愛,這是確實的,因為祂舍棄了自己成全了我們;而我們的愛是自私和狹窄的,是舍棄了別人成全了自己。沒有人想要自私的愛,但卻都不愿意效法神的愛!
二、他名為基督
這嬰孩之名不僅為耶穌,也為基督(意為“受膏者”),即是說明這是神所膏立的仆人。祂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在神那里的必然。
1.遠古的聲音
以賽亞書七章14節記載:“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同樣的經文也出現在馬太福音的一章23節。這也正是應驗了奧古斯丁的那句話:“新約在舊約里隱藏,舊約在新約里應驗。”
經文雖然講述的是下面我們即將提及的“以馬內利”,但是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對于耶穌要來的應驗,這是舊約的應驗,這是來自遠古的聲音,也是對神話語的肯定和贊同。因為神的話是信實的,所以它應驗了;也因為它應驗了,更證明了神話語的信實。這不是一時的歡愉,乃是禁住了時間的考驗。
2.亙古的差遣
約翰福音一章17-18節記載:“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里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經文講述耶穌將神的形象顯示了出來,而恩典和真理則是由耶穌所帶出來的。主耶穌也曾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約14:6)
這足以說明耶穌的到來,并不是一次偶然,也不是一次人所編織出的謊言,而是永生神的旨意,是自有永有的主在永恒之中所設定的旨意,他由神而來,也在為神而做。
3.屬神的權柄
正如耶穌所說的:“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里來的;到我這里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6:44)如果沒有天父的帶領和指引,誰又能到神那里去。而耶穌本身便是神,祂帶著來自神的權柄,赦罪的權柄,驅逐污鬼的權柄等等。
在福音書里,我們看到耶穌行的許多神跡奇事:潔凈麻風病人,醫病趕鬼,使死復活等等,哪一樣不在說明祂至高無上的權柄?為什么一個平凡的拿撒勒人會有如此的權柄?拿撒勒豈能出好的嗎?但是,他不一樣,他是彌賽亞,是受膏者,是帶著神權柄的耶穌。所以他向眾人宣告:“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
三、他名為以馬內利
我們提及了祂的幾個名字,分別為“耶穌”、“基督”,在此還有一個是“以馬內利”,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
1.存在的自證
“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不同的人對神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認為神只是原始人類無知的一種產物,有人認為是一種自我安慰,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真實存在。但不論是哪一種看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不認為祂是實物(或實體)。
但與這樣認識相矛盾的是,在非實體的認識之下,人類又喜歡將“神”實體化,所以才有人不斷地藉著一些實物來拜,以安慰自己畏懼的心。
但基督教的神并不是這樣,祂不是一實體,也不僅存于抽象之中,祂有位格,也有祂的自我印證。“以馬內利”便是一很好的說明,神與我們同在,神也確實與人同在。祂正在引領著我們前行,并走前方的路。
2.非凡的屬性
這是一種常態,也是對神屬性之一的說明。神是威嚴的、圣潔的、公義的,有愛的……更是與我們同在的。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言說神的屬性。
不論神有何等美好的屬性,如果這樣的神離我們很遠,誰會喜歡?又或者說和我們有什么相干呢?神的愛、威嚴、審判等等的屬性,也都要建基于神與祂的百姓相連之上,或者說能夠發生關系。如果沒有,人又如何能屹立在神面前。而神與我們同在、和我們相關,這便是基礎。
3.最美的應許
這是神給人的一美好賜福,因為它是一極美的應許,應許神與人同在,這是一幅美好的畫面,也是神所盼望的畫面,更是人應當享受的畫面。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生有時,死有時,一切皆有定時。但在這又短又少的日子里,如何才能活出人生的真諦呢?不是享受一切物質,也不是隨意縱欲,更不是害人害己,而是回到主里,回到耶穌的里面,回到神的懷抱之中,就像小兒子重回父親的懷抱一樣。當人愿意回到神里面的時候,獲得最大益處的永遠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因為神給人同在的應許,人只有樂意地接受耶穌以后,才能真正體會到什么才是人生最大的滿足和喜樂!
佳節已至,人當歸回;擁抱耶穌,重得福樂;神人共處,好不美妙;人生一世,此為滿足;忘記過去,努力面前;直奔標桿,全人為主;忠心竭力,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