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了,很多考生多事在努力的備考。而備考實際上一般是靠成績,一半是靠心態,如果心態不好的話那么再好的成績也沒有發揮的余地,高考不僅是對考生的考驗也是對家長的考驗,想要一份理想的成績,快來和小編一起看一看這些高考前注意事項溫馨提示,高考前建議。
考生篇
我太焦慮了,回家復習可以嗎?
絕大多數同學不適合回家自學
為什么呢?首先大家要冷靜想一想,自己是否具備以下幾個特殊優勢:
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
高中三年有明確的自我規劃,自學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強
家長知識水平較高,對孩子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如果自身不具備上述優勢,只是覺得學校里“考、考、考”浪費時間,那么還是勸大家還是老實待在學校里服從老師安排,進行沖刺備考。
1.不能過于信任自己的自學能力。
很多人“離開班級學了一周,頭三天效率很高,三天后發現自己沒有了班級的氛圍就懈怠了”。如果考生有強大的自學能力固然很好,可從現實來看,多數考生的自學能力不強。
特別是中等成績左右的考生,有的盲目自信,結果卻并非所愿,成績一樣沒有突破。因為一個考生要做到更好的自學,需要清醒、全面認識到自己優勢與不足,并且能看清形勢、高考的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適合自己的策略、然后在執行中完善和總結。
2.要認識到學校備考資源的重要性。
考前這段時間,如果能把自己身邊的資源更好的利用好,那么你的備考情況應該不錯。有的學生說自己的學校是普通的學校,老師水平一般,自己不想去上學了。
只要你能找到一個比學校更好的環境的話那么就可以選擇離開一段時間,如果找不到,僅僅自己瞎琢磨,還不如把學校資源用好,一樣對備考有促進的作用。
如何復習才能保證最佳狀態?
在最后階段,你要做的就是鞏固基礎、深化對知識體系的理解、提高對考點的敏銳度和熟練度,保證自己在考場上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要定期模考保持手感。
完成套卷的頻率因人而異,但大體上你需要保持對題目中關鍵信息的敏銳度、計算準確度和熟練度、知識儲備和答題技巧的充分掌握。
第二,回歸基礎必不可少,但不要為了回歸而回歸。
倘若平時基礎較好,再復習只需把握住框架主干即可,通過日常訓練模考來“排雷”。倘若基礎知識尚且薄弱,那盲目去攻難題是不可取的,務必要花時間理清基礎概念,保證考卷中簡單題的得分率。
第三,除了新題,舊題也要看。
錯題反映的是過往解題考試中暴露出的問題。要么考點不明確,要么計算錯誤,要么分析思路偏差。看舊題/錯題的目的在于避免“重復出錯”,積累考試經驗。
對于那些做題時沒印象沒思路的題目,建議重新思考解題;對于純粹計算錯誤,明確出錯的原因和對策即可略過;對于純知識點的錯誤,該回歸課本的回歸課本,該當場記下的直接記下。當然如果你平時就認真記錄錯題,分析錯題,那么看錯題本就夠了。
我太累了,還很緊張該怎么辦?
再好的弦,一直繃緊也會出問題。在學習之外,你還需要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下面我們來看看考生應如何應對這四種心理狀態。
壓力過大
參加高考的學生往往是重點關注對象,周圍人的過度關注無形中給考生增加了備考壓力。考生因害怕自己會考不好,辜負了周圍人的期望,由此產生了焦慮心理。
如何應對:
周圍人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學習動力。心理學中有一個焦慮狀態的“倒U型曲線”,描述了焦慮程度和解決問題之間的關系。焦慮程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正常發揮,因此,考生應學會轉變心態,調整自己的焦慮狀態,學會利用焦慮狀態激發出自己的學習熱情,從而化解壓力。
當考生無法完成自我疏解時,可以向家長和老師尋求幫助,以溝通的方式獲得來自外界的支持,排解壓力。
過度疲勞
過度疲勞主要體現為精神不振、失眠、健忘等,這不僅影響了正常復習進度,有時甚至會影響考生的身體健康。
如何應對:
一晚上要睡多長時間才夠?這個問題因人而異,有人6小時仍然精神,有人10小時仍然貪多。總的來說,6-8小時的睡眠都是合理的。
考前階段的休息,重在規律。
尤其是在考試前一周,考生應養成科學的生物鐘,可以通過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及時補充水分等方法維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學習間隙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
高考前切忌開夜車學習在頭腦處于不清醒的狀態時,即使考生能把知識塞進腦子里,那也不過是短暫記憶罷了。
復習時應適當放松一下,可以做一些令自己愉悅、有助于提高思維運轉能力的事情,比如聽舒緩的音樂、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布置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等。
缺乏自信
在頻頻出現做題失誤后,考生容易出現自信心降低的現象。考生開始后悔高中三年沒有用心學習,進而產生絕望心理,認為自己考不出好成績,于是放棄復習。
如何應對:
在出現懊惱的情緒后,考生應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不制定過高的目標,不執著于自己不會的題目。復習是一個查漏補缺的過程,面對錯題,應冷靜分析,總結經驗。在考場上把自己的實力完完整整展現出來,就是交上了最好的答卷。
情緒緊張
臨近考試時,有考生會產生擔心、緊張、害怕、恐慌的心理,不知道從哪一個科目開始復習。于是有些考生開始求助于網絡,通過閱讀大量備考經驗來緩解壓力,過度依賴他人的備考經驗,注重形式而忽視了自身情況。
如何應對:
最后階段,你需要明確需要最優先解決什么問題,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來安排時間。
有了明確的問題和優先級,可以用大目標-小目標的方法分而化之,大致確定每一天的學習進度和內容。當然,如果你覺得睡覺是最優先的問題,這就是你要排上重要日程的任務。
每天結束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今天的學習。在這一天里,自己到底解決了一些什么問題,有了哪些新進展。很多人就是憑著每一天的“小確幸”,不斷積累著怯生生的自信心,逆水行舟,奮力溯游。
在考場上,很多學生水平差不多,有時候拼的就是心態,
高原現象不要急心理疲勞要休息害怕考試真不必高效備考心如一
家長篇
備考期不僅是對考生的考驗,更是對家長的考驗,家長要做到既重視,又不過分緊張。下圖中顯示了備考期三種常見的家長類型,以及他們的行為會給考生帶來哪些影響。
可見,家長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考生的備考心態,家長需要正確認識到,自己在孩子備考時所擔任的角色并非是主角。
真正的主角是孩子,但他們往往很難兼顧高考的各個方面。在這種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發生時,每個人都需要支持系統。而家人,尤其是父母一直是這個支持系統當中的中堅力量。那么在高考備考期間,家長應當怎樣提供正確的支持呢?
STEP 1 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有些考生會選擇在家復習,在考生復習時,家長們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復習場景,包括單獨的房間、桌椅、臺燈等。孩子在房間內學習時,家長們應給予適度關心,而不是頻繁地敲門打擾。
孩子休息時,可以聊一些輕松的話題,包括最近的新聞、趣聞等,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使孩子能在復習的間隙得到放松。
STEP 2 選擇一種正確的溝通方式
面對處于焦慮狀態的孩子,許多家長出于關心,會選擇直接介入指導。“你應該......”是家長們常用的語句。這種看似是為了孩子著想的語句有時并不能達到效果,反而會激發孩子的反抗心理。在孩子看來,家長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使自己孤立無援。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們出于理解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在溝通中了解孩子產生焦慮心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隨后可以通過鼓勵、安慰等方式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解決孩子在復習階段面臨的問題。
STEP 3 制定一個健康的食譜
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能保證孩子在復習和考試期間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許多家長在為孩子準備三餐時會陷入誤區,認為補品或保健品能夠迅速“補腦”,其實不然。在備考期間,家長只需保證孩子每天按時按點就餐,保證營養攝入全面就可以了。
那么孩子的一日三餐究竟應該怎么吃呢,我們來看看專家給出的建議:
01 早餐
早餐要主食和粥類等稀的食物搭配。主食可以是饅頭、面包、包子、燒餅、粽子等;搭配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水煮蛋、咸鴨蛋、火腿、豆腐干、煮黃豆等,最好每天早上一個雞蛋。稀的食物可以選擇米粥、牛奶、豆漿、疙瘩湯、掛面、麥片粥等。有條件時還可以吃點蔬菜、水果等。
02 午餐
午餐宜吃蛋白質含量高的肉類、魚類、禽蛋和大豆制品等。因為這類食物中的優質高蛋白可使頭腦保持敏銳,對理解和記憶有重要作用;宜多吃些瘦肉、新鮮水果等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可使大腦反應靈活。
菜肴盡量一葷一素一湯,可以多吃補腦的食物如海魚類、禽類、豆制品等,多吃含鋅高的食物可以益智,如動物肝臟、肉類、玉米、胡蘿卜、南瓜、茄子、大白菜等。
03 晚餐
晚餐要清淡,易于消化,如豆制品、鵪鶉蛋、瘦肉、魚類、菌類等。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維生素c可以增強抵抗力,有助于人體吸收鐵質,如草莓、檸檬、菠蘿、桔子、西紅柿等。
04 加餐
當孩子感到疲勞時,可以多吃一些堅果類食物,如花生、核桃、腰果、松子、榛子、白果、蓮子等。此外,天氣炎熱,可以選擇喝些綠豆湯、酸梅湯等消暑解渴的飲品,最好的飲料是白開水。
05 睡前
如果孩子因興奮、緊張導致失眠,臨睡前可喝一杯牛奶,或者吃酸棗仁、蓮心、百合、綠豆湯,安撫情緒,促進睡眠。
有一個法國謎語叫“荷花塘之謎”:如果池塘中有一朵荷花,每天的面積擴大一倍,30天后就會占滿整個池塘。那么,第28天的時候,荷塘里會有多大面積的荷花?
答案是30天占滿,所以第29天荷花占池塘的一半,第28天占池塘1/4。
在心理學上,這也被稱作“蓮花效應”,指的是在最接近勝利的時候,才是最重要、最需要堅持的時候。如果在最后一天放棄,那么這“一天之遙”便是成功與失敗的距離。
在高考備考的這段時間里,或許這最后的11天,對于考生們來說,就是荷花占滿池塘的過程。而各位家長只需做好培育,靜待花開。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高考前注意事項及建議所整理的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熱點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