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政公司在社交網絡平臺發布了一則消息,網友對此展開了討論,本文摘自《清華畢業當保姆?對家庭雇員的無知偏見導致驚嘆》,小編進行了整理,感興趣的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清華畢業生求職“保姆”引熱議
近日,一家政公司在某平臺發布清華畢業生求職保姆阿姨管家引發熱議。家政公司發布的簡歷顯示,女生年齡29歲,清華畢業,曾做過家庭助理。
工作人員稱這樣的人才很少,但也有研究生、“海歸”來做保姆管家,工作內容主要是帶孩子、做全科輔導,年薪一般在50萬左右。清華畢業生做保姆是資源浪費還是人盡其才?網上再度引發熱議!不過,不少人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說這名女生做的其實并不是“保姆”,而是屬于“管家”級別,并鼓勵她未嘗不可。
在這個事傳開后,有意思的是輿論的反應,很快將爭議變成一個立場之爭:清華畢業做家政算不算人才浪費。如此一來,不管上海家政公司是不是炒作,人們在此事中的觀念差異都可以單獨列出來,成為有分析價值的東西。就此而言,這道選擇題可以說充滿了槽點,反射出的社會認知也很有意思。
對家庭雇員的偏見導致驚嘆
清華畢業當然可以做家政,因為這里的“家政”已經不是“保姆”的意思,沒有那一層偏見加諸的貶低色彩。即使有家庭愿意花三五萬聘請家政員,實際上家政的工作內容已不再是買菜煮飯接送小孩,住家輔導小孩英文,熏陶起他的三觀,這是新式家政的模式,與“傭人”等舊的理解完全不搭邊。
財富新貴給新式家政員開出超出公司白領的薪水,實際上是一種家庭雇傭的行為,受雇于新富家庭的當然要憑實力競爭,這與公考、公司競聘是一個概念。如果仍然抱著“家政就是干保姆的活”“傭人低人一等”等舊有觀念,可能理解不了這種新的情況,會習慣用舊的認知來評判這一現象。
總的來說,若把家政只理解為“保姆”,那社會對這個職業的想象到高薪“月嫂”就算到頂了。在這一刻板偏見之下,更難以理解家庭教師、富人家庭管家等家庭雇員的市場設定與職業選擇。重要的不是三萬五的月薪,而是雇傭者的社會階層與財富等級,理解了這點,就不會再在“是否浪費人才”上浪費口舌了。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原標題為《清華畢業當保姆?對家庭雇員的無知偏見導致驚嘆》,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站。
【清華畢業生求職“保姆”引熱議 對家庭雇員家庭雇員的偏見導致驚嘆】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