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村莊出16名博士30多名碩士,眾所周知,良好的學歷是收獲美好的工作的敲門磚,再加上近幾年我國在教育事業上的政策頻出,可見我國民政都對教育越發重視,而近期山東一村莊更是人才輩出,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山東一村莊出16名博士30多名碩士”的詳情。
山東一村莊出16名博士30多名碩士
山東臨沂郯城縣花園鎮劉湖村被稱為“學霸村”。一個不足500戶、人口1800多人的村子,先后走出16名博士,30多名碩士,100多個本科生。村支書稱:我們村比得不是誰家有錢,比得是誰家孩子優秀,考到哪里的名牌大學。
初到劉湖村,與尋常村莊并沒有什么不同,可很快你就能發現它的特別之處,在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大學生。
郯城縣花園鄉劉湖村黨支部書記劉全啟:“這就是我們劉湖村的博士巷,這條博士巷總長68米,出了9個博士、博士后。”
在劉湖村,博士巷是公認的“風水寶地”,博士巷里為啥能出博士?住在巷尾的退休教師劉寶民最有發言權。
郯城縣花園鄉劉湖村村民劉寶民:“這是我老大,山東科大的博士生現在在中科院工作,老二是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博士生畢業。這是老三也是在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讀的雙碩士。”
三個兒女,兩個博士一個碩士,這讓劉寶民成為了劉湖村教育子女成才的典范。
郯城縣花園鄉劉湖村村民劉寶民:“在農村別的也沒有什么出路,教育小孩(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學文化知識,沒有知識的話,在農村打莊戶也是不行。
已經74歲,簡單樸實的劉保民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分享,他信守的教育理念就是懸掛在客廳當中的家訓。”
郯城縣花園鄉劉湖村村民劉寶民:“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忠就是忠誠于國家、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厚就是為人做事要厚道。”
劉寶民的一席話讓我們相信,博士巷的出現并非偶然,良好的家風功不可沒,這一點,在村支書劉全啟這里得到了印證。
郯城縣花園鄉劉湖村黨支部書記劉全啟:“我們村比的不是誰家有錢,比的是誰家的孩子優秀,考到哪里哪里的名牌大學,所以我們村里一家看一家。”
看中了這一優勢,村子也在主動發力,如今的劉湖村,家家戶戶懸掛著家風家訓的牌子,墻壁上,宣傳欄上,隨處可見各種古籍典故,崇文尚學成為村民的共識,良好家風,文明鄉風引領起文化振興的新風尚。
郯城縣花園鄉劉湖村黨支部書記劉全啟:“這個就是我們村里正在建的大學堂。是為了我們村在外成才的這些人,能利用節假日回來,為我們村正在上學的這些孩子,給他們講講他們的求學歷程,更加激勵他們學習的這種勁頭和氛圍。”
令劉全啟欣喜的是,他們的努力已經有了成果。這兩年,村子面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也進入快車道,越來越多優秀人才反哺家鄉,為村子發展添磚加瓦。
郯城縣花園鄉劉湖村黨支部書記劉全啟:“比如說我們村劉繼芳,他在北京農科院科研所信息研究所,去年我們村開始種植五色米,所有的優良品種都是他幫我們去篩選、技術跟蹤,所以說我們村這在外這些人才也為我們村做了很大的貢獻。”
眼下,劉湖村又吹響了打造省級美麗鄉村的沖鋒號,大伙相信,文化打底,人才開路,將成為劉湖村鄉村振興最有力的“內核”。
郯城縣花園鄉劉湖村村民劉召永:“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在外的大學生創業的也有很多。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過得越來越有奔頭了。”
郯城縣花園鄉劉湖村黨支部書記劉全啟:“通過文化振興來帶動鄉村振興,讓原來不知道劉湖村的,現在了解劉湖村,知道劉湖村,這樣就把我們村的產業包括特色農產品,也就推出去了,這是相輔相成的。”
以上是有關山東一村莊出16名博士30多名碩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
【山東一村莊出16名博士30多名碩士 村里比得都是誰家孩子優秀】相關推薦文章: